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李梦阳 与 于谦
(一)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二)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将。 于谦十四岁时,去杭州应试,杭州知府姓虔名谦,与于谦同名.点名时,于谦躬身而起,却不做答,知府怒曰:何以不应?于谦说:学童与大人同名,故不敢应.知府见他懂礼,沉吟片刻,巧出一联: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何无忌是晋朝大臣,魏无忌是魏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这个无忌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你不必那么忌讳.于谦也就解除了顾虑,答对道: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张相如是汉初东阳武乡侯,蔺相如是赵国名相,司马相如是汉代名赋家.于谦的意思是,我和你的名字相同,其实你高高在上,哪是我所望及的呢.知府对于谦的才能十分惊讶,赞叹地说:你这个学童,可真是聪明. |
|
来自: zhaoyinzhi123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