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育优秀子女

 静静 2010-12-13

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们大家一起在这里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我们都曾经被人教育过,也正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谈上两个小时。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我希望往左边理解,而你偏偏抬杠,要往右边理解,那今天晚上我们是绝对达不到有效沟通的。有一个人,他要劝人不要再喝酒,他拿来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只杯子装着水,一只杯子装着酒精,然后,他拿来一条活蹦乱跳的虫子,说:“大家请看。”他先把虫子放到装着水的杯子里,虫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又把虫子拿出来,放到装着酒精的杯子里,结果虫子在酒精里动了一下,就被酒精杀死了。这个时候,演讲的人特别得意,他说“在座的各位,这个实验说明什么?”会场上鸦雀无声,足足停了三十秒钟,这时候,有一个分明喝得醉醺醺的人说“这说明人一喝酒,他的肚子里就不长虫子。”你看,这样的状况还能有效果吗?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家长能配合我。

现在我就请各位家长配合一下,好吗?曾经拿自已的孩子和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学习,做过这种事情的家长请举手。好,请放下。根据你的观察比完之后你孩子发奋学习了没有?哦,有的家长在说没有。你把孩子和比他优秀的孩子比,你主观目的是想把他激发起来,好好学习,可是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孩子的感受是憋气、窝火、妒忌、自卑,这正好是让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他跟你的主观目的正好相反。比如今天晚上报告会结束后,各位义乌的女士,如果你一进门你的老公就这样对你说“你看人家老王的妻子,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你看老王的妻子,她是那么的干净利索,那么的温柔贤惠,你该向老王的妻子学学。”各位女士,你听了这种话,有啥感受?我们浙江的女人相对温柔一点,如果是我们东北的女人,她要听了这话,我向你保证,她会指着老公的鼻子说“你给我听好了,你看谁好你跟谁过去!老娘就那样,你爱过就过,不过就拉倒!”所以你拿孩子和比他更优秀的比,他的真实感受是他优秀我拉倒,他好我不好,爸妈爱他不爱我,这正好让孩子没有学习动力。

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美国有两个孩子,都是十二岁,在同一个班级,一个叫比利,一个叫约翰,比利是班级第一名,约翰是班级35名,班级一共35 人,而这两个孩子的爸爸恰好在同一个公司上班。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谈起自己的儿子时,特别自豪,同事也很羡慕他教子有方,大家把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约翰的父亲。在那种状况下,约翰的父亲彻底伤自尊了。下班后一进家门,他的儿子正在看电视,父亲就说“给我站起来,你太不像话了,同样都是12岁的男孩子,为啥比利学得那么好都是第一名,你学得那么差,每次都是最后一名?你不感到羞耻吗?我真为你感到丢脸!”这孩子被突然骂了一顿,没听明白怎么回事“老爸,你到底在说什么?”父亲听了更火了“你给我听好了,同样都是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人家比利学得那么好,那么优秀,每次都是第一名,你学得那么差,每次都是最后一名?你不感到羞耻吗?我真为你感到丢脸!”这回孩子终于听明白了,他对父亲说“爸,你看电视,你看电视。”那父亲往电视上扫了一眼,火更大了“看什么电视呀,那不就是克林顿讲话吗?有什么好看的。”那孩子开口说话了“爸,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人家克林顿怎么当总统,你怎么还是一名小职员呢?你不感到羞耻吗?我真为你感到丢脸!”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所谓科学的问题,要按人的成长规律、心理规律、学习规律把事情做对,你把事情做对了,才能出效果。教育孩子有两件事,一个是科学的问题,要按规律把事情做对,另外一个是爱心的事,你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这样他才能被激励起来。如果这两件事情我们都没有做对,你就来指责孩子,你不觉得孩子太冤枉了吗?我们请家长再配合一下,好吧?曾经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不用功,批评过孩子的家长请举一下手。没问题,请放下。那根据你的观察,批评之后,你的孩子发奋学习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批评不会让人发奋学习的。

五年前长春有一个学生叫王社宇,他的妈妈来向我做咨询的时候,泪流满面,满腹委屈地向我哭诉了四分钟,我突然一拍桌子说“行了,别哭了!”她一下就愣住了,一个博士怎么这么粗暴啊。她愣神的功夫,我问她“你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你的孩子?”她说“小学四年级”我说“发生什么事情你教育孩子?”“发现孩子不好好学习。”“那你怎么教育孩子呢?”“我批评呀。”“批评完了后他好好学习了吗?”“没有,更加不好好学习了。”“那你又干嘛了?”她说“我继续批呀。”“那后来呢?”“后来就发现孩子缺课不念书了。”“孩子几年级了?”“初中二年级,已经在家呆了四十天了,就是不念书。”这时候,我发现我窗玻璃上正好有一只苍蝇,我就对她说“你来看这只苍蝇,它老是在这里转呀转呀,一直想从窗户里飞出去,就不知道转个弯,从门那边飞出去,你说它笨不笨哪?”她大约反应了十秒钟,反应过来了“董博士,你在说我,对吗?”我一拍大腿说“当然说你啦,你批了五年了,把孩子批得都不念书了,你还批呢?”她愣了,“那我该怎么办?”我说“你相不相信我?”她说“我已经找过三个心理学教授,给孩子咨询,没用。他就不念书,我只能相信你了。”“那好,既然你相信我,我就给你出一个家庭教育的大秘诀,你听好了,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呢。”她直愣愣地看着我,我就拿了一张纸,在那上面写了几个字,把这个家庭教育大秘诀给她,说“你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做,如果你能够保证按我说的做到四十天,我保证你孩子在这四十天里回到学校去念书。”她一听这话眼睛就亮了,“我保证按照你说的去做。”各位,你们知道我给她写了什么吗?我只写了两个大字,那两个大字叫“闭嘴!”我说你要是把嘴闭上了,那孩子就没事了。通过她一个小时的哭诉,我就明白了,那孩子没有什么毛病,孩子的基础人格是正常的,只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方法不太得当,孩子的水平达不到妈妈的高标准,妈妈就不停地埋怨、批评、数落,孩子压力过大,放弃了。如果妈妈真的闭嘴的话,孩子慢慢地又会恢复信心。结果她回去了,闭嘴了大概十七、八天,她憋不住了。她给我打电话了“董博士呀,我已经闭嘴了十七、八天了,我刚才问过我儿子了,他说他还不想念书,我该怎么办?”我一听就火了“咱俩不是说好了吗,要闭嘴四十天,你怎么又说话了呀?”“真要闭嘴啊?”“当然真闭嘴了,你该洗衣服洗衣服,该做饭做饭,就是不要提学习的事。”这样她又开始闭嘴了。过了七、八天,她又给我打电话,我这边一接电话,她那边哭上了,我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她一说话,我明白了,她说“董博士,今天奇迹真的发生了,儿子对我说,妈呀,我在家呆着太没劲了,我还是上学去吧。”我就对她说“你让你儿子到我这儿来培训三天。”她就把儿子送过来了,经过三天的培训,那个叫王社宇的孩子发疯地要回到学校去念书。五年过去了,这个学生现在是吉林大学计算机大二的学生。我讲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呢?想说明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天天批评孩子不见效,我们应该从自身正确地反省自己才对,真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省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我们的形态。批评是绝对不会让孩子真正发奋学习的。

在美国的高中课堂上,有位老师问同学“各位同学,要么让我死,要么给我自由,这句话是谁说的?”美国的学生学习也不是很用功呀,大家议论了一分钟也没有想出答案。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刚刚转学到这里三天的日本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1775年,美国诗人巴特利克·亨利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无自由,勿宁死。这首诗唤起了美国人的独立热情,导致独立宣言的产生,导致美国这个国家的产生。”这个日本学生答对坐下后很骄傲的坐下来。美国老师一听日本学生答对了,而美国自己的学生没有答出来。美国老师就火了“你们这班美国学生,你们就这种学习态度?连自己的祖宗都忘了,难道你们还赶不上日本学生?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耻!”美国老师批完了,他原以为会激发出美国孩子发奋学习的热情,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过了三十秒钟,就听一个美国学生闷声闷气地说道“把日本人给我干掉!”当时老师一听,就喊“谁说的,谁说的?把日本人给我干掉,是谁说的?给我站起来!”一个更调皮的孩子站起来了,“老师,这句话是1945年往日本广岛投原子弹的时候,杜鲁门总统说的。”老师鼻子都气歪了。所以说教育孩子是科学问题,我们一定要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出来效果。

说到这里,我要问一下家长,你们知道教育孩子的第一大秘诀在哪里呢?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大的秘密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心理学上把这个关系叫做“亲子关系”。如果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正常的,良好的。我这里说的正常良好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最关键的是相互信任。家长学会了无条件的爱孩子,孩子学会了感恩,彼此之间相互感情流动,在这种关系下,你不用怎么教育,那孩子会遥遥领先。反过来,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扭曲的。我这里说的扭曲是指家长居高临下,批评打骂孩子,不问孩子感受,孩子有心理话不跟家长说,彼此之间相互抵触,相互敌视,甚至相互仇恨,相互不信任。在这种亲子关系状态下,你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程度就越高。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构成了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要想教育好孩子,你先得把关系调正。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说“言轻莫劝人”,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是扭曲的,孩子根本就不会接收到你的教育思想,你往东说他偏往西,你又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呢?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调正你和孩子的关系,要想把关系调正,家长首先要有能力看明白你的亲子关系状态,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有能力自我改变,通过自我改变,导致关系改变,最后孩子改变,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良性的生长空间,才能够有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因此,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好孩子的最大的秘密。

想把孩子教育好,先把关系调正,这是一。第二呢,是精神营养的流动。我们所有的家长都明白,任何一个人是两人,一个物质的“人”,一个精神的“人”。物质的“人”需要营养才能发育,才能维持机体的生存发展,这是所有的人都明白的。但很少有家长有明确的概念,孩子精神的“人”更需要营养,才能发育成长。光有物质的“人”,没有精神的“人”那叫尸体,光有精神的“人”,没有物质的“人”那叫鬼魂,实质上任何人都要把这两个人合二为一。我们说一个人伟大杰出主要是说他精神的“人”,精神的“人”要成长,他需要营养才能发育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至少要有一个人,这个人一般是母亲,无条件的爱他,无条件的接纳他,欣赏他,鼓励他、赞扬他、原谅他、承认他,这些动作让孩子消除了与身俱来的恐俱感,建立了安全感,让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有了自我价值,这个生命才开始向上发展、向善发展。向上发展,代表他要学习知识,学习本领,学习技能,向善发展代表他要做好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人现有规则。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收不到这个精神营养,精神营养不良的话,就会出现多动情况,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办法学好。也就是说,让你的孩子在宾王中学的这张椅子上稳稳当当地坐下来,这是第一步,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全神贯注地听课,这是第二步,第一步叫向上发展,第二步叫向善发展。前提条件就是他得接收到他的爸爸妈妈对他的欣赏、鼓励、表扬、赞美、承认、爱、接纳等等。

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家长们会豁然开朗。假如你在沙漠上呆了七天,已经七天没吃饭了,然后我再把你拽到这个课堂上,让你来听我的亲子教育讲座,你会有心思听吗?我讲得再好也没有用,你肯定会大叫“别讲了,你给我拿点馒头来,给我拿点米饭来。”如果你饿了七天,你的饥饿欲望没有满足,你是断然没有心思听我讲家庭教育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的生命中接纳不到这种精神营养,这种渴望被爱、被承认、被赏识、被接纳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是断然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学校里念书的,不会专心听老师讲课。如果家长真的明白了,人的这种精神欲望必须得到满足后,他才会安心学习,那么家长就该知道,你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是那个物质营养供应者,而是那个精神营养供应者。就是说想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想让他好好学习,想让他做好孩子,前提条件就是家长得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让你的爱流入他的心灵。

如果我把一个人和一棵树相比较,树冠代表着人的知识和技能,树干代表着人的身体,树根代表着人的心灵,那么各位家长,我们究竟该在哪个领域做工作啊?我们有的家长,天天保护那个树冠,看着孩子学习,要知道树冠不是我们家长工作的领域,那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老师的工作领域。树干也不是家长工作的领域,树干代表的是孩子的身体,那孩子吃多了没用,营养跟得上就行了。用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的话说“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这句话完全正确。树根代表着人的心灵,但是人的心灵这个概念太大了,有上万个指标,如坚强、勇敢、爱心、同情心……没有可操作性。我们家长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六大品质,如果家长培养出了具有这六大品质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二十年后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一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中国有许多老话,叫做“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衬衫宁可自己穿破,不可让人指破”、“我宁可身体受苦,不让脸发烧”、“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等等。这些说的都是人的自尊心。在我念大学期间,我念的是东北长春吉林大学,那时候中国比较穷,东北的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在这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我在街上碰到一群在街上摆摊给人钉鞋的,钉一双鞋只有五毛钱。他们衣服单薄,手都冻裂了,但仍在寒风中坚持着,守着自己的修鞋摊。当然街上还有要饭的人,有东北人,有河南人,也有河北人,但那些给人钉鞋的人,清一色都是浙江人。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最佩服的就是这群浙江人。是什么让这些人宁可冻死也要守着自己的鞋摊,赚取那五毛、一块给人钉鞋的钱,而不是伸手去要呢?这就是人的自尊哪。“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生命脊梁的大树根。有了自尊心这个大树根,他自然就会生出两个小树根,一个叫“羞耻心”,一个叫“上进心”。有了羞耻心的人,当他有不良行为被人耻笑时,他会脸红心跳,下次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如果没有羞耻心,那就叫没皮没脸,如果一个人没皮没脸,你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啊?有了上进心,人们拼命往前蹦,立争上游,如果没有上进心,那就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就得先培育出孩子的自尊心来,孩子有了自尊心,就会诞生出羞耻心和上进心,就会像人一样活着。你打孩子一耳光,就会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身体的伤害,可能三天就会复原,而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复原。

04年11月份,湖南湖北地区有一位中学老师,发生过这么件事。他们班有一个女生,人长得比较胖,经常迟到,老师很烦这个女生。有一天,这个女生又迟到了,这个老师让女生坐到讲台上,让她面对同学,然后对这位女生说“瞧你长那么胖样,瞧你长那么丑,每天还拖拖拉拉的,就你这样的女人,去当妓女男人也不要你。”班级的男生鼓掌起哄,下午这位十四岁的少女跳楼自杀了。家长起诉到法院,法院终审判决老师有期徒刑14年。如果是让我来当法官的话,我最少要判那位老师无期徒刑。因为这位老师在精神世界里对这位女生的伤害,就相当于他在物质世界里拿扁担把女生的脊梁骨打断致人死亡了。他剥夺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就剥夺了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啊。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你得先培养出孩子的自尊心出来。

我的老爸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五年前吉林电视台发现了我们家的教育典型,到内蒙古去采访他。他从没上过电视,面对那个镜头,我不知他是出于紧张还是出于虚荣,他竟然把他的学历涨了一年,说自己是小学六年级文化。我老爸是我最佩服的人。在我童年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我的老爸对他的同事们讲“这孩子呀,你不能打,不能骂,有话你要好好跟孩子说。打皮了,骂滑了,你再就没办法教育他了。”他用农村人最土的土话,道出了心理学上最深刻的道理,想让自己的孩子二十年后成为最杰出的人,你必须在他的童年培育出他的自尊心。那么自尊心怎么培育啊?最简单的不过了,就是尊重。那有家长说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尊重孩子呀。那更简单了,你怎么跟你们领导说话,你就怎么跟你的孩子说话就是了。其实你如果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有事平等协商,孩子的自尊心自然而然就培养出来了。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发奋学习,遥遥领先。望子成龙没有错,望子成龙一心切就麻烦了,不按规律做就要出错。你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发奋学习,你在家里应该做些什么呢?90%的家长是看着孩子做作业,天天唠叨学习,你这样做偏偏是让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动力学习的原因。在家里家长到底该做什么呢?把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出来。什么叫自信心?人对于自己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往往有三种心态,“我能、我不能、让我试试”。如果对于自己以前没做过的事,他的心态是“我能”,那么他的大脑敏感度上升,大脑思维被激活,他就会创造性地想出方法,最后证明我真的能,他的知识就迅速增长。如果他的心态是“我不能”,他的大脑就会找理由解释我为什么不能。如果他的心态是“让我试试”,他就会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做这件事,他的知识和能力增长会极其缓慢。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在学校里发奋学习,你就要把他推到第一种状态,“我能”。这就是通常说的自信心。

这么讲太抽象了,我还是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孩子都是十一岁,一个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甲车每小时时速80公里,先走半小时,乙车每小时是100公里,甲车出发半小时后,乙车开始追甲车,乙车几小时后能追上甲车?再问,乙车出发三小时后,甲车在先还是乙车在先,两车相距多少?一个简单的追及问题,两个孩子一起拿到这个题,第一个孩子有信心,他的脑子就反映出“我能”,我爸说我是天才,我一定能做出来。这么一想,他的大脑注意力就高度集中,人的焦点注意力只能高度集中才能思考,他会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数学题上,去分析题目,然后迅速把题做好。那么我们来看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聪明和智商跟第一个孩子都一样,就是自信心不一样。他一拿到题,他就想哇噻,怎么又来了,老师怎么总出数学呀。数学很难我学不好,我妈说我是个笨蛋,我数学没学好是因为我爸,我爸小时候就是数学没学好,所以我数学也学不好,这是遗传。他在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大脑注意力处于涣散的状态,心理学把这种状态叫做“联想状态”。他读题的时候老是会胡思乱想到别的事情,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分析题目,所以就算过个十分钟也做不出来。如果能把这两位学生的脑袋换成透明的玻璃,你就会发现,前一位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所以他很快把题做出来,后一位学生的大脑主躯干一片黑,他根本就没有在思考这道题目。

各位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应该在家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自信心怎么培养啊?很简单,鼓励。孩子考了三十分回来,告诉孩子,没关系,下次再来,爸爸相信你。第二次考了60回来,你就应该说,你看这次不是有进步了吗?考及格了嘛。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反过来,孩子考了95回来,问“有一百分的吗?”孩子说有俩。“啊,那你怎么不考一百分哪。”第二次孩子考个90分,你一看“啊,怎么越考越回去了呢?”下次考了85分,你就会说“啊,这孩子怎么这样了呢?”好了,这样下去,孩子就不行了。家长要想让孩子努力学习,必须在家里通过鼓励培养出他的自信心,这才是家长在家里真正该干的事。

第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严格意义上说,人是不可替代的。从小孩子自己能干的事,家长绝对不能伸手。他不会你教他,他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来完成。就用这样的方式慢慢地培养出他对自己负责的这种责任心,然后发展成一般性的稳定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你把他送到学校里来读书,他能管住自己。如果没有责任心,孩子到学校里就是来混的,孩子根本不会好好的学习,他看不到他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所以大家要记住一句名言“有责任才有成长”,没有责任孩子没有办法成长。

教育孩子的过程首先是把一个小动物变成人的过程。亚力士多德告诉我们,“孩子在出生状态下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会是种可恶的小动物,经过了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我们把他变成了人。”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是成人,要孩子成人先得把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出来。第二是成才,要成才,先把自信心培养出来。第三是成功,先是学业成功,再是个人生活的成功,第三在人生上成功,要成功,先把责任心培养出来。这是教育孩子我们家长应该掌握的三大要点。

接下去我要说的第四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精神。我在学校门口看见有很多高级轿车停在那里,说明我们家长当中有很多成功人士,我相信这儿也会有上亿家产的家长在这里。你有这么多家产,如果你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孩子,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你看几十年以后,我们老俩口两眼一闭,这些不都是你的吗?那么这就是灾难,是对孩子的灾难,对家族的灾难,对你们老俩口的灾难。你会培养出一个败家子。人是不可替代的。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不是一般规律,这是特殊规律。第一代富人靠辛苦赚到了钱,但他们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他们给孩子按排好一切,让孩子过幸福生活,这样的做法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混子。如果你赚过几千万以上的钱你就会明白了,金钱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支配力量,人是在自己赚钱的过程中培养出了对金钱的支配力量。如果这个钱是凭空来的,不是经过自己的劳动亲自赚来的,他就会无力支配金钱,反而会被金钱的力量所支配。美国心理学家早就作过统计,那些靠买彩票突然暴富的穷人,三年之后,十人当中有七个人死掉了,有两个有在精神病院里,最后一个把钱花光了,原来干啥现在还在干啥。人是不能靠别人过自己的幸福生活的。

我女儿在初二的时候,我一些小时候的同学听说我赚了些钱,就向我来借钱。我向钱钟书学习,不借钱而是给钱,给他五千八千的也不用他还了。有一次我给了一个小学同学五千块钱,给完了我女儿回来了,她说“老爸,你这人可真怪。你说你给我钱三百五百的你都算得那么清楚,给你同学平白无故五千块钱就拿走了?你怎么这样啊?”我说“这关你啥呀?”“怎么不关我的事啊”“这钱是我赚的,我想给谁就给谁。”“老爸,你就我这么个女儿,你不爱我?”“爱呀”“那你不缺钱呀?”“不缺呀,我向毛主席保证,到我六十岁的时候,我个人资产百分之百超过一亿。”我女儿一听一下子蹦了起来,“哦,太好了!太好了!”我说“好啥呀?这关你屁事!”女儿就说“老爸,你就我这么一个女儿,将来万一你那个了,那钱不全都是我的了吗?”我说“你开玩笑,你的意思是说,我死了这些钱都是你的了?我告诉你,你死了这份心吧。将来我死的那一天,我会把钱捐给敬老院、孤儿院或者科研单位,我不会给你的。”女儿就说“为啥呀?你不爱我?”“我正因为爱你才这样做的,如果我给你钱买车买房子,过不了两个月你就会去吸毒,走上歪路,这是人的必然反应,没有人可以例外的。人是要靠自己赚钱才会有支配金钱的力量。你要记住,等你大学毕业你走人,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你要靠自我奋斗来赚钱。如果你有能力赚到钱,我给你钱,你还会分出一部分钱去救助穷人,如果你没有能力赚到钱,我给你钱就是害你。等你大学毕业了,我是一个亿万富翁,你是一个月收入一千的穷职员,你还得在仅有的收入中节省出钱买礼物逢年过节来看我。这是为人子、为人女必须尽的孝道。”

教育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切掉他的后路,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我的钱不关你的事,这才是正道。然后通过激励、表扬把他的进取精神激发出来,让他靠自我奋斗来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孩子他才能够真正的成才。如果你真要给孩子留下一些钱,那也要等孩子三十岁以后,他具有了正确的人生理念,具有了正确的事业,这样或许能给他助一臂之力,否则就是害孩子。如果你办的是家族企业,孩子大学毕业后让他在外面工作五年八年后再回来,他才能挑起大梁来。如果一直在你的庇护下,大家都当他公子哥宠着他,根本无法培养他的能力,那孩子就是废物。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家族兴旺,你必须让他明白,每个人必须要靠自我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等他培养出主控人生的能力之后,你再让他接手家族事业,这个事业才能兴旺下去。

第五,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必须刻苦、必须有毅力才能办到。其实不尽然。我们这个民族把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过分了。我们家长一直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对学习规律的掌握还停留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他们把学习这个行为跟痛苦连接在一起了。千百年来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观点,学习是个苦差使,一个人一定要经过痛苦才能够苦尽甘来。什么“十年寒窗”“要想做得人上人,必须吃得苦中苦”“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有两句诗全中国人都会,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知道学海无边,明知道不可能成功,还要在那里学,在那里转,如果真有那样的人,那肯定是个精神赤贫的人,是个神经病。人本身就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生物,这也是地球人的生物学法则,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我们义乌以前是赤贫呀,为什么要赚钱呢,不就是为了逃避贫穷,追求幸福吗?为什么要建设五星级的大酒店哪?不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吗?一个人在学习上找到的是快乐的感觉,还是痛苦的感觉,完全取决于他童年的生命经验。爸爸妈妈、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这三个角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太大太大了。在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以玩耍、做游戏的方式接触学习,并告诉孩子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学习是好玩的,学习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那么孩子童年的大脑神经就会把学习和快乐连在一起。快乐的事情他会主动去做,很愿意去做。他一去做,周边人就马上会表扬他,他就可以得到两份快乐。两份快乐的作用下,他就会越来越愿意学,最后走向人生的巅峰。

遗憾的是我们95%的家长都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孩子上幼儿园了,因为不专心学习,老师会对你说“老张哪,你家的孩子要好好教育一下了,人家都在认真学习,他却在那儿满地跑。”父亲觉得伤自尊了。一回家就让孩子站好,然后很严肃地说“孩子,学习是一件很正经的事,你学不好,就只能去捡垃圾,去要饭。”那孩子一听不就慌了吗?啊,学习是一件正经的事啊,正经事肯定不好玩。然后爸爸又说了“学习是一件苦差使,你必须刻苦。”孩子是逃避痛苦的生物,你告诉他学习是苦的,必须刻苦,那孩子都吓死了,更加觉得学习一定很不好玩。然后爸爸又说,现在就开始学习。拿出书本一看是数学,家长又说话了“数学更重要,一定要好好学,数学很不好学。”在五岁孩子的眼中,爸爸是神,爸爸说的话都是正确的,神都说数学不好学,那数学还能学会吗?完了爸爸又说“你在这里认真学,我要走了。”临走又回头抛下一句话“我当年就是因为数学没学好,才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好,那孩子一听,呀,他都数学学不好,我还能学好吗?那爸爸一转身,进里屋打麻将去了。打麻将叫糊时的那个表情啊,大家都知道,特兴奋。孩子隔着门缝一看,“哇噻,打麻将才快乐,学习才不是人干的活。”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让孩子找的是最大的痛苦,他们都在用类似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一听到学习两个就哆嗦,这是我们成年人的错误。其实学习没有天然的痛苦和快乐。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推理。一学习是靠大脑来完成的,二大脑是由脑细胞组成的,三脑细胞就两种状态,一种兴奋状态,一种抑制状态,四大脑要工作,大脑细胞必须兴奋起来,如果大脑细胞抑制的话,大脑就不工作,如果大脑细胞全面抑制,那是人脑死亡状态,如果大脑细胞深度抑制,那是人的睡眠状态。大脑要工作,脑细胞必须兴奋起来,这是医学常识。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孩子必须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大脑细胞才能兴奋起来,大脑机器才能高速运转。如果教育孩子学习是痛苦的,大脑细胞就会抑制,大脑能量就没法输出,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规律。学习的真正规律是先在学习上找到快乐,然后进入第二种状态,叫做“乐此不疲”。一个孩子能坐上三个小时不觉得累,不是因为他刻苦、有毅力,是因为他在这三个小时里压根没有感觉到苦,他找到的是快乐。另一个孩子坐三十分钟就如坐针毡,他在学习上找到的是痛苦,不是因为他不刻苦、没毅力,不是孩子品德不好,是因为他从小就被错误教育的结果。教育孩子学习的规律是“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人坚持”,我们家长得想办法让孩子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坐住了,才能学进去。

第六件事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2001年到今天,我累计给中学生做潜能训练营做过264场,两天前我刚刚在浙江温州结束了第264场,一共累计有四万五千名中学生参加了我的训练营。在这四万五千名中学生当中,我们创造了几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有超过一千五百名同学,在参加训练营之前,班级里学习倒数三名,参加之后,一个学期或一年下来,变成班级正数前五名。第二个数字,有超过3000名的学生,在参加训练营之前,原来泡在网吧里不学习,不睡觉,参加后发疯似地要回到学校里去念书,早期的一批已经上大学了。还有200多个这样的孩子,参加训练营之前,原来的学习是中等偏下的,参加训练营之后,这些孩子考上了复旦、南京、吉林等重点大学。

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但就是不肯为孩子做一件事,那就是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有了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方法,那任何的孩子都能成才。全球的华人都在说一句话“21世纪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各位,如果你对世界上的事多了解一些,你就会知道,他所说的中国人的世纪,绝对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纪,应该是我们这代人的孩子的世纪。如果我们用家长的爱心,用我们民族精神共同的智慧,来为我们孩子打造共同成长的蓝天,我们绝对相信,我们这代人有能力把我们的下一代人培养成有爱心、有责任感,在世界舞台上咤仛风云的中国人。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才能流着眼泪说,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二百多年屈辱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中国人又一次站起来了!(录音整理:王翠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