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_辛亥革命纪念文章_辛亥革命网

 duyongkai 2010-12-15

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辛亥革命网 2010年11月18日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3364 次

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
 

  1910年,而立之年的鲁迅在绍兴中学任教员兼监学,次年九月,绍兴光复,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鲁迅任教育部部员,同年五月随部抵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此后政权更迭,鲁迅也随之沉浮。鲁迅的这一段经历表明,作为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既能近距离观察辛亥革命,还有机会置身其中体验辛亥革命。在这个基础上,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也格外值得关注。正如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所说:“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

图1   鲁迅(1881-1936)

  大体上,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革命严重脱离社会大众

  1919年5月发表的《药》,便是批评革命党人脱离民众的重要作品。作品中的革命者夏瑜,在清朝的狱中、屠刀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然而,故乡的人们对他的牺牲反应却十分冷淡:在古口亭口,人们伸长脖子,争先恐后“鉴赏”杀人的胜举;刑场上,农民华老栓捧着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去购买烈士的鲜血,作为给儿子治病的“良药”;小茶馆里,百无聊赖的茶客也把革命者的牺牲作为谈资。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

  1921年开始发表的《阿Q正传》则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从乡村的角度反映了革命在农村缺少启蒙和宣传。未庄尽管地处革命中心之一的浙东,但革命的宣传基本没有波及到这里。在白举人来未庄之前,未庄人对革命一无所知,直到革命党人进城了,全村人心才摇动起来,但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却毫无知晓。阿Q由于曾在城里“观赏”过杀革命党人,算是未庄人中对革命党多少“知道”一点的人。阿Q嗅到了一点点革命的气息,开始萌发“造反”念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投革命党。可是“他生平所知道的革命党只有两个,城里的一个早已‘嚓’的杀掉了,现在只剩了一个假洋鬼子。”对于阿Q来说,只能投假洋鬼子了,而当阿Q被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赶走,“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种种荒唐可笑的言行,显示了辛亥革命离一般群众是多么的遥远,特别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这也就决定了革命党人早早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