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面细节分析——完整诠释细节分析运用方法

  2010-12-14
一、看盘的重点
  细节分析的基础是看盘,因为我们要分析的细节来自于挂单和交易,而这些数据的唯一来源就是盘面,所以不看盘就谈不上细节分析。
  尽管我在《看盘细节》一书中也探讨了一些来自日K线图的案例,但这部分细节分析其实是建立在本书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细节分析。尽管靠一张日K线图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看盘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非自然交易细节无疑是更加有用的,所以我们必须看盘。
  如果我们已经在看盘了,那么现在就需要明确一下看盘的重点。

  要明确我们在看盘的时候重点看什么,如果把重点搞错了,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白白浪费精力。

  一般来说看盘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日K线,一种是当天的实时行情图。细节分析基本上是局限于实时行情图的,尽管细节分析并不排斥日K线图,有时甚至结合日K线图也是必须的,但现在的重点或者说起码在起步阶段还是在实时行情图上面,而且更多的是在盘中进行交易时进行动态的实时观察。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实时行情中。
  通过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般实时行情图的三大主要显示功能,分别是挂单、成交回报和走势。尽管这些信息都有价值,但对于细节的观察来说最重要的恰恰是一般市场很少注意的挂单部分,也就是在实时行情图中的右上方部分,市场称之为5档挂单的地方(有些软件可以看到10档挂单)。同时挂单下面的成交回报也同样重要,因为挂单显示的是静态的买卖意愿,而成交回报则是真正动态成交的结果。在成交回报中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一个成交笔数的统计数据也有参考价值。
  实时行情图中最大的一块面积被股价的走势所占据,不过这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股价走势只是将交易的结果通过二维坐标形象地描述出来,同样行情左下方显示的成交量也只是交易结果。
  对于我们来说最原始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
  实时行情图上的信息什么是最原始的呢?走势和成交量来源于成交回报,也就是行情图右下方每隔5秒钟就有可能刷新一下的成交回报数据。不过成交的基础是静态挂单,没有静态挂单交易者就很难下单,所以对我们说静态挂单才是最基础和最原始的交易数据。
  其实静态挂单并不是真正原始的数据,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原始的数据了。
  现在我们把眼光集中到行情图右上方的静态挂单区域,这里就是我们看盘的重点区域。

  静态挂单区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上面的卖出挂单区域,另一个是下面的买进挂单区域。我们通常说的上档挂单是指卖出挂单,下档挂单是指买进挂单。
  以后我们将把静态挂单简称为挂单,把报进来的单子都称为动态挂单。
  动态挂单我们看不到,因为动态挂单一旦报到交易所就变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与原来的静态挂单撮合成交,另一部分则成为静态挂单出现在挂单区域。也许全部成交,也许全部成为静态挂单。
  比如,现在买①的价位是10元,挂在买①价位上的单子有100手,这时有一张卖出挂单报进来,报的也是10元,但不是买进价而是卖出价,卖出的数量是80手。
  由于这张卖单还没有进入交易所的电脑主机,所以我们称它为动态挂单。
  当这张卖单一到交易所的电脑主机就会与原来买①上的挂单进行撮合成交。因为买①10元上的挂单有100手,所以这张80手的卖单全部成交,原来买①价位上的挂单还剩下20手没有成交。
  现在更新后的买①价位仍然是10元,不过挂在上面的单子只剩20手。
  如果动态报进来的卖单数量有130手,那么在成交了100手之后还剩下30手没有成交,不过这时候原来10元的买①价位已经变成10元的卖①的价位了,上面还挂着30手的卖单。
  现在我们来分析挂单的情况。
  随着行情不断地被刷新,挂单也在变化,总体上来说造成挂单变化的原因有以下三种:原因①:挂单被撤销;原因②:增加新的挂单;原因③:挂单数量在交易之后发生了变化。
  通过5档挂单我们看到的挂单数量是同一价位的挂单数量累加,但我们并不知道某个价位的挂单一共是由几张挂单拼凑起来的。
  要知道这一点则需要使用一些提供10档挂单数据的软件,一般情况下这种软件是收费的,好在这一点对我们的帮助并不明显,我们用5档的免费行情软件就已经可以了。
  成交回报数据同样也是累加的结果,因为更新一次数据的原则是时间而不是成交与否,所以刷新以后的数据只是一段时间之内累计成交的结果,其中成交价格只是这些累计成交笔数中最后一笔的成交价。如果成交笔数只有一笔,那么成交价格就是真实的了。
  比如数据刷新一次是5秒钟,在这5秒钟内成交了3笔,分别是10元成交100手,10.01元成交20手,9.99元成交25手,最后传过来的成交回报是以9.99元成交145手。其中145手是这3笔成交数量的累计,而9.99元则是这3笔成交中最后一笔的成交价格。
  我们已经知道挂单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包括挂单的价格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挂单的变化与成交回报并不一致,尽管成交回报与挂单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仍会有差异,成交回报中的成交量并不一定等同于挂单变化的量。
  比如成交回报显示以10元的价位成交了30手,那么在原来10元的买①价位上的100手接单可能会少30手而变为70,但也可能没有变化,只要在这5秒钟内又有30手的买单挂在10元的价位上就可以了,甚至在10元的价位会有更多的买单出现,只要新的买单多于30手就可以变成这样。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看盘的主要对象是挂单,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逐步养成以看挂单为主的看盘习惯,这是细节分析的出发点。
  
二、关注连续性
  尽管在交易的过程中任何一次挂单的变动以及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都可以被视为是交易过程中的细节,但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非自然交易的细节,是那些主力有可能参与的交易细节。
  主力将资金集中于一家个股上面,所以就会希望股价涨得更多一些,因此在操作上就会对股价进行一些干扰,该跌的时候少跌一些,该涨的时候多涨一些,这与基金等其他大资金的运作风格是不一样的。
  基金持有的个股可以多达几百家,某一只个股的涨跌并不会对基金的总市值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对于主力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主力只有一只股票,所有资金的未来全部要靠一只股票,所以主力对于股价的波动非常在意,特别是在主力完成建仓以后更是如此。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主力也确实有能力在合规的范围内对股价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因此在大盘配合的情况下主力是会干预股价的,这种干预行为我们称之为运作。
  主力在建仓的阶段希望市场出现更多的抛盘从而使股价下跌以便能够让主力的建仓成本更低一些;而在推升股价上涨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出货过程中,则希望市场买单进来的更多一些,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主力运作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不过主力运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引导市场,最起码要让市场认为股价将要发生什么变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几笔零星的交易是没有用的,只有连续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易才能引起市场的注意。所以我们在分析细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连续性这一重要的主力操作特征。
  比如股价上涨,如果仅靠几张买单将股价推高是不会引起市场关注的。而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将股价一路推升,那么市场自然而然就会关注起来。
  除了主力以外,另外一种大单也会出现连续性这个特征,这就是我们在后面经常会提到的一次性大单。
  一次性大单是指一些大资金拥有者的大单,比如基金、私募甚至个人大户等。这些大单由于数量比较大所以不会一次性在市场上挂出来或者一次就能够动态成交。
  比如,某个股日成交量只有200万股,但某张一次性大单却希望在某个价格以下买进100万股,这样交易者在操作时就会将这张大单分成若干张进行交易,所以这张单子一定是经过多次交易才完成的,并不是真正一次性进行交易的,我们之所以把它称为一次性单子是因为它属于一次性的交易指令单,这张指令单的下达是一次性的。
  有些一次性大单也会有连续交易的时候,在这一点上与主力的一些操作特征相似。
  比如某股日成交在200万股左右,某张一次性大单希望在某价格之下买进100万股,其中最高限价离前收盘价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于是交易者在开盘后连续买进,结果是股价一路走高,直到5个百分点的涨幅为止,这时交易者可能已经完成一次性大单。这种交易行为也是连续的,对股价也起到了推升的作用,但并不是主力在运作,这是我们以后在细节分析中要特别注意的,在本书后面的案例和《看盘细节》中的案例也多次提及。
  我们可以把市场的单子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主力的单子,一种是一次性大单,余下的就是市场自然交易的散单。这里所说的散单并不一定是指散户的单子,而是指没有连续性操作特性的单子,或者说是不会影响市场的单子。
  
三、挂单的对称性
  挂单是经常在变的,不过有一些特性是不变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对称性。
  所谓对称性就是从广义上来说挂单上方即卖出方的挂单数量总和与挂单下方即买进方的挂单数量总和应该是差不多的,至少在数量级上应该相同。这里我们不能定量只能定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差不多”。
  比如当上面五个价位的卖单总数为300手的时候,下面五个价位的买单总数也应该在300手左右。不过我们不可能在交易进行的过程中始终去计算这两个数据,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因为这里所说的对称并不完全是指数量上的相等,也可以是指一种形态上的对称。
  图 2-3-1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的状态,看上去上下挂单都差不多,其实总数并不一样,买单比卖单多70手,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上去形态要接近,上下基本上都是两位数的挂单,上下各有一个价位是3位数的挂单,具体的数量并不是很重要。
  在细节分析中我们并不追求绝对的精确,实际上股价分析本身就不可能精确,所以我们认为图 2-3-2是非对称的,因为卖②的数量级是4位数的,明显超过其他价位的数量。
  如果交易是完全真实的,挂单也完全来自于市场,那么挂单的形态一定是对称的,这是我们进行细节分析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四、小单的真实性
  主力挂单的介入往往使我们无法了解市场真正的交易状态,因为主力的一些交易行为并不代表真实的市场买卖意愿,其目的很有可能只是做给市场看的,这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研判,所以当我们想要了解市场的真正意愿时就应该把主力参与的这部分去掉,但这是非常困难的,一旦主力的交易行为掺杂其中,我们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地把这些非自然交易的单子去掉的。不过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到,主力参与的结果只能是单向增加成交量或者增加挂单,因为几张零星的单子也不会引起市场的注意,所以主力很少会用几张小单子来干预股价,实际上小单子也干预不了什么,因此盘面上的小单子我们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市场的单子,换句话说小单子是真实的,是市场自己挂出来或进行交易的单子。
  不过有时候小单子也会有一些猫腻。
  比如市场交易比较清淡,主力也没有大规模干预股价的计划,不过就是进行一些适当的护盘,使股价尽量相对大盘走得强一些,这时候主力也会用一些小单来迷惑市场,造成市场自然交易的假象。尽管这样做主力可能会不得已而增加一些仓位,但对于主力巨大的持仓量来说增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对于这种现象的研判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细节分析。
  
五、重视换手率
  我们知道成交量这个指标很重要,因为它能体现供求关系的变化。然而它也有缺陷,因为不同的个股它的流通盘是不一样的,所以同样的成交量对于不同流通盘的个股来说意义完全不一样。
  比如甲股和乙股某天都成交了300万股,这个成交结果告诉我们什么?其实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因为连成交量是大还是小这些最起码的信息都没有提供给我们。但如果我们知道甲股的流通盘是1个亿而乙股的流通盘是6个亿的时候,这个成交量的数据对我们就有意义了,起码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成交量知道当天的交易相对于个股来说是活跃还是不活跃。
  只有加上个股的流通盘这个因素成交量这个指标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将成交量和流通盘结合起来的指标就是换手率。
换手率=成交量/流通盘×100%
  上面提到的甲股流通盘为1个亿,成交量是300万股,那么当天的换手率就是3%。
  上面提到的乙股流通盘为6个亿,成交量是300万股,那么当天的换手率就是0.5%。
  显然,甲股的成交活跃度要远远高于乙股。
  通常我们认为流通股就是上市公司公告的无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也就是在总股本中的A股去掉有限售条件的A股以外的股份,从更长远的时间概念上来说流通盘就是全部A股(除去极少数高管持有的股份)。不过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别的,主要是绝大多数的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是不会轻易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股票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市场的时候应该把这一部分筹码从流通盘中去掉。
  从本质上来说成交量是一个绝对量的指标而换手率是一个相对量的指标,既然是相对量的指标就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所以我们更注重换手率这个指标。
  不过对于不同流通盘的个股其差异会非常大,所以我们一般在流通盘相对接近的个股中用换手率进行研判。
  换手率的高低以及高低变化与主力资金的介入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换手率明显偏低的话主力资金在其中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有所活动也不会掀起大的浪花。如果换手率明显提升的话则。有两种可能(排除大盘暴跌暴涨的情况),一种是个股在一些消息面的影响下受到市场短线资金的冲击,另一种则是主力运作的结果。
  不过有一些另类的意外发生也会导致换手率的变化。比如由于某种原因主力换了一个操盘手,而两个操盘手的操盘风格有较大的差异。前一个操盘手喜欢顺势而为,尽量不过多干预市场,也排斥对倒之类的违规手法,因此换手率就会比较低。而后一个操盘手喜欢利用推量(是一种广义上的并不违规的对倒行为)来吸引市场,这样换手率就会明显上升。
  这种非主流的因素会有不少,因此需要我们在研判中更加仔细地进行观察。
  由于过低的换手率一般属于市场自然交易的结果,所以我们通常只对换手率提升的个股感兴趣,当然光靠换手率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常见的一些换手率变化特征我们已经有了以下一些初步结论。
  特征1:换手率激增,股价波动不大,大盘变化不大
  这是一种出现频率并不低的现象,它表明有大量的筹码在较小的区域里进行换手。
  在股价波动很小的情况下交易量也应该是相对较小的,因此换手率激增是一个反常的现象,用细节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非自然交易现象。它的结论很简单,就是有一批单子约定在此价位附近进行换手。
  这是一种事先说好了的交易,非常有研究价值。
  交易的双方有几种可能性:
  可能性1:老鼠仓,即主力把部分筹码倒给自己或者朋友的暗仓,使暗仓在主力推升股价后获利。
  可能性2:大单锁仓,即主力把部分仓位移到另外一张大单上。这张大单可能来自公募或者私募基金,也有可能来之其他机构或某个个人大户。这种仓位的转移是有约定的,接盘者套现有一定的约束,比如时间或者价格什么的。主力这样做一般有两个目的,或者是希望其他资金帮自己进行锁仓从而减轻主力的资金压力,或者是某种其他交易的一部分,比如相互锁仓(各自锁一些对方运作个股的仓位)等等。
  可能性3:大单退出,即某张大单将筹码倒给主力。这是可能性2的众多结果中的一种,在大单锁仓一段时间以后主力有可能会按照原先的约定将大单重新接回来,从而兑现承诺。
  至于具体是哪一种可能则需要其他细节进行佐证。
  特征2:股价大幅度上涨后换手率回落,接着股价随大盘波动
  在大幅度上涨的过程中股价肯定是跑赢大盘的,然后股价继续随大盘波动。表面上看是属于随波逐流,实际上股价已经是在上了一个台阶的基础上随大盘波动。除非在前面股价的上涨过程中有基本面的影响,否则股价就是被主力推升上来的,而且现在的换手率进入正常状态,表明主力活动并不积极,因此目前的价位很有可能只是主力推升过程中的一个暂时休息的港湾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还会有一次明显走强大盘的机会,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主力还没有出逃的迹象。
  特征3:连续多天换手率始终处于高位,股价也随之大涨并远强于大盘
  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出现的,股价与换手率同步上升。
  这种特征有多种可能性:
  可能性①:消息面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出现的频率最高。
  可能性②:主力进入推升股价阶段。
  可能性③:主力拉高建仓。
  换手率这个指标在细节分析的初级阶段还不重要,主要是用在日K线图的研判中,《看盘细节》一书中的案例多有涉及这个指标。
  
六、广义对倒
  对倒是一个市场上的常用词,它是指股票交易中成交的买卖双方来自同一个交易者,属于同时既买又卖的性质。这种现象以前经常会在主力运作股价的过程中出现,所以是属于主力与市场进行对话的一部分。不过随着市场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前那种对倒式的交易现在已经属于违规和违法,因此敢于冒犯者需要胆量,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这种交易方式会越来越少。
  尽管直接对倒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但一些类对倒现象或者称为广义对倒的现象会逐渐增加,由于这种广义对倒的手法已经完全合规合法,因此会越来越被主力操盘手所采用,我们也必须及时改变思路跟上主力操盘手法的变化,以便于从更深层次了解主力的意图,更好地与主力进行盘中对话。
  广义对倒的本质与对倒是一样的,也是既买又卖,不过对倒中的既买又卖是同时进行的,而广义对倒中的既买又卖并不是同时进行的。
  下面是一些目前较为常见的广义对倒现象。
  案例1:涨停板对倒
  主力将股价推升至涨停价,然后用大单封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进来一些买单,这些买单自然也会挂在涨停的价位,不过从次序上来说应该排在主力挂单的后面。
  我们只能看到总的挂单数量,并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主力的挂单,又有多少是市场的散单。但主力是知道的,而且主力基本上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挂单的排位,这样也就知道市场挂单的数量和排位。
  接着主力操盘手要做这样两件事情:把排在的前面买单撤下来,同时把同样数量的买单再挂上去。
  这两件事情先做哪一件并不重要,关键是结果。
  除非一直在观察,否则我们不会感到有什么变化,因为挂单的数量没有变,这就是主力操盘手希望的结果。
  实际上有很大的变化,因为排队的次序换了,现在排在最前面的是市场的挂单而不是主力的挂单,原来挂在前面的主力挂单已经排到了最后面。
  接着主力操盘手做了第三件事情,抛出一笔相应数量的单子将市场的接单系数砸掉。
  主力再做第四件事情:立刻将同等数量的买单挂上去,当然还是排在末位。
  经过这样一连串的操作之后整个涨停板价位上的接单数量仍然基本不变,我们只看到成交了一些筹码,但对于主力来说已经卖出了一些筹码。
  不过经过这个轮回以后主力的挂单又排在最前面了,这张挂单不一定是主力刚刚挂上去,因为原来的挂单数量很多,主力也挂出了很多张挂单。
  但市场上也会不断有抛单砸出来,所以此后的市场抛盘很有可能是主力接下来的。
  在此不断轮回的交易过程中我们肯定不知道主力是买进的多还是卖出的多,但主力操盘手很清楚,如果其中市场接单较多的话主力就会采用前面那一套手法继续卖出。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市场上本身的抛盘主力也应该接下来不少,所以结果就是在这个涨停的价位上主力不断地在买进和卖出。
  尽管整个交易过程中主力操盘手并没有同时进行既买又卖的操作,但结果是一样的,主力不断在这一价位进行买进和卖出,本质上还是在进行既买又卖,只不过这是合规合法的。
  主力操盘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上的接单肯定成交。因为主力挂的接单有时候可能很大,所以理论上存在后面的市场接单成交不了的可能,而且市场接单还有撤单的可能。所以主力这样做的意图就是尽量提高市场的平均持筹成本。
  我曾经在《看盘细节》一书中讨论过“封不住的涨停”这一现象,这也是一个出现概率并不低的案例,结论很明确,如果我们已经熟悉细节分析的话应该记住这个案例,分析过程可参阅《看盘细节》。
  案例2:跌停板对倒
  与前例涨停板的广义对倒相似,只是方向相反。
  案例3:小区间震荡
  某股流通盘并不大,不过上下5档的接单位置上全部都是大单,而市场本身的成交量又不大,所以交易的价格就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波动。
  从换手率等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确认这些挂单属于主力的非自然挂单。
  主力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市场一种股价既不会上涨也不会下跌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压制住一些冲动型的市场单子。不过总会有市场的单子出来,所以就形成了主力与市场在一个很小的价格区间里进行交易的状况,主力的对手单子基本上是市场的单子。
  实际交易情况是这样的:买①、卖①或者买②、卖②基本上以主力的挂单为主,因为市场没有那么多的挂单,因此当股价不断地在买①、卖①或者买②、卖②进行波动时,主力的挂单不可避免地会不断成交,最后的结果就是主力成交了不少买卖单子。尽管这些单子的买卖价格会有所差异,但既买又卖这个性质是一样的,所以仍然属于广义的对倒范畴。
  案例4:瞬间向下砸盘
  下档接盘明显大于上档挂单,突然出现一笔或者多笔大抛盘,瞬间将下档接单砸掉,随后股价立刻上涨。由于接单价位的迅速提高,原来被砸掉的接单价位已经消失。
  这种现象本书后面会有更具体的案例分析,这里只是说明广义对倒的特性。
  由于主力在瞬间的砸单之后立刻上推股价,所以需要打掉上档压着的卖单,这样就会买进筹码,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力还是在既卖又买,所以同样属于广义对倒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在下档的挂单中会有一些主力的接单,因此要完全规避政策风险的话只要在砸单之前先撤掉自己的接单就可以了。
  可能我们会觉得主力这样做亏了,因为严格来说主力这样交易是典型的低卖高买。就微观而言主力确实经常会这样做,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过这并不表示主力最后会亏损出局,因为主力已经在更低的价位建立了大量的底仓,现在这些区区的亏损对总仓位成本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几种广义对倒现象我们可以在盘中多加注意。
  由于主力在推升股价的过程中并不愿意再增加仓位,而阶段性增仓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主力会时刻想着减仓,因此会有更多的广义对倒现象出现。对于我们来说不但要能够判断出主力是否在进行广义对倒,还要揣摩主力的意图。
  主力进行广义对倒的目的通常有三个:一是为了强行提高市场的换手率,二是阶段性减仓,三是企图全身而退。
  由于对倒交易的数量比较接近而广义对倒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研判的重点是主力最后的买卖差,到底是买得多还是卖得多,这样对于我们了解主力的意图会很有帮助。
  
七、大单
  在进行细节分析中研判大单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主力经常通过大单的交易与市场进行对话,大单也成为主力运作股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通过大单才关注到主力的,所以对于大单的重要性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对于交易中出现的一些大单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进行研判。
  步骤1:确认大单
  到底多少才算大单,这本身是无法下定义的,因为个股的流通盘会有很大的差异。流通盘大的个股其参与的交易者就会相对多一些,所以大单的概念也要大一些。比如对于工商银行(601398)之类的超级大盘股来说起码1万手以上的单子才可以被称为大单,而对于一些流通盘只有1~2亿的中小盘来说,几百手就是一张大单。
  由于中小盘股的股价更容易被干预,所以主力介入的个股大多以中小盘股为主,我们也应该把主要的目标定在中小盘股上面,重点是流通盘不到2亿股的股票。对于这种规模的流通盘,正常的挂单应该不会超过3位数,所以只要出现4位数的挂单一般就可以认作是大单了,如果流通盘在1亿股左右,那么300手以上的单子就有可能是大单。
  步骤2:确认大单出现的合理性
  大单的来源有多种,我们根据交易的自然性把大单分成两类,一类是市场自然交易的单子,另一类是非自然交易的单子。
  我们关心的当然是非自然交易的单子,因此当大单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判断这张大单属于哪一种类型,主要的方法是判断它的合理性或者说交易的自然性。
  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结合近期以及当天的交易过程,再配合大盘的同步走势,这项工作应该是能够做好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主力所为,那么一定会有它的非自然性和不合理性,本书后面的很多案例分析中都会有这个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临收盘时卖①的价位上挂出了一张4000手的卖单,这就是一张不合理(非自然交易)的大单。为什么呢?投资者自己可以先想一下。
  本身交易就不太活跃,即使在交易时段这张4000手的挂单也不太可能成交。如果这张单子挂出来,那么市场就会不断有新的卖单挂在这张特大卖单的前面,价位也将更低,这样这张特大单就不可能成交。现在即将收盘,所以这张特大单就更不可能成交了。交易者挂出一张不可能成交的单子,其目的就不是为了成交。
  既然不想成交,那挂出来又是为了什么呢?对于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有些不可思议,结论很简单,这张单子挂出来就是让市场看的,因此它不是一张合理的单子,换句话说这是一笔非自然交易的单子。
  至于这张单子挂给市场看的目的在后面的案例中会提到,这里就不再展开。
  步骤3:以市场心态研判
  当我们确认是非自然交易的大单后就必须来解释这张单子。
  我们知道,主力把局做出来是有两层意思的,头层意思是希望市场知道的,所以市场一看就能够理解;而另一层意思是主力的真实意图,往往是不希望市场知道的,这就需要我们费些功夫。
  不过主力的两层意思我们都需要知道,所以先考虑市场看到这张大单会怎么想,在这里我们要用到前面第一章说过的市场自然交易心态。
  比如是大卖单,那么就是抛压沉重,市场反应就是股价应该下跌,市场会有卖单跟着出现。这就是市场看到这张大单后得出的结论,也可以说是主力希望市场得出的结论,是主力的头层意思。
  我们要记住,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是非常相信这种结论的。
  股价最后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始终不要忘了市场的心态,在细节分析中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先考虑市场的心态,然后再分析主力的真实意图。
  步骤4:研判主力的真实意图
  前面一步我们已经研判了市场的心态,接着是最主要的一步,就是分析主力的真实意图。
  当市场被主力的假象牵着鼻子走的时候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力通过大单直接告诉市场的意图往往不是真实的意图,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真实的意图。
  不过也会有例外的情况,有些时候很明显的结论就是主力的真实意图。
  有一点我们必须记住,不合理大单的出现绝不会是孤立的,因此在分析大单的同时必须结合当时的其他细节一起进行,换句话说同样的大单异常现象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八、细节分析的思考模式
  刚开始进行细节分析的时候我们在分析思路上可能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来进行,在《看盘细节》一书中我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看法:
问题①:市场的真实交易状况如何?
问题②:主力要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③:主力要达到什么目的?
问题④:主力不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以下根据一个案例来简单说明这种分析的思路。
这是一个个股成交量与大盘不同步的案例。
首先要做一些假设,某个股没有消息面上的变化,非大盘股,股价波动不大,大盘则处于一个下跌后缩量整理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该股成交量的变化应该是与大盘同步的,也就是说该股也应该缩量,可现在该股的量能明显放大,所以其中一定有非自然交易的成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成交过程中以主动性买单为主。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一细节。
实时交易过程显示与其他同类个股冷清的挂单不同,该股往往上下挂单数量较多而且交投也非常活跃。
由于交易的非自然性,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其中有主力资金在参与,更贴切地说是主力操盘手在堆量。
既然能连续挂出大单就表明主力既不怕接下抛单也不怕自己的卖单被打掉。由于现在市场并未明显回升,所以出现抛单的概率要大很多,从这一点上来说主力如此挂单显然是不怕接市场的抛单——包括大抛单。
既然主力不怕接下市场的抛单,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力在建仓,不过在股价下跌后用堆量进行建仓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就剩下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市场上的抛盘其实并不大,主力即使把大单挂在那里也不会有大的抛盘。由此我们得知该股真正的市场交易其实已经非常清淡,这就是问题①的答案。
主力把大单子都挂出来并且堆量给市场看自然是有目的的,主力通常会利用一些市场的常见心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前面已经提到,大量的成交单子都是主动买进单,尽管上档会不断挂出新的大卖单,但主动性买单似乎力量更足,于是市场会这样认为:“现在市场不好,抛盘多也很正常,但有如此多的主动性买单进场表明有大资金在建仓。”
这就是市场的常见心态,实际上也正是主力通过堆量想要告诉市场的,这就是问题②的答案。
“既然有大资金在建仓,那么我们现在买进就与大资金同步,所以我们考虑买进。”我们按照市场的逻辑进行思考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这就是主力想要达到的目的,主力就是希望市场跟着一起买进,这是问题③的答案。
由于主力没有在这里建仓的可能,所以市场的整个思路都是错误的,这是主力设下的一个局。
市场的心态就是“买单多了股价就会上涨”,因此主力这样做就可以轻易达到让市场来推升股价而不用自己来推升股价的目的,甚至自己还可以减掉一些仓位。这就是问题④的答案,其实下面一些结论也是问题④的答案。
以下是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
结论①:主力已经完成建仓。
结论②:主力在目前的时点和价位并不愿意推升股价。
结论③:主力在目前价位愿意减仓。
结论④:主力的持仓成本低于目前价位。
通过这个细节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少主力不希望我们知道的事情,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研判是非常有效的。
   
九、细节分析工具之一:指数叠加
  行情分析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功能,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很少使用,但有些功能对于细节分析是有帮助的,比如“叠加品种”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功能。
  “叠加品种”就是在个股的走势图上面同时显示另一个个股的走势,一些软件还可以提供N个品种的叠加,但过多的叠加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叠加品种的买卖挂单是不显示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好在对于细节分析来说一般只关心一个个股,因此不妨将指数作为一个个股叠加上去,比如将上证指数叠加上去,这对于看盘很有帮助。
  优点1:不用经常在个股和指数之间来回翻看
  主力运作一般都会顺着大盘的势,尽管当天的交易时段并不长,但在四个小时的交易过程中我们还是会发现大盘上下起伏多次,而这些起伏会影响当天交易者的情绪,所以主力会很在意当天盘中大盘的走势,相应的我们也应该关心大盘的同期走势。
  把指数叠加到个股走势图上以后我们就不用在个股和指数之间来回翻看了。
  优点2:观察个股与大盘的趋势变化
  指数代表的是全体股票的平均走势,其中有走得强的也有走得弱的。把指数叠加到个股上面以后我们就知道所关心的个股相对于大盘是强还是弱了。
  比如在某个10分钟的时段内指数上涨而个股下跌或不涨,那就是个股弱于大盘。从理论上来说指数的波浪与个股的波浪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一些答案是我们要寻找的。
  优点3:观察个股与指数的相对强度
  除了浪形上的差异以外,通过叠加指数图我们还能大致看出个股相对于指数的强弱幅度,而且还可以做到精确的计算,这就有助于我们对股价的一些变化进行量化。
  如果软件还能够提供一些指标的添加功能,从而在实时行情中观察相对强度指标(下一节将讨论)的变化那就更好了。
  我经常在《上海证券报》的专栏上提到相对强度指标,用于研判个股相对于指数的强度,一般是用在K线图上的,不过借用“叠加品种”的功能我们是可以观察到个股的实时相对强度的,可惜现在很多软件还不能提供实时相对强度指标的添加功能。
  优点4:研判交易的自然性
  就走势而言,理论上股价应该是与指数同步的,我们观察大部分个股的走势都会证实这一点。也就是说只要指数出现拐点,个股的股价也会出现拐点,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有可能出现某种不自然的交易形态。
  不过对于特殊的案例还需要特别对待,比如一些成交清淡的个股。
  有些盘子很小的个股每天的成交非常清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还会出现整天不成交的个股。对于这些个股来说指数的波动对其影响是很小的,有时候由于没有成交所以在走势上根本就不会有反映,但可能会在挂单上反映出来。比如指数盘中转跌,个股尽管没有成交,价格走势依然是直线但卖方的挂单会增加一些,卖出的价格也可能会更接近买①的价格。如果出现这种挂单上的变化那也是正常的自然交易现象。
  再比如一些超级大盘低价股。
  对于一些成交量很大的低价股来说走势也有可能与指数不一致,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些个股由于价格较低所以波动一分钱的相对幅度就比较大,又加上盘子特别大,所以挂单的数量巨大,股价每天的交易区间就比较小,这样一些指数波动幅度不大的拐点在这些个股走势上很有可能显现不出来,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个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指数小拐点的特征的。这些特征一个是挂单数量的变化,另一个是成交的价格。比如在指数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候,某些低价大盘股卖①的挂单数量会增加而买①的挂单数量则会因为不断成交而减少。
  
十、细节分析工具之二:相对强度指标(RRI)
  相对强度指标(RRI)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指标,但它所包含的统计意义对于分析股价的走势非常有用,我在《看盘细节》一书中已经提及。
  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指数,因此有资料显示该指数早就成为经典指数,但使用的人非常少。
  RRI指数主要用于研判股价和指数的相对强度,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RRI=股价/指数×100
  后面乘以100中的100是可以任意修改的,其目的只是为了使计算出来的指标结果更简单明了一些。现举例如下:
  某日指数为300点,某股股价为9元,则当天RRI指标为:
RRI=9/300×100=3
  如果指数超过万点(如香港恒生指数),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公式中的100换成10000,这样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RRI指数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看它的走势而不是某一点具体的数值,下面举一个实例。
  某段时间内指数从200点上涨到300点,某股股价从6元上涨到9元,同期RRI指数的变化是从3到3,实际上就是没有变化,如果不考虑中间的过程,股价的涨跌幅与指数是一样的。
  同样的指数变化但股价是从5元上涨到9元,同期RRI指数从2.5 提升到3,上涨幅度很大,表明股价明显走强于指数。
  如果仅仅只是用于计算时段内的涨跌幅度那么我们只要简单计算指数和股价的涨跌幅度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去设计RRI指标了,RRI的真正作用是体现在时段内的走势上。
  如果在时段内股价与指数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度完全一致,那么时段内RRI指标应该是一条零角度的横线,没有任何变化。但这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一般情况下时段内的RRI指标线是会有波动的,它的波动表明在时段内股价相对于指数的强弱变化。如果这个变化的幅度比较大,我们就要关心了,因为股价出现波动总有原因的,可能是有消息面上的因素,也可能是有主力在运作。
  如果我们在看盘的过程中对某个个股发生了兴趣,那么近一段时间的RRI指标就可以作为一个研判主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了。
  RRI指标可以用在实时行情中,但更多的是用在日K线图的研判中,当我们的细节分析能力出神入化的时候该指标是非常有效的。
  在实时行情中通过叠加指数走势我们已经大致掌握了个股相对于指数的相对强度,而实时RRI指标体现的是具体强弱的量化程度。
  由于现在大多数行情软件都具备了指标添加功能,所以如果在软件中找不到这个指标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添加进去。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但在研判主力动向的时候是少不了的。
http://www./news/html/?143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