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数码相机感光元件有多种规格,有全画幅、APS-H画幅、DX画幅、APS-C画幅和4/3系统等,不同画幅相机就会产生不同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而产生焦距转换系数的最大原因,应该更多的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不同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意味着感光元件的区别:感光元件越大,越接近传统胶片的大小,那么它的制造成本越高,价格也就直线上升。而感光元件在一定范围内的缩小,就促使不同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的出现。不同的厂商,感光元件不同,导致市场上采用不同规格感光元件的DSLR多种多样。这样就出现了焦距转换系数这一概念,使我们在购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抉择。

绿色区域为APS-C型感光元件
   在讲述焦距转换系数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传统135相机系统。我们知道在传统135相机上使用的35mm胶卷的是长宽分别为36mm和24mm,即常用的标注36×24mm。那么通过镜头和一些光学技术处理后,影像被记录在了36×24mm的胶卷上。数码相机都是在传统135相机的基础上数码化的产物,是结合了传统135相机的特点又在其基础上发展来的。数码相机由于数码化的缘故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可能每一台数码相机或DSLR都使用36×24mm的感光元器件,那样的话,相信数码时代又要晚些才能来临了。
   许多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都比35mm胶卷的面积小,目前主流的APS-C型感光元件的斜线长度比35mm胶卷小1.5倍左右。因此,比35mm胶卷小的感光元件只能获得胶卷中央部分得照片信息,从而导致“视野缺失”。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传统镜头”用在APS画幅的DSLR上的时候,由于它的成像圈远远大于APS大小的感光元件,所以只利用到了镜头成像圈的一小部分,感光面积仅为为剪裁画面中央的局部,相当于焦距延长1.6或1.5倍,这就是焦距转换系数。

使用50mm镜头对比(外围为135视野、内围为APS-C型视野)

    由于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均小于135画幅,故数码相机镜头的实际焦距比135相机镜头的焦距大得多。如50mm的标准镜头装到佳能EOS400上,其焦距就要乘以系数1.6,实际焦距为80mm。这个系数就是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转换系数。


什么是透视? 焦距和物距怎样影响透视?
如果两个人分别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拍摄同一个物体,使用广角镜头的人想使该物体与使用长焦镜头所得的物像等大,它就必须在拍摄的时候选择离被摄物体近一点的距离。由于上述的做法会影响画面透视效果,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不同焦距的镜头拥有不同的透视效果。请读者注意,改变焦距而不改变物距是不会令透视效果产生变化的

图A:使用33mm广角镜头拍摄

图B:图A红色框内图像的放大图


图C:使用80mm长焦镜头拍摄
相机的拍摄位置与图A相同(物距相同),透视效果与图B相同

图D:使用33mm广角镜头拍摄
但是拍摄距离缩短,两件物体的距离明显增大,与图C的透视效果完全不同
图B与图C说明:只是焦距的改变而物距不变,透视效果是不会有变化的。

  图D表明:不管焦距有何变化,改变物距就能改变透视效果
  图C和图D表明:长焦会压缩透视感(使物体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近),广角夸大透视感(使物体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远)。透视效果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物距的改变,而焦距的改变只是间接原因。人们通常有一种“广角镜头透视感好”的错觉,因为广角镜头可以允许使用者在更近的距离拍摄,长焦镜头可以让使用者在更远距离拍摄。

什么是透视畸变? 如何运用不同焦距镜头

正如我们曾经所看到过的所有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特写肖像,其中被摄影对象的鼻子与面部的其它器官相比会显得出奇的大。这就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很多照片所具有的一种透视畸变形式的特征。

为了了解这种失真发生的原因,让我们首先论述正常透视,众所周知,我们的眼睛感觉远近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物体的相对大小,大脑会告诉我们物体远就是显得小,距离越远,显得越小。
  在摄影中,也是用相同的方法鉴别透视关系的。远处的物体比相同大小的近处物体显得小。由于这一原因,平行的铁轨会随着我们向远处了望而显得越来越靠近,直至汇聚成一点。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铁轨间的距离表面上看变小了。~

透视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物体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比方说,200名士兵排成一纵队正在行进。如果在距离前面士兵10英尺的地方观看或拍摄队伍,那么前面的士兵就会显得比最后的士兵高大得多。但是,如果在远离前面士兵100米的地方观看或拍摄同一支队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士兵之间的大小差异就不会显得那么大。

 透视的这两方面特征同样透用于所有的镜头,即:
 1. 被摄体越远,显得越小;
 2. 镜头离被摄体越远,被摄体外观上的大小变化越小。

广角镜头的透视畸变临
那么为什么广角镜头常常产生失真的透视关系,比如实例中怪异的鼻子的根源呢?因为使用广角镜头往往在非常接近被摄体的位置上进行拍摄,拍摄距离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如下图)。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换句话说,倘若是在相同的距离使用所有镜头进行拍摄的话,广角镜头并不会比任何一只其他镜头更歪曲透视。实际上,通过试验并不难证实这一点,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一排柱子或一排树或是任何成排的对象,在相同的位置拍摄所有的照片,然后放大每一影像的相同部分,目的是在照片上得到同等大小的影像。最后,不管所用镜头的焦距如何,在任何一张照片上都不会看到透视方面存在任何的差异。原因是所有照片的拍摄距离都是相同的,即被摄体到镜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特写肖像中怪异大鼻子的问题上来。人的鼻子尖距离照相机比面部的其他部分大约近1英寸。由于被摄体越近就会显得越大,因此靠近拍摄时,鼻子就会显得比面部其他部分不成比例的大。


远摄镜头的透视畸变


实际上,随着被摄体的越来越远,透视畸变会变得越来越小;但却开始变得扁平。相距很远的两个被摄体却显得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似的。从图2.53的照片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种现象。棒球的击球手看起来好像跟投手站得非常靠近。这是一种反向畸变,在使用远摄镜头拍摄时时常出现。

由于被摄体距离照相机非常遥远,从而产生了扁平的透视效果。正像在上幅照片中看到的,投手显得和击球手差不多同样大小,给人一种俩人邻近的错觉,其实他们相距60英尺远。因此,从很远距离拍摄的被摄体似乎给压平了。
  为什么这种情形经常会在用远摄镜头拍摄的照片中看到呢?这是因为使用远摄镜头时,拍摄距离往往更为遥远。事实上,在相同的距离处无论使用什么镜头都会产生这种失真


肖像镜头临\
我们已经了解了透视畸变的有关内容,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可能是最经常拍摄的照片类型--肖像上去。拍摄"头部一肩部"肖像时,往往希望被摄对象的面部充满大部分画面。但是如果镜头过于接近被摄对象,那么还想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大鼻子"问题;如果拍摄距离过于遥远,又希望避免可能出现的"平脸"问题。怎么才能避免两个极端呢? 我们寄希望于使用某种焦距的镜头,既能够允许被摄体充满画面,又不会让拍摄距离过近或过远。


什么是曝光补偿?如何运用好曝光补偿?

什么是曝光补偿?

  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未进行曝光补偿,荷花曝光不足


增加曝光,提高花朵的亮度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以下是需要进行曝光补偿的典型拍摄场景。

正向补偿:
    1.拍摄文字时(白纸上的黑字) 
    2.背光的人像
    3.极亮的景色(如雪地)与高反射程度的物体
    4.天空晴朗时
    负向补偿:
    1.聚光照明的拍摄物、特别是以暗色为背景时
    2.拍摄文字时(黑纸上的白字)
    3.低反射程度的景物,如拍摄绿色或暗色叶子的照片
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
人眼是通过对环境光线稳定值来调整瞳孔大小的,18%的中灰度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均光线值,在人眼瞳孔调整范围之内还无法达到这个稳定值的话,人眼就会降低对环境的正确判断识别能力。摄影设备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的,相机在半按快门后即完成对光线的测定,经程序计算后自动调整光圈、快门、ISO值等待下一步操作。简单地讲:“程序自动曝光”拍摄出的照片上明亮物体、黑暗物体能表现出18%的中灰度色调。同人眼一样,在这个值之外的环境光线,相机就无法正确在底片/CCD上正确表达出来。


曝光补偿的几种方法临沂公
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于现在普及设备来讲,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柯美α-7D曝光补偿转盘,黄色刻度1/3EV、白色刻度1/2EV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