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板

 tingqianbai 2010-12-10

香板

    “啪!”的一声,打破寂静无声的禅堂。原来是监香法师,拿著香板正在巡香,见到大众昏沉、打妄想时,就用香板拍打学员的肩头,以提醒大众用功。民国三十八 年大陆沧陷以前,国内各大丛林各大寺院,几乎都有“香板”。“香板”是用木料做的,类似古代的宝剑之形。它的长度和厚度,都有规定的尺码。它是一种维护寺 院清规、惩罚违犯律仪的械具。也兼有警策行道、督勉精进的用意。


香板

    “香板”的来历,据传是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江苏扬州高旻寺的一位和尚的故事。这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一样玉琳国师,此人乃是经识心达本的得道高僧。雍正皇帝仰慕其人,无奈他已圆寂。所以只好派人四处找他的后代得法门人,以便亲近护持,续佛慧命。

    正当那个时候,扬州高旻寺住有一位癞头和尚;他自称是国师的徒孙,所以住持僧就把他送进京师,面见皇帝去了。那知道:雍正皇帝见他貌不惊人、道不出众,当 下非常不悦,说他有辱祖宗。于是就在宫中,给他 辟置一间静室,限他七天之内究明大事。并在门上挂了一只宝剑,告诉他:七天之内若不开悟,就用此剑取他头胪。癞头僧一听此话,不禁大吃一惊。情急之下,拚 命参究;到了七天末了,终于豁然大悟。这时他立刻喊道:‘快拿宝剑来,我要去斩万岁的头’。护七的人(“打禅七”期中的侍者)将此话报知雍正皇帝,雍正皇 帝当下就知道他是开悟了。否则,他不敢出此狂言。

    由于这一个掌故,后来各寺院间,就用木板做成了类似宝剑形的“香板”,用以警策禅人了。

    “香板”的使用,由于它有不同的任务,从而也就有它许多不同的名谓。例如:为了警策用功办道而使用的,叫做“警策”香板。为了儆惩违犯清规而使用的,叫做 “清规”香板。为了警醒禅坐昏散而使用的,叫做“巡香”香板。“打禅七”使用的,叫做“监香”香板。至如有资格使用“香板”的,则为首座、西堂、后堂、堂 主等四大班首,以及方丈、维那、知客、纠察等职事僧。不过方丈用的“香板”,尺寸较大、并且在板面上刻有三条线痕。

    现今禅七中,监香法师亦担任起韦陀护法的责任,将香板侧靠在肩上,以手托住,屏气凝神,注视每一学员,穿梭在排列井然有序的禅凳间,督促学员用功,并维系禅堂规矩,以期参学者,都能如香板所写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一般,通达大智慧到达解脱彼岸。

    事实上,禅的开悟境界,常在老师与弟子之间啄啐同时、电光石光的机缘当中现前。所以,禅师无不随手拈来锤炼弟子。像禅板本来是坐禅时靠身或放手的倚具,但亦可能成为打人的香板。如:

    龙牙山居遁禅师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

    翠微曰:“与我过禅板来!”

    师遂过禅板来。

    翠微接得便打。

    师曰:“打即任和尚打,且无祖师意!” 又问临济曰:“如何是祖师意?”

    临济曰:“与我将蒲团来!”

    师乃过蒲团。

    临济接得便打。

    师曰:“打即任和尚打,且无祖师意!”

    可见,香板随著自然的需要而产生,而不管硬的禅板与打坐的蒲团,都可成为锻炼禅者的教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