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仪容外表的问题 【原文】士君子之容:其冠进1,其衣逢2,其容良,俨3然,壮4然,祺5然,蕼6然,恢恢7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其冠进,其衣逢,其容悫,俭8然,恀9然,辅然,端然,訾10然,洞11然,缀缀12然,瞀瞀13然,是子弟之容也。 【译文】读书人、君子的仪容是:帽子要向前,衣服要宽大,仪容要善良;恭敬庄重,有大人样,安祥,宽舒,心胸广大,知识广博,明白开朗,坦坦荡荡,这就是做父兄的仪态。帽子要向前,衣服要宽大,仪容朴实厚道,能自我约束,要有凭借依赖,要有与长辈亲近的样子,端庄,有一点放纵,能洞达通晓,该停止时就停止,有时要装得很无知的样子,这就是做弟子的仪容。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在论述了真诚的君子后,荀子又提出了君子的仪容外表的问题。做父兄的,或是做长辈的,仪容要善良;恭敬庄重,有大人样,安祥,宽舒,心胸广大,知识广博,明白开朗,要坦坦荡荡。而做弟子的呢?除了要有这些仪容仪表外,有时也可撒撒娇,稍微放纵一下,也要装一点糊涂,这不是装傻,而是要谦虚,因为父兄长辈或老师在讲解一个你已经知道的道理时,你千万不能马上就说,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之所以讲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的背后还蕴藏着更深一层的道理。这实际上就是荀子少儿教育学的研究!从荀子这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能自我约束,但又表现出对长辈的依赖,又能与长辈亲近亲热,还会撒娇,又懂得适可而止,既聪明又谦虚。这样一个孩子、学生,有谁会不喜欢呢?!其实,这也是领导人和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问题,领导人和管理者要有一定的仪容仪态,才能引起下属的尊重。如果领导人和管理者吊儿郎当、放荡形骸,又怎么能指望下属的尊重呢? —————————————————— 【注释】1.进:《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郑玄笺:“进,前也。”《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玉篇·辵部》:“进,前也。”这里用为向前之意。 2.逢:《书·洪范》:“子孙其逢。”《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列子·皇帝》:“汝逢衣徒也。”这里用为宽大之意。 3.俨:(yan眼)《诗·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老子·十五章》:“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尔雅·释诂》:“俨,敬也。”《礼记·曲礼》:“俨若思。”《离骚》:“汤禹俨而求合兮。”《思元赋》:“仆夫俨其正策兮。”这里用为恭敬、庄重之意。 4.壮:《易·大壮·辞》:“大壮,利贞。”《吕氏春秋·仲夏纪》:“其器高以桷,养壮狡。”高诱注:“壮狡,多力之士。”《说文·士部》:“壮,大也。”《方言》卷一:“秦晋之间,凡人之谓奘,或谓之壮。”《字汇·士部》:“壮,硕也。”这里用为“硕大”之意。 5.祺:《诗·大雅·行苇》:“寿考维祺。”《荀子·成相》:“请牧基,明有祺,主好论议必善谋。”《说文》:“祺,吉也。”《汉书·礼乐志》:“唯春之祺。”这里用为吉祥、安祥之意。 6.蕼:(si肆)《荀子·非十二子》杨倞注:“蕼当读为肆,谓宽舒之貌。”这里用为宽舒之意。 7.恢:《左传·襄公四年》:“不恢于夏家。”《老子·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公羊传·文公十五年》:“恢郭也。”《楚辞·守志》:“配稷契兮恢唐功。”《庄子·齐物论》:“恢恑谲怪。”《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说文》:“恢,大也。”这里用为广大之意。 8.俭:《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易·小过·象》:“君子以行过孚恭,丧过孚哀,用过乎俭。”《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说文》:“俭,约也。”这里用为自我约束,不放纵,俭朴之意。 9.恀:(shi事)《荀子·非十二子》杨倞注:“恀然,恃尊长之貌。”《尔雅·释言》:“恀,恃也。”这里用为凭借、依赖之意。 10.訾:(zi资)《荀子·荣辱》:“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淮南子》:“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这里用为放纵之意。 11.洞:《后汉书·梁冀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论衡·知实》:“思虑洞达。”这里用为洞达、通晓之意。 12.缀:《礼记·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郑玄注:“缀犹止也。”《荀子·成相》:“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杨倞注:“缀,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13.瞀:(mao冒)《庄子·徐无鬼》:“予少而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荀子·儒效》:“其愚陋沟瞀。”《书·益稷传》:“昏瞀垫溺。”本意为眼睛昏花之意,荀子引伸为看不清东西而愚昧无知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