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体摄影透视学原理!_3D之家—3D立体资讯网

 ggandbb 2010-12-13

立体摄影透视学原理!

潮爆资讯    时间:2010-04-10 16:00   来自:未知     编辑:admin   热度: 292

图1.单眼水平视角图

  如图所示: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
  什么意思呢?

  1.人眼其实观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重合视角的平面,而是一个超过180度鱼眼镜头的188度环形平面,类似于近期比较流行的环形电影屏幕。
  2.人两眼重合视域有124度。也就是说在人眼观看到的范围内,只有这124度视角内的物体才有立体感。换句话说只有这124度两眼重合视域内观看到的物体截面,超过了180度,以至于形成了立体感。
  3.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是讲只有这单眼的60度范围内的物体,人们才能够看清楚,人眼才能够聚焦。单眼剩余这96度(156-60=96)的视域,我们一般俗称为“余光”,其实是人眼并不敏感的范围,也就是无法看清楚的。

  当然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双眼所呈现的立体视觉,以上这部分仅作陈述基础知识,下面部分开始立体视觉透视的探索。


图2.双眼水平视角图

  这里我以6厘米的瞳距为例,画了这张双眼水平视角图。用photoshop做了一下修改,不同视角的不同区域均用不同颜色填充,因为都设定了30%的透明度,所以重合的区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
  1.我用大写英文字母标明了不同的区域:D和E分别为左右眼的156度视角;B和C为左右眼60度舒适视域;A区为左右眼60度舒适视域重合部分。
  2.用小写英文字母在视线的各个末端进行了标注,这样在说明某个特定视角时会比较方便。例如:∠dxg为D区、∠cyg为D和E的重合部分。

  很直观的图表,我门可以看到:

  1.∠xyz实际上就是被鼻子挡住的位置,图2全部白色的范围实际上就是人眼的盲区,除了可以看到自己的鼻子和眼眶。

  2.实际上只有∠cyg这个范围内观看到的事物才有立体感。

  3.人单眼的舒适视域只有60度,也就是说观看到的物体和拍摄的照片以60度为最佳;立体摄影最大范围为单眼124度【(156-90-4)×2】,即为双镜头视线水平,双倍的视线到两眼内侧的角度,也就是∠ixg和∠czj。

  4.先说60度舒适视角的立体成像。可以看到线bf为我们以60度视角的镜头拍摄并合成的立体照片。其中bk和lf两部分为未重合的二维部分,kl为重合的三维部分。相信大多数朋友拍摄立体摄影和立体视频时都会发现这个问题。而拍摄的画面到底有多少范围是没有立体感的二维平面呢?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就只有被摄物体水平面的12厘米(6cm×2)。那么我们6厘米的瞳距,1米的物距,拍摄出来的立体照片有百分之多少的立体部分呢?经计算得出为89.6%,2米为94.8%,3米为96.5%,依此类推应该说被摄物体超过3米后,拍摄出的二维部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5.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立体摄影标准的拍摄距离。还是看图吧,很直观:两支镜头的光圈孔距为6厘米;单眼拍摄视角为60度,也就是35mm画幅镜头的约31mm焦距;最近拍摄距离要大于线wo的距离,计算后得出5.5厘米。

  6.如果超过6厘米的镜头光圈孔距怎么办,像我的两台单反使得镜头光圈孔距达到15厘米?还是要计算一下,15厘米的瞳距,1米的物距,拍摄出来的立体照片中立体部分的百分比为(1×0.5774×2-0.15×2)÷1×0.5774×2=74%,其中0.5774为30度角的正切值。2米为87%,3米为91.3%,4米为93.5%,5米为94.8%,6米为95.7%,依此类推应该说被摄物体超过6米后,拍摄出的二维部分也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就可以说,镜头光圈孔距增大后仅对近距离的被摄物体产生影响,当最近的物体超过3-6米后,近距离的物体变形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是以60度的人眼舒适视域进行的计算,即便是光圈孔距达到15厘米,物距小于3米,所产生的透视变化仍然在人眼立体成像总视域的124度范围之内。(示例1)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算一下立体成像占全画面的百分比,一般达到九成后眼睛观看就不会累了。套用这个公式(单位为米):(最近物距×镜头视角一半的正切值×2-镜头光圈孔距×2)÷最近物距×镜头视角一半的正切值×2=百分比


----------------------------------------分页线----------------------------------------

  示例1:


图为所用器材:双D300+17-55+水平仪、金钟双机云台板、三脚架


图b.DX画幅20mm焦距,相当于35mm画幅的31mm焦距,视角约为60度;双机平行拍摄,最近物体1米左右。


图a.DX画幅20mm焦距,相当于35mm画幅的31mm焦距,视角约为60度;双机平行拍摄,最近物体3米左右。

  a b两图均为直接合成的红蓝立体照片,未调整画面重合位置。前面我们说到立体摄影拍摄距离的问题,笔者使用镜头光圈孔距为15厘米的相机进行拍摄,1米的物距只有七成多的立体成像范围,而超过3米后达到九成以上的立体成像范围。从小图我们就可以看到,b图比a图观看起来更加费力且透形变明显,因为越短的物距,被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角度越大,双眼合焦就越困难。通常平面立体成像观看到的视角为大于180度,小于304度=360-{180-[180-(180-156+4+90) ]×2}。图a观看起来很轻松,因为是在舒适视域和舒适视距的范围内拍摄的。大家可以下载看一下原图,放大到100%尺寸的时候,仍然可以局部观看a图,但是b图就不可以了,视角变形过大。


----------------------------------------分页线----------------------------------------

  接下来要说说为什么在标准的拍摄透视下,两支镜头一定要相互水平而不是成夹角的。


图3.双镜头交叉拍摄的水平透视图

  立体摄影于平面摄影的区别,①不仅仅在于立体摄影具有可以观看到被摄物体超过180度的透视感;②更在于在它具有更大的景深效果的照片中,人眼能够在两个透视关系的各个位置进行对焦,观者主动地调整自己所看到的虚实和空间关系。

  图3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镜头交叉拍摄的最近对焦距离,在相同的光圈孔距下较图2的要短,但是ab与cd两张照片所成的透视并不在一个平面上。c点和b点与ad线的垂直距离可是随对焦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在合成的立体照片cd中,单眼左右范围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距离差,即便是不经过计算,想必也能够清楚画面效果的变化,必然的变形的。(再次重申这里讲的是最符合人眼观看原理的照片,各位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原理做一些创新的效果)这样虽然被摄主体物(两镜头焦点)的透视和立体感比较好,但是主体物之外的前景和背景的事物,两眼很难进行合焦的,这样的照片就不具备前面立体摄影的特征②。平面摄影是通过大光圈、浅景深来突出画面中心以及主体;但是立体摄影是通过大景深、两眼的合焦进行突出的,跟人眼观看事物的原理相同。立体摄影是通过特殊方法再现客观对象的透视关系,观众再通过相反的这种方法进行主观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