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故事(3) - 吴昌硕拜师

 平顶落凫 2010-12-12

吴昌硕拜师

“师说一篇陈历历,门生再拜舞蹲蹲”。这是艺术大师吴昌硕题杨见山遗像中的两句诗,忆他承师杨翁的一则轶事。

杨见山名岘,号庸斋,自号藐翁,浙江湖州人。工书法,精经学,擅诗文,特别是他的“八分书”,二分似隶,八分像篆,怪石嶙峋,遒劲古朴,别具一格。他为湖州千臂亭所书“千臂亭”三字及题跋,千钧笔力,字字珠玑,尤为今人所赞叹。吴昌硕与杨见山早年在吴兴华楼桥潜园主人陆心源家认识。那时,杨见山是吴兴有名的“六才子”之一,经常诗酒会于潜园;吴昌硕则随陆氏手拓《千臂亭古砖图录》,早就有拜杨见山为师之意。书法故事(3)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吴昌硕辞去安东令以后,流落苏州街头,以卖画为生。一天,他庄重地备了一份大红帖子,一身整齐,去寓庸斋拜杨见山为师。杨见山是个意气潇洒、生活不拘细节的人,一见吴昌硕这副样子:短褂长衫,衣冠楚楚,一进门便拱手长揖,有单膝下跪之意,不禁哈哈大笑道:“俊卿兄,你这是干啥呀?”吴昌硕不知所措,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我是来恭恭敬敬拜你为师的哩!”杨见山听后,双手一摊道:“你看我……”吴昌硕朝他一望,杨见山布衣不整,满头蓬发,脚上的一只鞋子也穿倒了。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吴昌硕正要掏呈帖子,杨见山连忙制止道:“快收回,快收回,你我同里同艺,何师之有!”吴昌硕只好收回帖子。为了记志这一承师趣事,他在呈杨翁一首诗中说:“奇文诸子笔,余事八分书,迎客履倒著,说诗头懒梳。”

吴昌硕第一次拜师不成,杨不肯接帖。第二次,他用极其认真的工楷,写了一封长信给杨见山,再次要求“称师”,列于门下。

杨见山看过信,深感吴昌硕求师学艺的挚诚,表示愿意以兄弟相称,共同切磋艺事,但仍婉言谢绝称师。他在长长的复信中说:“来函敬悉,如此称谓(指吴称杨为师),未免太俗,拟仿从前沈仲复与藐订交之例,彼此赠物,即俗间之换帖也。犬马齿差长(杨比吴大25岁),藐潜称兄,君即吾弟。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白首如新。”吴昌硕读后深为感奋。此后,杨吴两人诗书往来甚密。吴昌硕客苏州、寓沪上时,藐翁不时有诗作寄赠,书画请吴题款,并将自著《迟鸿轩诗集》手稿寄吴指疵;吴昌硕也经常有金石书画呈藐翁教正,对杨见山推崇备至。

吴昌硕和杨见山换帖兄弟相称,深交数十年,但一直师称杨见山,他以“藐翁吾先师”之句题诗作书,并自称“寓庸斋内老门生”。艺术大师尊师重道之忱,虚怀若谷之心,足以传为佳话。摘自:美术报 孟博远(江苏)

张大千戒赌 叶恭绰还帖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碑帖很吃香,价位十分坚挺,所以号称“黑老虎”。张大千祖传的王羲之所书《曹娥碑》帖,就是一头赫赫有名的“黑老虎”。但它竟被当时年轻嗜赌的张大千输掉了,由此,引出了一段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上海有个活跃人物,名叫江紫尘。此人在清末时当过两江总督端方的“文巡捕”(相当于后来的副官),辛亥革命后,便以转手买卖书画古董作为生财之道;并在上海孟德兰路兰里创立“诗社”,以“打诗谜”的方式聚赌抽头。当时的文坛前辈陈三立、郑孝胥、夏敬观等都常来参加这种“诗钟博戏”。张大千也常到这里来当“每博必负”的“鲜兔”。他的曾祖父当作“传家宝”遗留下来的王羲之《曹娥碑》帖上有唐代名人崔护、韦皋等七人的题跋,曾由项子京、成亲王先后收藏,且都附有详跋。一天,张大千应江紫尘之请,将这一名贵碑帖带去给众人观赏。不料当晚他“入局”以后连续“败北”,转瞬间就欠了江紫尘1000多大洋的赌债。江紫尘假笑着对他说:“你欠了我偌大数目的债,干脆用那碑帖来抵账吧,我可以再找补给你200元,帮助你翻本。”输红了眼的张大千竟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冷静下来后,他对自己轻易舍弃祖先遗物的孟浪行为十分痛惜悔恨,从此绝迹赌场。
   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10年后,张大千的母亲、女画家曾友贞在安徽郎溪病危时,把他叫到病榻前,询问为什么很久都没有看见祖传的《曹娥碑》帖?张大千惶恐已极,只好撒谎说仍放在苏州网师园。其母叫他第二周必须带来展阅,以小慰病中的枯寂心情。张大千生怕慈母赍恨以殁,自己将终身负咎;又听说江紫尘早已将碑帖售出,辗转不知落于谁手,急得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回到网师园后,恰遇叶恭绰与王秋斋来访,询及张太夫人的病情,张即以实情相告,并将自己输掉碑帖的经过也一一缕述,最后叹气说:“倘若还能够找到这幅碑帖的下落,我决定不惜重金赎回,使老母得到安慰。”这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叶恭绰指着自己的鼻子,用京腔道白说:“这个么,在区区那里!” 张大千欣慰得流下了眼泪,立刻把王秋斋拉到屋角,央求王向叶转达三点请求:一、如能割让,愿付其购买原价;二、如不忍割爱,则愿意用自己所收藏的历代书画,不计件数的任叶挑选,以为交换;三、如果这两种方式都不行,则乞求暂借两周,经呈送老母观览后,即行璧还。
   王赓即把张的意思转告给叶。叶恭绰义形于色地慨然说:“这是什么话!?我一生爱好古人名迹,但从不巧取豪夺,玩物而不丧志。这碑帖是大千祖传遗物,而太夫人又在病笃之中,意欲一睹为快,这也是人之常情。我愿意将原璧返赠给大千,再不要说偿还原值或以物易物了!”张大千和张善子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立刻上前叩首相谢。
张太夫人终于在弥留之际看到了祖传的唐拓宝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