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猎人狼 2010-12-10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我们武功与智慧并重,伟大与传奇的化身,浩气长存的已故武术家李小龙老师也有老师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截拳道本来就是海纳百川之意,李小龙的成就,恰恰是在于他是那一代全世界武术界中最擅于学习的人。能诗擅画,精通哲学,且能胜任电影的所有职位的李小龙,他的老师同样也不仅止于武术界的局限,而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里仅仅列举十位,姑且做一家之言。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1 达摩祖师

《剑雨》的罗摩遗体让大家再度想起了常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提及的这位一苇渡江的印度武术家,不过,这里把他列为李小龙的老师并不是说天下武功出少林之意,而是正如高人调侃的,达摩,你称他为少林寺创始人他不会高兴,你要称他为禅宗创始人他才会满意。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一支,也是最受知识分子欢迎的一派,禅宗不立文字,以“公案”,即一些小故事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李小龙的哲学体系中颇能看到禅宗的影响,如李小龙在与人论武时,对方固执己见,李小龙回答说:“如果你要品尝我的茶,就要先倒空自己的茶杯。”这也是禅宗的著名公案之一。意思是如果你不放弃自己的成见,就永远不可能接纳新的知识。武术上也是一样,如果只拘泥于一种最早接受的武术理论(门派之见),那么就不可能有突破。

李小龙在《龙争虎斗》(电视版电影版)里教训年轻的武者(董玮):要快,就像直觉的把手指向月亮,如果慢了,就只能看到手指,而看不到月亮的光华。这也是李小龙常常引述的禅宗的公案故事之一,李小龙常说“不要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本身”,意指很多知识,很多学习,训练的方法,都是为了掌握真理,但那些知识和方法,并不是真理本身,正如李小龙说的,好的老师并不是一个传授技艺的人,而只是一个领路人,而真正的真理则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其实李小龙的截拳道,与禅宗的思想有很多接近之处,比如禅宗“不立文字”,而截拳道没有招式,禅宗讲求顿悟,见性即佛,而截拳道同样注重悟性,李小龙生前拒绝广泛传授截拳道,他说三五知己一起探讨武学最为有益,而广泛的宣扬则毫无益处。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2 老子

主修哲学系的李小龙曾在美国大家演讲东西方哲学的对比,主要讲到的便是老子的道家哲学。在李小龙的文章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道家哲学对他的影响。如李小龙喜欢用水来比喻他的武术,他说没有固定的形状,倒在瓶中就是瓶状,倒在壶中就是壶状,李小龙喜欢说,“像水一样,我的朋友”。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这是对“名”的探讨,有了“名”,万物才有开始,而没有“名”,则是宇宙的本真状态。可以看到,李小龙也很喜欢追求这种“无名”的本真状态,他很喜欢进行“名”的讨论,比如他常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不具有任何意义,一个人名字叫“勇敢”,他就一定“勇敢”吗?“水手”的名字就意味着这个人懂水性吗?截拳道只是一个名字,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截拳道是什么,那就让截拳道见鬼去吧。

中国人所讲的“道”,实际上就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如老子的追随者庄子疱丁解牛的故事,也被李小龙引用来说明他的武学,“一个好厨师的刀几十年不换,因为他掌握了规律”,截拳道就是去认识规律的武术。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3 尼采

有人说李小龙博采东西,是以武术的形式打通东西方文化,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前者让人看到老子,禅宗等东方哲学的影子,而后一句很明显是受到李小龙所推崇的尼采的影响。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一种出于绝望的哲学,在人生无意义的绝望中找到意义,实际上是上承古希腊“人,认识你自己”的思考,超人哲学主张认识自己,解放自己,突破自身的局限,但说来容易,实际上尼采本人也仅在思想方面进行他的超人的尝试(而且他的思考还被后来的狂人野心家所利用,成为法西斯罪恶的理论基石),而李小龙不仅仅在思想上追求突破,而且在身体上也在追求无限,不断的超越自己,虽然李小龙最后死于这种过度的自我超越,但他毕竟在有限的生命内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诚如李俊九所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以用长短来衡量的,而是要以做出的成就来衡量,李小龙的生命是完整的。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4 李海泉

李小龙的生身父亲,是他将李小龙带上演艺和武术之路,自幼李海泉教李小龙太极拳,后将其送入叶问门下学习咏春,可以说是李小龙最早的武术老师。而在演艺方面,李海泉是一位粤剧名丑,他教给李小龙中国传统戏剧的方法使李小龙受益匪浅,后来在李小龙的好莱坞试镜中,还可以看到李小龙亲身示范京剧人物表演的画面。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5 叶问

李小龙在文章中怀念过这位咏春拳的一代宗师,今天,由于叶伟信、甄子丹两部《叶问》的走红,咏春拳和叶问都成为了流行文化的关键词,但真实中的叶问并没有在电影中得到完全的展现,比如李小龙的思想,相信受到叶问的很大影响,叶问是咏春拳的一代宗师,没有李小龙,他也足以在香港将咏春发扬光大,叶问思想非常开明,超前,他在中国武术界还普遍固足自封的年代,首先引入西方力量知识解释咏春拳理,而取代之前的阴阳五行解释的拳理,使咏春拳能够为更多的人从本质上理解,也为咏春拳后来传播到世界,并不断进行改良奠定了基础。李小龙后来的武术之路也继承了这种科学精神,他对国术中的形式化,不必要动作,和一些故作惊人的表演深恶痛绝。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6 阿里

据说有人曾问李小龙是否是阿里的对手,李小龙答:在拳台上我不是阿里的对手,在街头上我未必会输。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不过阿里确实是李小龙同时代的另一位格斗界的巨星,也是李小龙非常尊敬的人,李小龙曾收集了大量阿里的比赛录相,特别是研究阿里那出神入化的移动技巧,在当时无论空手道或国术及很多武术,都并不太注重移动步法,而李小龙则将灵巧的步法与他的发力技巧结合在一起,在《猛龙过江》的结尾,李小龙硬拼不敌势大力沉的罗礼士,结果使出阿里式的跳步,消耗对手的体力,最后将对手击倒。《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对罗拔一场,李小龙的跳步在对付以传统空手道马步对敌的对手时更是如猫捉老鼠般的轻松。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7 格雷西

格雷西家族是将日本柔道改良,使其更具杀伤力,在格雷西柔术横扫各门派震惊世界之前,李小龙已经在《龙争虎斗》中演示了这种技巧,以寝技打败了洪金宝。而李小龙在这场比赛中设计的分指拳套后来也成为MMA比赛的标准配置,这是李小龙后期所接受的新武技之一,不过还没有来得及更多的展示,李小龙就去世了。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8 伊鲁山度

李小龙大弟子,菲律宾棍王,李小龙向其系统学习了南亚短棍和双节棍的技术,后来李小龙将这一技法在《精武门》中向世人展示,观众的反响是:“单看李小龙耍双节棍,已值回票价。”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9 罗礼士

李小龙亦师亦徒亦友的美国友人,美国五届空手道冠军,在《猛龙过江》中担任李小龙最后的对手,被李小龙打败,生活中两人一直在一起练习和切磋武功,罗礼士学到了李小龙的寸劲拳,李小龙则学了罗礼士的高踢法。之前李小龙只愿意使用咏春拳的低腰腿法,认为高腿华而不实且缺乏力度,受到罗礼士的影响才开始使用高腿,这使得李小龙的武技更加丰富,也使他在银幕上的表演更具观赏性。

李小龙老师的十位老师

NO.10 斯特林·西利芬特

美国好莱坞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著名编剧(1967年凭《炎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获奖),李小龙曾说,只有他才能在剧本中表现他的截拳道精神,李小龙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编剧,他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中所展示的编剧才华完全是超前的,放在好莱坞亦不逊色,在香港天下无敌也就不意外了。这应与他和斯特林·西利芬特的交流分不开。另外,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李小龙的武学体系最主要的来自于:咏春,拳击,击剑三项运动,而这位斯特林·西利芬特同时也是一位美国国家击剑队队员,相信李小龙从他这里了解了击剑的方法,持环得枢的李小龙将击剑的移动攻击方法化入其拳腿的攻击方法之中,李小龙能够以一记垫步侧踢踢碎四块悬垂的木板,其侧踢的力度十分惊人,而其发力方法就与击剑的方法有相通之处。

以上的三位实际上是李小龙的弟子和朋友,但李小龙却明显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李小龙的成就,正是来自于这种宽阔的胸怀和学习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