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旮旯竟有老师这样上美术课

 羊示 2010-12-11

乡旮旯竟有老师这样上美术课

乡旮旯竟有老师这样上美术课

928,我们一行5人冒雨到我县最偏远的乡——大溪乡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视导。赶到大溪小学,已经临上第三节课了,依照我们惯用的“随堂听课、巡视校园、询问学生、查阅材料、座谈交流”的程序,我们首先分别听了一堂课。

我听的是一堂小学二年级的美术课,执教的老师名叫何健,男性,二十五六岁,中等身材,看上去很精神。他是这样上美术课的——

第一步,用自然情景引入课题。何老师问:“孩子们,看看窗外,今天是什么天气呀?”“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呀?要说出理由。”等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之后,引入课题“4.淅沥的小雨”。

第二步,亲身感受,让学生深入观察。何老师接着问:“淅沥的小雨是什么样的雨?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然后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在雨中感受。孩子们在学校操场边,在老师的指导下,看了远处看近处,看了树上看身上,还伸出小手,闭上眼睛感受小雨……

乡旮旯竟有老师这样上美术课

第三步,深入讨论,进一步认识“小雨”。何老师把学生带进教室,问:“淅沥的小雨像什么?是什么颜色?”孩子们争先恐后,炸开了锅。老师点名作答,并把孩子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像:头发、细线、牛毛、(小)珠子、撒沙子……颜色:蓝色、绿色、红色、白色……老师又问:“为什么成红色了?”一孩子作答:“雨本来是没有颜色的,老师的衣服是红色,所以看上去是红色了……”老师给予了肯定。

第四步,作品欣赏,加深对“小雨”的认识。老师指导学生观赏美术教材上“淅沥的小雨”一课中的几幅学生作品,孩子们唧唧喳喳地争着说,老师点了几个孩子的名字,他们都基本说清了图画的意思。

第五步,学生动手练习,用心描绘“小雨”。何老师看到学生都对“淅沥的小雨”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便布置学生描绘“淅沥的小雨”。老师说:“孩子们,现在就把铅笔和彩笔拿出来,看谁能把小雨画得更好。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来了一位老教师,他要把画得好的作品拿去展览!”孩子们踊跃起来,都动起了小手,专心作画,没有一个不认真的。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不时拿起一个孩子的画展示,“你们看,这位同学画得多好啊!”

第六步,作品展示,孩子们在比较中学会评价。在距下课还有3分钟的光景,全班21名同学,除3个孩子还在描绘当中,其余孩子都完成了作品。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一一张贴在黑板上,并告诉3名孩子“下课后,我和你们一起来完成作品”后,指导孩子们对大家的作品进行评价。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经过大声争论,最后总算达成了共识,给6位孩子的作品上帖上了“星”号……

乡旮旯竟有老师这样上美术课

整堂课就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吵闹声中结束了,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考:乡旮旯竟有老师这样上美术课,这真是乡下孩子的福分啊!如果何健老师课前没有经过精心构思,这堂课不可能如此井然有序;如果何健老师没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孩子们不可能对他的课如此恋恋不舍;如果何健老师没有炉火纯青的教学功底,他的学生不可能如此训练有素……

太多的如果。想想我们县,想想我们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想想我们县一些“口口声声抓素质教育,实实在在搞应试教育”的领导和校长,想想我们县一批依仗某种资源占据窗口学校却干着误人子弟勾当的老师……我们难道不觉得像何健这样的战斗在乡旮旯却用心干着真教育的老师们可敬可佩吗?

唉!素质教育喊多少年了?我们却还有一大批学校一大批老师认为语文、数学是主科,其它科目都是副科;认为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要影响主科的教学质量;有的甚至排阴阳课表——课表上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实际上却都是用来上语文、数学……到今天他们还不知道各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各学科知识是相互渗透的,学习各学科知识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就拿何健老师上的这堂美术课来讲,他引导学生观察“小雨”、讨论“小雨”、描画“小雨”,对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对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是削弱了呢,还是促进了呢?!  20109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