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书香能致远,亲子共读乐无涯--胡文举教育网志

 细雨留花 2010-12-15

最是书香能致远,亲子共读乐无涯- -

                                      

最是书香能致远,亲子共读乐无涯

胡文举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生的道路上,有书香做伴,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情感就会多一份高尚,成长就会多一份睿智,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得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 (——引自朱永新《全民族阅读宣言》)
      朱永新教授进一步指出——
      ——"读书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是他们道德实践的一种形式。"
      ——"通过读书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把他们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例如你去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那么去看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名著。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目标,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
      ——"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图书也就会成为他心中永恒的家园。"(——引自朱永新《让图书成为心中永恒的家》,《中国教育报》2004.9.2)


      最是书香能致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儿童的道德和智力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文化修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苏霍姆林斯基在探讨"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问题时认为: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相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阅读是学生通向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引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让我们一起来营造"书香家庭"吧!让家庭充满温馨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亲近书香,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历程中的最爱。这也许是当代家庭教育领域最具开垦价值的"处女地",同时也是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关键。

      最是书香能致远——
      营造"书香家庭",不在于家庭书房的有无,也不在于家庭书橱的大小,甚至也不在于家庭藏书的多少。营造"书香家庭"的关键在于培植家庭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
      家长首先要热爱读书。父母的身体力行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父母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往往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有位作家讲述了这样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父亲每天吃完晚饭后,就一声不吭地拿着一本书、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坐在桌前看书、不停地在小本十上写写画画。我们兄妹几个也就不吭声地坐在那儿看书、即使有时想开个玩笑,看到父亲严肃的神情,认真的态度,便谁也不敢说话了。 我们的童年、青年就是这样在一家人无语而读书中度过的。"
      "若干年以后,在与父亲的交谈中,偶尔谈到小时候父亲读书记笔记的事,父亲笑笑,一言不发地从箱子里翻出几十本封面发黄的笔记本,我翻开一看,上面画满了弯弯曲曲的符号,翻了十几本,能看懂的字不超过十个,我迷惑不解地看着父亲,父亲笑笑告诉我:‘其实我根本识不了几个字,自己的名字还是在扫盲班上由扫盲老师手把手教会的。我这样做只不过是给你们兄妹几个做个样子'"。
      ——一位伟大的父亲用一个美丽的谎言,引领着几个孩子走进了书的世界,靠的就是榜样,靠的就是示范,靠的就是身教。

      最是书香能致远——
      要营造"书香家庭",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志趣、心向,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父母同时也在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你不但可以重温儿时的经典名篇,回味童年的欢乐时光,更主要的是在亲子共读活动中,你与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孩子的潜力是多么的广阔巨大。你与孩子共读的每一篇童话故事、每一首儿歌童谣、每一部卡通动画,实质上都是在对孩子进行着早期道德和智慧的启蒙,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日渐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亲子共读活动中,你还会观察到孩子学习的特点和思维的倾向,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时候,你就会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你在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教育艺术水准......
       曾经读到这样一篇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便振作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有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她的手里,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里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只信封上。"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把这篇故事读给她和她妈妈听,读完之后,我发现女儿和她妈妈早已是泪流满面......
     最是书香能致远,亲子共读乐无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