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意

 昵称633581 2010-12-12
说到诚意,现代的人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请人帮忙有诚意。诸如此类的。其实,诚意的内涵可大了。我们先来看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颢有个学生叫杨时,他特别爱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见到程颢之后,非常佩服程颢的学问,从此就呆在程颢的身边,非常恭敬的侍奉程颢。但是不久,程颢就因病去世了。临终之前,程颢对杨时说:“我弟弟程颐的学问和我不相上下,我已经给他写信推荐你了,你可以向他求学。”

 

    杨时虽然对恩师的故去十分悲痛,但是求学之心又让他千里迢迢的赶到了洛阳,到程颐在洛阳伊川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和一个同学游酢一起来拜访程颐,不巧的是程颐正在闭目养神,坐着假睡。听说哥哥的得意门生来了,程颐还是坐在那儿养神,不言不动,不理睬二人,他想看看杨时的求学之心是否诚挚。

 

    游酢看见这种情况,就打算把程颐叫醒,杨时阻止他说:“先生正在养神呢,我们本来就是来向先生求学的,怎么能因为我们的缘故打扰先生静思呢!”

 

    游酢一听就打消了叫醒程颐的念头,和杨时一起站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等待先生醒来。不一会儿,天就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很快地上就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冻的实在忍不住,几次想把程颐叫醒,都被杨时给劝住了。

 

    这样等了半天,程颐才开口说道:“你二人仍然在这里吗?天色已经晚了,先找个屋子休息吧。”二人此时才退下。这时,天色已经晚了,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身上也落了一层厚厚的积雪,都快变成两个雪人了。

 

    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它作为一个尊师重道的典范。当然这的确是这个历史故事的内涵。但是杨时只所以能够做到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诚意。

 

    求学的一颗诚挚之心,真正爱好学问,才能够做到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够一心求学,而不仅仅是把学问看成是获取财富的敲门砖,才能不敢稍有懈怠,专心求学,最终学有所成。在中国,程门立雪的故事家喻户晓,杨时那种尊师重道、诚挚求学的精神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程门立雪也成为中华文化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典范,为人们广为传诵。

 

    到了今天,人们说到诚意,我们一般很容易想到的,说话有诚意。没有诚意的言语很漂忽而没有力量。而真心诚意的言语真的能够让人感动,让人明白。

 

    也是因为诚意,惟诚而能真,惟真而能符合天地自然的规律,就会有力量。

 

    其实诚意的内涵体现在方方面面,待人,做事,求学,做菜。以前古人做事情,儒生,木匠,各行各业都讲究静心调息的,专心致志,其实也是诚意。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恭敬,惟有恭敬才能立于不败,才能积蓄,才能体悟事物的真谛,才能有力量,才能在苦难困苦中抱定决心。才能有所成就。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故事的表面说的是愚公的决心和不放弃的精神。其实这也是愚公内心的诚意的自然展现。诚意是根本,是源泉。表面的展现是自然的呈现,也必然显现着其中的诚意。体现着境界。

 

    古人讲心诚则灵,修炼中的人讲信则灵。当然不是说那个事物,或者修炼中的东西,你信,你心诚他才存在,你不信就不存在。而是说,惟有心诚的时候,才能在那样的状态中明白和体悟,才能了解。

 

对比一下今天的社会,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待人接物,做事过程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得失,是利益。这样一来,我们就缺乏了诚意。事情就没有了境界,没有了内涵。成为了表面的东西。也就很没有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