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食用油价格的最新内幕

 cntic 2010-12-15
近日,号称中国企业500强的北京汇福粮油集团被多家媒体报导,为应对限价政策停产食用油,以及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12月13日,尽管国家发改委对此进行否认,称报导失实。 但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上涨,国内的食用油价格存在倒挂,企业生产倒赔钱,零售市场价格高涨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外界分析,政府强行压制物价的恶果就会导致企业停产,同时推动物价更加高涨

媒体传油企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

受进口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以来,以大豆油为首的食用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8月中下旬,国际豆油价格已经突破7,300元/吨并一路飙升到9,000元/吨,国内市场上,不论是上游的大豆收购市场还是下游的食用油批发、零售市场,价格均出现一定大幅上涨。

近日,汇福的多家经销商告诉记者:汇福停产了,停产时间就是12月2日。而就在这一天,发改委约谈四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要求在两节期间稳定价格、保证供应。

一位大型粮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媒体,汇福的停产行为显然是在应对限价政策。目前国内的食用油价格已经存在倒挂,企业生产一吨油就会赔几百块钱,为了减少损失,企业停产也算是不错的选择,而这与2008年食用油限价时期的情形极为相似。

当时,由于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出现了食用油企业多生产多赔钱的情况,不少企业采取停产、不报价、不发货等措施减少损失。

眼下,汇福停产可能只是开始。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市场维持现状,一个月之内,食用油行业停产限产企业将大幅增加。 到时,2008年政府限价、企业限产、市场缺货式的情形可能会再次上演。而那时正值新年前的食用油销售旺季,如果相关决策部门不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停产的并不仅仅汇福一家。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南方的一些食用油企业也已经停产了。停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政府的限价调控下,食用油生产企业出现亏损。

发改委:库存充裕 满足供应

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华夏时报》称“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属严重失实,公告还称国家油料油脂库存充裕,企业库存充足,生产正常。发改委并表示,汇福粮油集团前几日短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豆油、豆粕运输不畅,企业库存积压较多。

据21世纪经济报导,12月13日,汇福粮油集团销售部人士对该报记者回应道:“现在正常开工,停产2~3天是正常检修。”

汇福集团目前年加工大豆能力300万吨,年生产一级大豆油55万吨,豆粕240万吨。尽管汇福只停产了短短几天,这已经让整个食用油加工行业产生巨大震动,担心自己会卷入其中。

企业人士:每吨油亏1,300~1,400元 压力大

尽管汇福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得很“平淡”,但是汇福该人士表示:“原料上涨对企业的影响多多少少是有的”。

事实上,不只是多多少少受影响。12月13日,国内一级豆油平均价格在9,830元/吨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10,030元,在经历11月中旬以后的价格回调后,目前又有重新上升的趋势,甚至又要逼近11月中旬10,040元最高价,这让食用油加工企业不得不面临越来越高的成本压力。

但是面对成本的高企,加工企业难言涨价。12月初,国家发改委已经找中粮集团、艺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油脂四大集团开会,发改委限制企业从本月开始的4个月内涨价。

据悉,一些企业的大豆订单不再运回国内加工食用油,而是返程在当地卖掉。为了保证调控要求的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四大企业集团不仅不能擅自提价,还必须开足马力生产。

一食用油加工企业人士表示,“现在进口大豆油成本价在每吨 10,070~10,080元,加工成小包装油出售,实际上,企业每吨要亏损1,300~1,400元,现在企业压力很大。”

不只该企业感觉压力大。另一家食用油加工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国内油脂行业总体利润率在1%左右,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价格干预之后,会产生一个滞后效应,最后由企业承担。”

上述食用油加工企业人士表示, 国家要求4个月内不涨价,但是企业能否扛得住是另一回事。“我们原来进口的原料油几乎难以维持到月底,这些用完,只能重新采购高价油,到时亏损会更大。”

据某企业内部测算,作为龙头企业的油企们,元旦前后企业现有的库存就会消化完,届时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去国际市场上买高价大豆来维持生产供应,到时候企业也许只能停产。发改委可以令企业吃下原材料涨价的成本成为控制通胀的牺牲品,但当企业普遍停产,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后,食用油可能被囤积,酝酿更大幅度的涨价。

零售油价上调10% 多地已现抢购潮

今年8月中下旬以来,大陆进口大豆均价连续上涨,涨幅约18%,不论是上游的大豆收购市场还是下游的食用油批发、零售市场无一例外价格均上涨。其中使食用油零售价面临巨大上调压力。金龙鱼、福临门、多力、鲁花等品牌的食用油价格均已纷纷作了调整,部份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幅度达10%左右。

早在10月下旬,各地已出现食用油抢购潮,南京不少超市里,许多民众一买就是买两三桶,一货架上部份品种甚至出现缺货的情景。无锡也出现同样抢购。多家超市,采购食用油的市民明显增多,市民也是5升装的食用油3桶、5桶地往采购车内放。

在浙江杭州,超市的食用油也是自价格调涨后就出现热销。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最多只能购买10瓶食用油,超过10瓶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核。

珠海市各大超市内,10月中旬还有大量的库存,各品牌大做促销,有个别市民听到涨价消息前来抢购囤油。而社区小超市已出现断货情形,货架上的食用油已几乎卖空。

业内人士透露,每次食用油要涨价前,都会出现这种“断货”现象,其实不是商家没有货,而是商家也和消费者一样在“囤货”。

油价为何出现上涨潮?

广东省物价部门分析认为,一方面,目前大豆等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造成我国近期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机构就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油菜子同比减产5%左右,大豆保产或减产1.3%;进口食油和食油子折油合计同比减少4%,也推动了食用油价格上涨。

外界分析,强行压制物价的恶果就是导致企业停产,同时推动了物价会更加高涨。如油企大面积停产,意味着市场上缺货的可能性增大,再加上各大企业库存的逐渐减少,相信随着双节销售旺季的临近,未来食用油供应将进一步紧张。国家限价政策只限于一时,要保证食用油价格的长期稳定,如何改善上游大豆等原料的供应价格非常重要。

“基因改造油”主导中国市场

近年来,中国进口大量基因改造食品,大豆作为最早引进的基因改造食物,已逐步占据了中国的大豆加工市场,导致国产大豆加工企业97%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大力发展的基因改造种植,却受制于国外生物技术,使中国的粮食竞争处于劣势。

大润发超市一个品牌大豆油的销售商说,现在的大豆油全是由基因改造的大豆榨出的,据她了解,市面上已经没有非基因改造的豆油了。

对于明显地“反常”涨价,业内人士认为,表面看来,是因为进口大豆价格上涨、游资对通胀预期的炒作和10月10日的美盘暴涨,但问题的实质还是老话题:国产大豆“定价权”的丧失。不过这些似乎并未引起当局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