分享

向博友介绍掖县八大景之一:“大基鸣泉”

 喻中玉 2010-12-09

曲中直

 

有人会说,你一个小小的莱州,名不见经传,有啥可说的。不然!

【曲中直按:掖县(今莱州市)古迹众多,较之全国各大景观,绝不逊色。秦始皇、韩信、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李白、宋太祖、苏轼、宗泽……,都曾经到过莱州,并留下祭祀阴主、会神祈雨等优美故事;刘长生、丘处机在此建观修道;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在此留下了珍贵的书法瑰宝;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在这里完成了《金石录》。莱州市为山东省文物大县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据《掖县全志》(光绪本)称掖县有八大景:“寒同仙洞、大基鸣泉、海庙画壁、圣水丹霞、三山望潮、燕阜观射、幸台古字、杲村浪石。”蜚声遐迩,博友刘咏明先生发布了博文《游云峰,叹“保护”》引起了博友的热议,我借此机会向博友们介绍“掖县八大景”的过去和现在。让大家了解莱州。前些时发布的《东海神庙的历史沿革》是掖县八大景之一的“海庙画壁”】

【咏明按:07年我曾到大基山一游,待登至峰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里是“黄帝所常游”为什么“刘长生、邱处机在这里修真”。原来这里三面群山拥抱,正面却是无际平川,正如一太师椅,靠背处巍然耸立,扶手两边,相呼应,如臂膀。山虽不高,却有登泰山小天下之感,林虽不深,却尤觉八面来风,万祥归一。我不懂风水学,却不知不觉被这里天造地设的青山绿水深深震撼了!】

 

“大基鸣泉”在莱州城东10公里处的大基山森林公园内。大基山,又称东莱山、掖山。司马迁《史记》曰:“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是全球华人中过、戈、柯、任等十六个姓氏的发祥地。山中的遗址和景点表明:这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教文化发祥地,也是华夏神祗文化的发祥地。过去,史书上对此曾有“秦皇游而忘返,汉武过而乐留”的赞语。景区内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景点有二十余处。


向博友介绍掖县八景之一【大基鸣泉】 - 曲中直 - yt2290800 的博客


向博友介绍掖县八景之一【大基鸣泉】 - 曲中直 - yt2290800 的博客


  

大基山,海拔300米以上的峰顶10个,主峰海拔478米。《掖县志》记载:“掖水出焉,中为邃谷曰道士谷,刘长生修真处也”。此处群峰环抱,中为幽谷,谷呈葫芦状,方圆近5公里,群山环列,白云缭绕,峭壁陡立。谷西南至东北角一条小径蜿蜒穿谷而出。谷内林丰木繁,古树参天,芳草萋萋,山花野果,清香流溢,因无村居阡陌,纤尘不染,清静安谧。昔日谷底清泉四涌,溪流纵横,潺潺流水经年不断。 “大基鸣泉”就在谷底东坡,原无生殿下的百花丛中。冷冷清泉顺着石罅汩汩涌出,不断滴入小石池中,泉声丁冬似琴,又由池中缓缓漫出,其水清凉醇厚,甘美爽口,水质极佳,因而被誉为“大基鸣泉”。这里山美谷美水美,清幽绝俗,因此自古就有 “郡之甲胜”、“一郡之最”之美誉。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是好仙乐道者们隐居修真的理想之地。历代有道士、道姑在此修身养性,故此山谷称为道士谷,是中国道界五名山之一。道士谷中的《先天观》,由全真道随山派创始人刘长生所建。金承安年间,刘长生奉金帝御旨在道士谷建观,注经传道,并书法刻石,直至羽化。宋末元初,全真教七真人之一的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侧摩崖留有题刻。

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达24处。著名书法家、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题刻12处,其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郑道昭酷爱山川,慕仙乐道,于公务之暇率僚佐、携道友来此山中谈经论道,吟诗挥毫。并常常留宿山中,他在大基山结庐栖息,特建居所,号曰“白云乡青烟里”。在此修身养性谈老庄,   扫石置坛,祭祀四神,刻石以记,并设仙坛五处。所有这些北朝题刻,均按东西南北中、前、后山门分布,以“四方之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定东西南北四方之位,它充分反映了郑道昭晚年的爱仙乐道思想。其中尤以延昌元年(公元512年)的《登大基山诗》,又称《置仙坛诗》著名。此刻石镌刻于西峰东侧山腰的一长方形独立巨石上。石高约2.90米,宽4.20米,厚约1.5米,状如枇杷果,故称“枇杷石”。刻石字高约9厘米,宽约10厘米,共206字,字字刚劲挺拔,笔力雄强,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字迹清楚可辩,雄伟壮观,其诗中云:“东峰青烟寺,西岭白云堂。朱阳台望远,玄崖灵色光。四坛周四岭,中明起前岗。”

    1988年1月13日,这里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同云峰山郑道昭石刻联成一体,成为了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保护碑亭。

金《先天观》刻石和邱处机的泰和四年(1204年)《长春子道士谷春日登览诗》刻石至今依然屹立于西山腰。历代道家修建的老子庙、先天观、玉皇殿、姑子庵等,现今仍在。

道士谷东北端有一孤峰,巨石崔巍,形若花冠,人称“莲花盆”,盆内刻有“玄灵宫”三字。

山上松柏槐桃李等三十多种,植物密布,构成了流芳溢翠的林海景观。1992年,大基山林场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2年,东北隅村出资开发建设大基山旅游项目,主要内容是修复山上古文化遗迹。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已恢复修建了大基湖、先天观、白云庵、太清宫(含太清殿、五祖殿、七真祠、玉皇殿)、泰山圣母庙、光月祠、东莱山祠、圣水泉、二侯祠、霁月楼等景观。到大基山游览,可欣赏到:太清宫高大的殿堂内重修起的老子像,重新绘制的在国内失传三百余年的“八神”、“九仙”图像和玉皇殿依旧制修造的全真教五祖的像及七真祠塑像等等,可充分领略大基山丰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按:真奇石苑先生在看了拙作《向博友介绍掖县八大景之:“大基鸣泉” 》后留言:“足迹遍布许多地方的丘处机(号长春子),曾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在陕西陇县(宝鸡市辖)龙门洞的山洞窟中隐居修炼七年呢。”有博友回复道:“按“射雕”说还去过蒙古,也不知是真是假。更不知修炼了这么长、次数这么多,有无功效?”本文试就此事作简要介绍】

 

丘处机去过蒙古,会见成吉斯汗确有其事。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后人称其为“长春真人”、“丘神仙”,1148年生于山东登州(今栖霞滨都村)。幼即敏而强记,惜双亲早逝,生活凄苦,遂萌生修仙之心,19岁独去昆嵛山烟霞洞(牟平东)修炼。羿年闻道教祖师王重阳在宁海(今烟台牟平区)布道,遂下山拜之为师,是全真七子中造诣最高的人。1168至1170年间,随王重阳在山东和河南传教。1170年春,王重阳在河南汴梁仙逝。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丘处机隐居皤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 穴居潜修6年,常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7年。成为真龙门派创始人。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图片

1188年奉金世宗诏去北京主持“万春节”1191年回故里建《太虚观》,在莱州、登州、青州、崂山等地传道。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为治理天下,成吉思汗决定选招贤能之人。他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想招为国师,遂两次遣使召见,丘避而不见。成吉思汗求贤若渴,不肯放弃。于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刘仲禄备轻骑素车、携带手诏至莱州传旨,敦请丘处机赴西域相见。丘处机认为西行有利于拯救生灵,遂毅然率徒18人,于1220年从莱州出发,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途经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历时两年多,于1222年初夏,74岁的抵达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诏见之前首先提出“道士见王者不跪拜”的条件,成吉思汗准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正式“论道”有三次,他力劝太祖“清心寡欲”、“敬天爱民”、“好生止杀”。不但劝其收敢远兵之祸,即回师中原,亦必以仁心始能平夭下。并赋诗云:“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师望太平”。太祖深契其言,曰“神仙所言,正合肤心”、“天赐仙翁,以悟朕志”。真人几次论道之言,都命礼部官员在旁纪录下来,并召集太子诸王大臣曰“天稗神仙,为肤言此,汝辈各铭诸心”。又曾以“已许不杀掠”布告中外。同时“锡之虎符,副以书”,尊称为“神仙”。并命丘处机统管天下僧道,豁免道士赋税差役。在行宫中,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尊礼备至,不唤其姓名,只称呼“神仙”,他们虽为君臣,无纲常之礼,诚挚相见,肝胆相照,被后人传为佳话。

当时,蒙古骑兵每攻占一地,轻者大肆劫掠、抓战俘和女人为奴隶,重者屠城,可是经与丘处机会晤后便少有杀戮,后来成吉思汗的子孙灭宋,中国的文化、建筑等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中间丘处机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后人评说丘处机有“一言止杀”之功。赞扬丘处机的最大贡献是使“四百州半获安生”,幸免於难的百姓“不啻乎百千万亿”;清高宗撰写一幅对联,谓:“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其中「一言止杀」四字成为简括丘处机贡献的常用词。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丘处机回到燕京,住天长观(今白云观),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得到很大发展。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通过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誉亦登峰造极。寺庙改道观、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计其数。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丘处机病逝于天长观,终年80岁。元世祖时,追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遗骸葬于白云观(在今北京宣武区)。

丘处机曾在普济宫后面有大小山洞5个,其中有邱处机修真洞,在石堂山竹林之后,文昌阁遗址之前,矗立着17座石碑,其中有普济宫道士感念丘处机的功德建的《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碑。碑文是成吉思汗第三次召请丘处机去西域的诏书。全文共406字。碑高1.8米,宽0.63米,厚0.23米,平首。楷书,计16行字,满行32字。诏书全文:

“制曰: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围共弊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弟兄,谋素和,思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战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佑获承至尊。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以来示之有也。然而任太守重,治平犹惧有阙,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理,道中德著,怀古君子之肃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严谷,藏声隐形,阐祖师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云集仙径,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又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芦三顾之事?奈何山川防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先生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着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故兹诏示,惟宜知悉。

石堂山普济宫毁于文革,但是《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历经690多个春秋,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不朽的历史,记述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李志常(1193~1256)为丘处机西行随行弟子之一,他详细记载了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的经过,撰书二卷,书名《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字浩然,号真常子,又号通玄大师,后任掌门十八年。(1238~1256)。

材料来源:耶律楚材编《玄风庆会录》、李志常编《长春真人西游记》、《元史·邱处机传》、《中国道教》杂志及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