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扎特,一个灿烂的时刻

 helenoftroy 2010-12-16

在莫扎特面前,我们要下跪。

从莫扎特时代 开始,音乐发展到今天,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音乐流派、功能组别已经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科技进步给音乐领域带来的革新让音乐不再依赖传统的乐器就足以侵略你的耳朵,这是个让人尖叫疯狂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喧嚣和浮躁,音乐如快餐般狼吞虎咽,可以风靡一时,却无法形成定格的画面。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还有许多如莫扎特一样伟大的音乐家,当这个奇异的精灵般的神童被仁慈的上帝降落凡间的那一刻起,他天才般的智慧、神奇的音符如春风化雨般,让岁月静美,让心灵澄明,让世界远离了悲苦,变得温暖和谐,他的音乐至今影响了我们几百年,毫无疑问未来还将继续闪耀他伟大的光辉。。。

莫扎特总让我想起梵高,同样是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真正的艺术家。

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莫扎特的一生中,他从孩童时就开始作曲,终生为作曲的事情奔波,当他没钱时,就拼命写曲,为了能够进行继续创作,他常以不合理的价钱卖给出版商,当他手头上有钱后又进入到下一部的作品的创作中。在这之中,他尝尽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体会到心碎肠断的滋味,对不可知的明天的恐惧,孤独的凄惶与苦闷。

尽管莫扎特终身生活简朴困顿,他的天才也使他少有休息时间,而晚年的病痛更是雪上加霜,但这一切都从未在他的音乐之中显露出来。很难想象莫扎特是如何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寻找到平衡的。

人生为何而活着?在我钦佩莫扎特、梵高的时候,在探索这些伟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我总是好奇他们的精神信仰从何而来。对这些生活贫乏的艺术家而言,什么才是支撑他们蔑视现实困境执着音乐世界的力量?我想,正是莫扎特天异的禀赋里有一种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精神,让我们体会到一个艺术家对自我情感的可贵的克制与婉转和谐的表达,无论是甜蜜还是忧伤,都那么明净、宽容,即使触摸到他内心深刻的哀伤,也能让你感觉他始终和你在一起,得到安慰和快乐,让你意识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并不孤单。

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才啊!一个在现实中饱经悲苦的人,他的音乐却从没有痛苦,人世的天真和欢乐、忧郁和悲凉都被他以一种舒缓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的音乐仿佛具有一股在我们的呼吸之外的强大的呼吸,能带走一个平庸的灵魂;有一种在精神以外而控制精神的力量,证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天使。因为他的音乐,我们来到了一个美好世界的门口。我们听到内心纯净的声音,那是灵魂的本体在说话,是那个无我的,无所不在的生命在说话,那是只有天才能表达的,一切灵魂的共同的素质。莫扎特就这样为我们开启了这样一扇纯净快乐的精神之门!

我想,只有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才有可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只有一颗天真、单纯、敏感的心,才能对世界充满了温暖的爱意。在他的世界里,现实的贫困与精神的富有相比,生活的窘困与内心的强大相比,这一切又算的了什么!他的音乐从未出现过悲剧气氛,听起来舒扬轻盈,充满嬉戏和喜悦。巴特将莫扎特精神概括为“凝重者轻盈地漂浮着,而轻盈者无限凝重地摇曳着”。莫扎特的音乐所散发出的不仅是充沛的人性,更是光芒四溢的神性。莫扎特使每个人都感到慰藉和惬意,领受到神的温暖与救赎,而没有一丝怨天尤人和无病呻吟。而这位可怜的音乐家在死时不仅无葬身之地,除了掘墓人,连送葬人都没有一个!

无论是快乐或悲伤,当周围的一切安慰都是徒劳,那么请聆听莫扎特的音乐吧,只有他的音乐,仿佛夕阳下的碧波,遥远而又宁静。听他的音乐不仅是一种安慰,还有一种情感,一种来自遥远国度、散发着古典馨香的脉脉温情。

莫扎特的音乐是优雅和谐的。
莫扎特的音乐是温暖甜美的。
莫扎特的音乐是快乐惬意的。

让我们同莫扎特在一起,同他的高雅心声抱膝长谈,如山静秋鸣,清风入弦,绝去炎嚣,安慰我们的灼热的心。

生命充满未知与挑战,当你感到困惑,听听《第四十交响曲》吧,轻盈明快的旋律,反复跳跃的节奏流畅而出,仿佛有一位快乐的精灵陪伴着你,告诉你没什么,即使明天不可预测,坦然面对,一切都自然化解!-------

烦躁不安的时候,请听听旋律优美的《长笛四重奏》第二乐章吧,长笛缓缓奏出略带伤感的旋律,宛如傍晚的夕阳,牵引你来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在远去的笛声中内心如月光下的小白马安然静逸,伴随着钢琴的琶音忧伤如风过梳竹一般轻轻掠过,这个时候你是否体会到莫扎特细腻温柔的安慰?---------

忧伤是一种可怕的情绪,沉浸其中你会被深埋而无力自拔。此时听听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吧!《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而第二乐章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D大调月下小夜曲》创作于1776年1月,当年莫扎特正好20岁。
第三乐章是最令人着迷的,莫扎特在这首带有鲜明民歌曲调的回旋曲中,引入了类似歌剧宣叙调的表现手法,让终曲显得极富活力并充满典雅和优美的古典主义风范。因为这首“月下小夜曲”在短小精乾的篇幅中,充分显现出作曲家无穷的创作活力,音乐本身又无比动听,因此成为莫扎特流传较为广泛的弦乐小夜曲之一--------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聆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如同在干涸的沙漠拔涉中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般幸福和舒心,犹如享受着那种在一片春阳照耀下的绿茵芳草上漫步的喜乐。旋律淳朴优美,清新明朗,充满着真挚的温暖,闪耀着自在的欢乐,沁入心扉。
第二十一首C大调钢琴协奏曲,咏叹调一般的旋律非常抒情,既象是一首浪漫多情的小夜曲,又多少带着一点自恋的沉思,宁静、优美、令人陶醉,成为莫扎特最受大众欢迎的曲目---------

c小调的第二十四首听上去有一种痛苦的挣扎感,就像是强忍着眼泪没让它流下来。慢乐章的歌唱旋律首先由钢琴弹出,在几件管乐器的衬托下有了梦境般的甜美,宛如一首忧郁的摇篮曲。最后的“小快板”可以说是莫扎特最伟大、最感人至深的一个乐章。悲伤是很明显的,但在强有力的快速度中展开,使悲伤不再显得柔弱、苍白。铿锵进行中的悲伤,有了坚强人格力量的支撑,更伟大,也更美丽。贝多芬也曾被这个乐章深深感动过-----------

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完成于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而此时的莫扎特已是内外交困: 经济上陷入窘境,身体也每况愈下。但这一切并没有在这部作品里丝毫的流露出来,相反却呈现出一种平静与从容,一种委婉的、听天由命的哲理精神渗透着这首协奏曲。这里没有痛苦伤感的痕迹,倒有近乎升华的韵味,超然物外,笑看红尘,天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仿佛要伴着这天籁走向他心中的主----------

莫扎特11岁就写出第一部歌剧。《魔笛》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剧中的两首咏叹调"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及"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旋律极其优美,很好的描画出这个抒情式的人物细致丰富的内心---------

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划夜后的本质,超越人声的华彩本身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和长笛的相竞赛--------

如果说到安魂曲,最著名的莫过于莫扎特的这首充满命运玄机的《安魂曲》了。莫扎特当时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病中的莫扎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黑衣人(委托人)就是索命的冥间使者,而《安魂曲》将是自己的临终绝笔。他相信这神秘的使者来自冥冥之中。于是他强打精神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绪斯迈尔(Sussmayr.F.X.)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最后就是由绪斯迈尔续写完成了整部《安魂曲》---------

莫扎特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在音乐中得到永生。

“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向莫扎特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