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维新变法”时期的直壶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11
一把“维新变法”时期的直壶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沈立新  2006-07-28

  友人董先生喜爱收藏瓷器,一年前董先生在皖南山区得到一把晚清时期的三号软提梁直壶 见图 。观此壶的造型极为普通,与之配套的还有藤子编制的保温提篮,提篮内棉花和布做的保温层都完好无损,由于已有一百多年时间,提篮的藤子已成咖啡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画面内容,此壶正面画了一幅一轮满月高悬之夜,一叶扁舟承载着一头与小舟极不对称的大肥牛,一个船夫吃力地撑起竹篙,使小舟离岸朝向茫茫无际的彼岸驱动,牛首望着月亮,背面题“过渡维新”款,储智社作。见此图和题款让我想起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也称“维新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

  晚清的那场维新派与顽固守旧势力的斗争,实质上是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通过争论,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成为许多人的信念,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高涨,但维新派与顽固守旧势力相比较,维新派及其代表的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出清王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从而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革,开始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作者通过构图把整个维新变法的过程比喻为一条老肥牛乘一叶扁舟在黑暗的夜里,在月光下想风平浪静地过河,形象地形容了一个大中国过于黑暗沉重、变法维新任重道远,要想变法顺利地平静地成功,单靠光绪皇帝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要组织发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才行。后来的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才获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这把壶的图案是用中西二种画法分别表现在一幅画中,而并非将中西二种画法揉合在一起达到中西合璧,这种画法很少见到,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画是以线条来表达物体形态的,而西洋画是用透视的方法运用光来表达物体形态的。这幅画分别用中国画法刻画人物、月亮、河水及河边青草,尤其是人物,而用西洋画法刻画小舟和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