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党家村

 雪柔的收藏 2010-12-13
                                                                     走进党家村

              飞翔踩点,计划去党家村已近一月,元旦这天终于成行。我们一行八人(诗风、兔哥、海之韵、笑谈人生、紫冰魄等),乘坐一辆面包车,路经临漪、万荣、河津,过新建的黄河大桥至韩城,到达党家村时,天已傍黑,先我们而到的飞翔已经找好了住处,这是一个一级四合院,乃清代皇帝“钦点翰林”党蒙的故居。主人党同印和所有的村民一样,非常好客而且淳朴,房间里是火炕,一个人10元,挺干净。
          晚饭是在主人家吃的,家常菜,臊子面,海韵和诗风还去买了一瓶西凤酒,我们聚在一起吃饭,时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饭后我们走出党同印的四合院,来到巷道,小巷均由青石铺就,小巷两旁的古居门前上悬挂着的灯笼发出耀眼的红光,古香古色的大门千姿百态!
        跟所有的古城、小镇一样,尤其是现在党家村名声在外,白天游客比较多,只有到了晚上,你才能体验喧嚣过去的古老村子的底蕴。
       由于天气太冷,再加上光线较暗,看不清门楣上的三三两两的字迹,我们返回休息。我脱鞋上了火炕将脚伸到放在炕头的小褥子下面,好暖和呀!久违了——温暖火炕的滋味……
       这觉睡得好香甜啊,一觉醒来,已快七点了,同住的四人早就起来了,就我一人在睡懒觉,嘿嘿。
      早饭仍然在主家吃,玉米粥,小菜,尤其是喜欢洋槐花拌的那个凉菜。
       昨天晚上因为天黑,没有细细观看主人家的四合院,今天天气很好,我细细观看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四合院呈长方形,厅房一般不住人,供奉祖宗灵位及待客才用,厢房一般是儿子们居住,老人则住门房,门房在对着大门的墙上有窗,可以随时看到儿女们的行动,但主要还是用来监视大姑娘、小媳妇的(因为古时是不允许她们随便出门的)。主人党同印带着无限的敬仰讲起他们艰辛创业的祖辈、带着无限的神往讲起那“钦点翰林”的至高荣耀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是一个孔孟之道教导出的典型。
 
   
     饭后主人帮我们叫的导游已到,即随导游开始了党家村之游。
     走在那古老的石砌巷道,脚下并不平坦,如导游所说,似乎真的感到了巷道对脚下的按摩功能。
     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的党家村人当时的心态。
 
     党家村选址合理,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而现存的古代题字及生活用品完整的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氛围。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正如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我们徜徉在这样的古老街巷,追寻早已远去的古韵乡俗,体味古老的中华文明.听着文星阁下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史之乡的浓浓气息

  党家村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原因很多。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 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 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 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人们传说中那神秘的“避尘珠”也就是这不起尘的粘土!
     党家村的房子全是木框架结构,一砖到顶,就是墙倒房也垮不下来,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原因,有种传统的保护意识。他们这个村是党贾两姓,你就是没钱了,你要卖房还必须先给党家或者贾家,不能拆着卖。在民国初年的时候,他们村就有一户(把房子)卖到邻村去了,把瓦都拆下来了,给人家村里挡住了。
     村里那些防备土匪的设施,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座险峻巍峨的城堡,坐落在村子东北面的平原上,像一个忠勇的卫士,守望着村子。它是在一百多年前建成的,里面有四十多个院子,有水、有粮,还有枪炮。一旦有土匪滋扰,全村的人就集中在城堡内,抵御匪徒。这些已拆掉的哨门,街头巷尾曾经有二十五处,天一黑全都关闭。这些防御设施,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有效地保护了村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党家村年年都有结婚的,年年都要盖新房,但是这些新房并没有盖在村里,而是盖在了村子北边的高台上,他们管这里叫新村。
     正是这些原因,使我们今天还能够徜徉在这样的古老街巷,追寻早已远去的古韵乡俗,体味古老的中华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