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你的投资钻进牛角尖——

 miyasa 2010-12-17


  别让你的投资钻进牛角尖——

  打破投资误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

  投资误区是拉低投资收益的罪魁祸首。相对来说,知识上的误区,通过学习就能够解决,而观念上的误区,尽管认知起来比较容易,但克服起来却比较困难,需要投资者时时自我警醒。

  投资不能只看重收益率

  在投资过程中,收益率是很多投资者选择投资产品的唯一“标杆”。比如说,现在有两款投资产品A和B,A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可达20%,B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5%左右,该如何选择?很多投资者毫不犹豫地便作出了选择——A产品。原因很简单,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收益越高当然就越好了。

  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很多投资者轻易地踏进了投资的误区。

  2009年12月,临近退休的黄先生找到一位投资规划师,为自己设计一套投资方案。在沟通的过程中,投资规划师发现,黄先生的风险意识很强,是典型的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根据黄先生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另外也考虑到黄先生的年龄已接近退休,投资规划师结合他的一些投资目标,为他推荐了几款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主要是一些偏债券类的产品,收益率不高,但是比较稳健。然而,这个投资规划却让黄先生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找专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投资规划师为自己推荐的投资产品收益率还不足5%,这实在让自己无法接受。

  在投资过程中,像黄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很多,他们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往往出现很矛盾的心理——既害怕风险,又向往高收益。孰不知,在投资中,收益和风险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低收益,风险也就相对很低,高收益,伴随的风险也就很高,它们相依相存,无法割裂。

  A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但风险较大;B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低,但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如果简单地将A、B两款产品的收益率进行比较的话,这无异于是犯了将苹果与香蕉来比较的错误。

  那么,是否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将A、B两款产品进行比较,全面衡量不同投资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以防止投资者“只注重收益率”的片面选择呢?不妨引入投资学中的一个指标——“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又被称为夏普指数,最早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提出。简单地说,夏普比率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衡量出在承担同等风险的情况下,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情况。比如,在2010年2月初的中国基金排行榜上,在股票型基金这一大类中,夏普比率居前的基金有博时主题行业股票型基金,最近三年的夏普比率为0.81;国富弹性市值股票型基金,夏普比率为0.8;兴业全球视野股票型基金的这一指标也达到0.8。夏普比率越高,说明这几只基金在承担同等风险的前提下,带来的净值增长越大。

  对于投资者来说,以这一指标来衡量投资产品的业绩管理能力,无疑要比单一的业绩增长率更为全面。因此,我们在选择投资产品时,与其只着眼于这只基金设立以来所带来的回报率,倒不如查阅一下它的夏普比率。

  此外,投资者还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产品,都会给出详细的夏普比率,对于那些很难获得现成夏普比率的产品来说,投资者真正应该考量的就是收益率的实现途径。

  拿基金来说,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基金能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也不相同。债券型基金相对于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来说,收益率低,但风险相对来说也低。了解了收益率的实现途径之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确定投资品种。

  总之,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不要只注重收益率是多少,要明白,收益率永远与风险相伴,且成正比。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确定收益率,而非根据收益率确定风险。

  投资箴言:

  投资不能只看重收益率,因为收益率是与风险相伴的,且成正比。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应当首先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来确定收益率。

  不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希克斯·缪斯和他旗下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希克斯·缪斯投资公司在华尔街上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希克斯个人因其敏锐的直觉和精湛的投资技术更是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位华尔街的骄子。

  在华尔街,希克斯的投资一直都以判断准确而著称,他旗下的希克斯·缪斯公司经常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一些发展形势比较好的公司,然后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将这些公司交易出去,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在1999年到2000年两年间,希克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风头正强劲的电信业新兴公司,他先后向四家新兴的电信公司投资了10多亿美元。

  希克斯认为,这四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彼此并不相同,这次投资可以说是一次多元化投资的典型。此时,希克斯盲目的自信让他放松了警惕,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对电信行业并不熟悉。

  果然,之后的事实证明,希克斯的此次投资将自己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中。这些公司的股价持续走低,但此时,信心满满的希克斯认为,这只是一时的现象,用不了多久,情况就会好起来。

  但最终,那几家公司纷纷倒闭,希克斯没能把握住最后的机会,他投资的10亿美元化为乌有。

  这次的失利对希克斯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也正是通过这次投资,希克斯才认识到,投资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对那些不熟悉的行业,贸然进入是非常危险的。有了这些总结,希克斯吸取了教训,在下一次的投资中,他将重点转向了那些自己熟悉的领域——农产品领域。

  经过考察,希克斯将投资放在了做农产品加工的希斯顿集团上,很快希克斯和希斯顿公司就以24亿美元的价格达成了收购协议。到2004年,希克斯·缪斯成功地将希斯顿公司公开上市,并且改名为“优买食品”。而且他还聪明地将这家公司原有的肉鸡加工业务关闭了,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人开始认为人工饲养的肉鸡对身体是有害的。事实证明,希克斯对于市场的把握是在行的,他的这个决定让他从中获取了巨大的收益。

  希克斯说:“我在电信行业的投资是我做过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这并不是因为电信行业无利可图,而是因为我对电信行业的了解不够。一个外行冒冒失失地闯进一个行业中,并且想和那些行业内部的人竞争,实在不是一件聪明的事情。”

  希克斯的经历对普通投资者来讲,很有借鉴意义。在投资市场,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不去了解所投资产品的特点,在功课未做足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投资,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意即做投资,不论投资值大小,一定要投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这样比较容易走得顺些;对不太了解的品种,盲目地随大流去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讲都会是遭难的前兆。

  投资要做好功课,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去了解这种投资产品,如果碰到一些新式的投资方式,自己没有专业经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慢一拍,宁可让自己的投资热情降降火,也要把投资的门道、脉络摸清了。

  投资者虽然不是实业家,但在投资的时候也一定要以做事业的心态去考察自己的投资对象。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投资者,否则只能算是一个投机者。

  投机纵然可以一夜暴富,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得不偿失。投资者一定不要抱着投机的心理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投资,踏踏实实把自己的钱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才是正道。

  投资箴言:

  不熟不做是对自己的资产负责,只有当你对投资对象了解得透彻详尽,你才会对其未来的表现真正有把握和放心。

  投资不能不设止损位

  波动和不可预测性是投资市场的根本规律。因为市场的波动,当风险来临的时候,投资者都希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的扩大——止损便应运而生了。

  香港投资大师曹仁超曾说过:“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学会止损,千万别和亏损谈恋爱。”

  曹仁超认为,止损是随着市场交易的过程自然而然产生的,是投资者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投资市场中,虽说有很多种投资方式都能让投资者获利,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交易方式和方法千差万别,但是止损永远是投资大师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反之,如果不注重止损或止损措施不及时有效,随之而来的损失就会非常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是的,止损对于投资者来说太重要了,甚至有人说:“不设止损,不入市场。”

  止损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其目的在于把投资的损失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

  有人说,止损最大的意义在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的,投资永远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在投资市场中没有常胜将军,即便是索罗斯、巴菲特之类的顶尖投资高手,也有失手之时,更何况是普通投资者。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采取正确的策略保存实力,才能有翻本的一天。

  俗话说,凡事知易行难。在投资中适当地止损,也有点这样的意味。但无论做起来有多么艰难,为了投资中不大伤元气,投资者必须以严格的止损纪律来操作。如何止损,投资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时间止损。

  时间止损是指当买入股票后,在投资者确定的一段时间内股价始终未达到预定目标,等到时间期限结束时,不论是否盈亏,投资者都坚决卖出手中持股的方法。譬如,短线投资者若对某股的交易周期预计为5天,买入后在买价一线徘徊超过5天,那么其后第二天应坚决出仓。从空间止损来看价格或许还没有抵达止损位置,但是持股时间已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为了不扩大时间的损失,此时不妨先出局。

  时间止损是根据交易周期而设计的止损技术,一般使用该方法的投资者大多是运用长时间的科学数学模型测算,拥有高成功率的交易系统,并能严格要求自己执行纪律。时间周期的天数也是严格按照交易系统的要求设置的,通常采用20到30天。

  2.技术止损。

  技术止损是较为复杂的止损方法,是将止损设置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技术止损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运用技术止损,无非就是以小亏赌大盈。例如,在上升通道的下轨买入后,等待上升趋势的结束再平仓,并将止损位设在相对可靠的平均移动线附近,这样可以低进高出,获取差价。

  3.空间止损。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止损方法,就是以资金量百分比设止损,即量力而行。其操作要点是,设立进场部位的资金最大亏损额度,一般为所占用资金的5%~20%,也可以是所占用资金的绝对数额,如每手100元。一旦达到亏损额度,无论是何价位都应立即止损离场。

  4.心理止损。

  这类止损方式是初入市场的投资者经常采用的。在短线操作中使用这种止损方式对提高收益率还是有帮助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当你的头寸部位出现亏损时,只要你还能承受得住,你就可以守住你的部位,否则立刻止损出场,即使你是刚刚建立的头寸。

  在这里,投资者要注意,不管是哪种止损计划,都需要考虑亏损承受力和技术因素。止损的目的是避害,而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趋利,只有将高质量的大势判研、选时、选产品等综合起来,才能实现赢利的目的,而不必为了止损而止损。

  投资箴言:

  止损是股市投资中最关键的理念之一。有时候及时止损远比赢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赢利是第二位的,只有守住一定的资金才能东山再起。

  过度谨慎不可取

  “谨慎”不论是对身处风起云涌的投资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对每天过着清闲安逸生活的人来说,听上去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分的谨慎就不是一件多好的事了。我们甚至可以说,过度谨慎就会陷入保守,导致做事的时候犹豫不决、畏畏缩缩,该出手的时候不敢出手。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过度的谨慎往往会让投资机会白白溜走,自己却只能追悔莫及。

  家住杭州的刘先生和妻子的月收入总共能达到15000元。2009年5月,刘先生想换一个大点的房子,就把现在居住的小房子以90万元的价格卖出了。这时候,刘先生的家庭总资产达到110万。

  此后,他们搬到了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此时,这套房子的价格是1.5万元/平方米。这样算下来的话,如果买下这套房子,总共需要130万元。刘先生的妻子建议将这房子买下来,但刘先生却觉得,家庭总负债不应该超过50万元,如果买130万元的房子,首付70万元,那么还要贷款60万元,每月还款额4000多元,他觉得这样负债太高。于是,买房子的计划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时不我待。2010年5月,该小区的房价已经涨到了2.5万元/平方米。刘先生的那套房子已经涨到了200多万元。这距离刘先生的投资目标远了一大截。

  无独有偶,章阿姨也有过“错失良机”的经历。2009年1月,女儿请她和老伴去海南旅游。到海南后,章阿姨就被海南的美景折服了,她想在海南买套公寓,面对美景,过舒适的养老生活。结果老伴不同意,说房价太贵,建议章阿姨等等。结果,没过多少日子,国家制定了海南国际 旅游岛的开发规划,海南房价随之水涨船高,章阿姨的买房计划也就落空了。

  在投资学中,这种因为过于谨慎而错失大好投资机会的投资失误被称为“踏空”,世界顶级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关于踏空有这样一段经典诠释:“投资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这样人就能保持健康。如果一个人在该吃饭的时候选择睡觉,在该睡觉的时候选择吃饭,那么他的身体很快就会垮掉。同样,在投资市场上,当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迅速作出判断。只要投资机会中的风险因素低于50%就可以出手投资,否则就有可能因为踏空而追悔莫及。有时候甚至是达到50%或稍稍高出50%,在自身实力比较雄厚的情况下也应该出手投资。该投资的时候就投资,不该投资的时候就保持自己的冷静。”

  选择适当的投资时机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投资机会来临时,将其紧紧抓住。正如格雷厄姆所说:“该投资的时候就投资,是一个投资者水平高低的分界线。在投资市场上最让人后悔的事情,不是你的投资没有收益或者投资失败,而是你在该投资的时候没有投资。”

  一个投资者,想要在投资市场上获利,谨慎的作风必不可少,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度谨慎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遗憾。

  投资箴言:

  谨慎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谨慎过度就会错失投资良机,给自己带来遗憾。

  切莫沉迷于老经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在投资市场上备受推崇,许多投资者认为,在投资中,应该关注以往的投资经验、数据及走势,借助类似于汽车后视镜那样的“回顾”作用来选择投资产品,这样获利的概率才会更大。就连投资大师索罗斯也认为,应该借助以往的老经验来选择所要投资的产品。

  1994年年初,索罗斯借助以往的投资经验,对投资市场分析之后,得出德国的利率会下降的结论。于是,他认为此时是卖空德国马克的最佳时机。因为无论是从外围还是德国的经济形势与金融形势来看,索罗斯都坚信德国降低利率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他运用经验进行详细调研得出的结果。

  可实际情形是,德国凭借自己特殊的有利条件,在得到国际上的援助后保持了利率的稳定。事情没有按照索罗斯预测的那样发展下去,这次的投资导致他遭受了6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于是,很多国际投资家都批评他这种狂妄的“经验主义”。

  从这次失败的投资经历中,索罗斯得出这样的结论:经验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味地相信经验,则有可能为你带来更大的损失。

  是的,有些经验只在某一状况下才能适用,实际投资中很多时候只需要运用某一经验的一部分,不能完全依靠过去的经验,因为市场是难以捉摸的。即使是自己过去成功操作过的投资经验,也要避免过分相信它。

  然而,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很多投资者都对以往的投资经验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不管是在市场上还是在媒体上,各种经验之谈铺天盖地,经验之类的书籍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些在投资市场上获得了较大利润的投资者,他们的经验被人吹捧和夸大,以至于最后传得神乎其神。

  事实上,在市场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拿着别人的成功经验去投资的时候,得到的却是糟糕的结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索罗斯说,除了投资经验之外,每个投资人的特点各有不同,每一项投资,只有当事人的体会最为深刻,那是一种亲身的体验。由于投资特点各有不同,所以其中的教训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个人的投资经验未必适合另外一个人。

  为此,我们建议广大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要一直盯着“后视镜”,过于眷恋过去。不要过于眷恋过去,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投资市场背后有近乎“天然”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人难以改变的,但它的运行又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说,以往数据、行情、业绩等可作为个人投资的参考之一,但不能过分依赖,也不能全盘照搬来用。

  还有一点与“过去时”有关的是,很多人过分看重过去的投资,比如2008年中国股市暴跌,很多人在投资上出现了较大的损失,有人因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绝口不提投资。其实,不管你抛掉还是继续持有,损失已经发生了,应该想的是未来如何赢利,而不是天天沉浸在亏损的苦恼中。

  总之,经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在投资时没有掌握投资的经验,他肯定难以成功。但真正(有用)的经验并不需要你每时每刻都进行回顾,正确的做法是将过去的经验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融化,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才智和个性,使经验真正为己所用。

  投资箴言:

  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应该关注以往的经验,借助类似于汽车后视镜那样的“回顾”作用来为自己的投资导航,但也不能完全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难以自拔,因为过去的投资经验并不代表它一直都符合市场。

  过于相信专家的建议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种困惑:投资市场上每位专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资理论、建议,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反。投资时遇到拿不准的情形,究竟该听谁的?彼得·林奇说,在投资中不要轻易听信任何理论家和预言家的建议。因为投资市场是极其不稳定的,它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如果一味听信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那么投资失败的机会就非常大。对此,林奇有着深刻地体会。

  1977年,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随后,他做了自己掌管麦哲伦之后的第一笔投资,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了华纳公司股票。为了使自己的投资更稳妥,他向一位跟踪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这位专家告诉彼得·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是“极度超值”了,现在应当卖出。听完专家的建议后,林奇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之后,华纳公司的股票还在继续上涨,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他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决定继续持股。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专家的建议开始在林奇头脑中“作怪”,林奇认为,38美元肯定已经是超值的顶峰了,于是,林奇选择了将华纳公司的股票悉数抛出。

  然而,华纳公司的股票并没有开始下跌,反而是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看到这种结果,林奇懊悔不已。这次的投资经历,使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再不轻易去相信什么理论家的话了。

  虽然这次投资林奇并没有亏损,但通过这次的投资经验,他看清了一味听信专家的负面效应。

  或许从某些方面来看,专家的一些建议能够给投资者一些帮助。但如果一味地听从于这种理论、建议,那么,最终等待投资者的只能是失败。

  那么,普通投资者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过于相信专家的建议呢?

  1.投资建议重要,但投资知识更重要。

  看看那些已经成功了的大师们,他们的投资知识已经达到了非常丰富的地步。他们的成功依靠的并不是某一个专家的建议,而是通过自己对投资知识的学习,明确自己的投资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在投资过程中,用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什么时候卖出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或者损失最小。总之,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投资者更清晰地理解投资专家的建议,然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论,这样才能帮助投资者更理性地从事这种高风险活动。

  2.专家的建议都是对过去的总结,无法指导将来的投资行为。

  尽管专家们将各种各样的投资建议讲得头头是道,论述精辟且推理充分,但是,这些建议,都是专家们对过去投资市场的总结得出来的。投资环境的变化,投资时间的变化,投资地点的变化,都会影响投资者的选择,过去的一些经验可以当做参考,但并不能指导将来的投资行为。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那些指望靠专家的建议来确定自己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一定会是惨败的结局。

  3.专家的建议只是专家的建议,不是你的。

  不同专家的建议有相同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假如在股市发展的某个阶段约翰认为该买,彼得认为不该买,这样的话,投资者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干脆不买,要么只能掏出硬币做决定了。在专家建议不一致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投资者结合自身的情况,如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来考虑哪些专家的建议值得自己参考。

  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有专家给我们一定的指导,能够帮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投资专家的建议也是有缺陷的,因此既不能忽视专家的建议,又不可盲目崇拜专家的建议,如果一味地听信专家的建议,没有自己的思想,这就像是没有根系的草,风吹到哪,它就只能到哪,永远不能自己真正的成长。

  投资箴言:

  投资专家的建议可以参考,但这些建议需要投资者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用,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便宜货未必好

  什么便宜买什么,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这样的现象在投资市场上并不少见。从寻找“价值洼地”的角度来考虑,买“便宜货”当然没有错。比如在投资市场上,找到一些暂时被低估,但是存在着后续上涨空间机会的投资产品,是不少成功投资者战无不胜的秘诀。但是,有很多投资者误解了“价值洼地”的真正含义,他们认为寻找“价值洼地”就是寻找那些表面上“便宜”的产品。

  张阿姨的选股原则是:只买10元以下的股票。她认为,10元以下的股票,属于自己的承受范围,而且,上涨的空间大,下跌的空间小,这样就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对于那种三四十元的股票,张阿姨从来都不碰,原因就是“太贵了”,一下子涨涨跌跌,自己犹如坐过山车,太煎熬。

  张阿姨的道理貌似站得住脚,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假设,现在有A、B两只股票,A股票目前的股价为5元,属于许多投资者喜爱的低价股;B股票的股价为50元,基本可以算作高价股。我们假设,A、B两只股票都买入10万元的。A股票可以买入2万股、B股票2000股。假设,两只股票同时上涨或下跌。首先看上涨的情况,A股票的股价增长为0.5元,B股票的股价涨了5元。尽管看上去B股票比A股票“赚得多”,但是在实际投资额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投资两只股票的获利都是一样的,也就是10万元×10%=1万元。不同的只是投资A股票每股获利为0.5元,但投资者的持股量大;B股票的每股股获利虽然高为5元,但持股量小,所以无论是A股票,还是B股票,投入10万元两者的获利总额都是一样的。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假使两只股票同时下跌,A股票当日只跌了0.5元/股,B股票跌了5元/股,可是在投资额固定的情况下,不管你买的是A股票,还是B股票,你实际亏损的总额是一定的,都是1万元。

  从这方面来看,不管是便宜的还是贵的,并不会改变投资的本质。其实,真正的便宜指的是当某一投资产品的内在价值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这样投资者获利的可能将非常大。我们所熟悉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是专拣“便宜”股票买的典型。但和只注重“表面便宜”的投资者不同,巴菲特在选择一只股票的时候,会对这只股票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这个股票被低估的价值。比如,这只股票本身值20元,但现在它的价值被低估了,价格是12元,这时候,巴菲特才买入。正是这种购买“便宜”投资产品的做法,让巴菲特获利不菲。

  只注重“表面便宜”带给投资者的一个弊端就是,在股票真正便宜的时候,他们却不敢买了。比如说,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熊市中,真正出现了不少“便宜”的股票,好多股票的价格都跌到2、3元钱,甚至还有1元股票。但那些偏好“低价股”的投资者却产生了畏惧,他们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下跌还会不会持续下去,如果买了,会不会一无所有,于是,就在极度悲观中,他们失去了大片“价值洼地”。

  还有一个非常能说明这种问题的例子,那就是QDII产品。QDII产品刚刚推出时给投资市场带来了巨大撼动。某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首发当日,认购规模就达到了900多亿元。事实上,不少积极认购的投资者当时对QDII基金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疯狂认购的背后,是对其“便宜”面值的追逐。然而,随着全球投资环境的迅速恶化,很多人真正领悟到以“白菜理论”来投资是站不住脚的。

  随着QDII产品的巨亏,不少QDII基金的净值甚至跌到了三毛、四毛的水平,一时间QDII基金也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产品。可是让众多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的经济回暖,让QDII基金“浴火重生”,QDII基金的平均涨幅达到了55.22%,不少银行系QDII产品也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看到QDII的表现,很多投资者感叹,没有在便宜的时候,出手多买一些。但投资者以这种“买白菜”的心理出现在投资市场上,那么,当真正的“便宜”出现时,敢于大胆介入的投资者就没几个了。

  总之,“表面便宜”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多少“便宜”,也不会为你的投资带来多少保险,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只有找到那些真正被低估的便宜的股票,才能为你带来真正的“便宜”。

  投资箴言:

  “便宜”并不是那么好占的,在投资市场上尤其如此。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要只看重产品表面上的“便宜”,只有寻找到真正的“价值洼地”,才能让投资者占到便宜。

  交易并非越多越好

  2007年,洪小姐投资了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三只基金,2008年,市场行情不好,洪小姐就赎回了其中一只。另外两只,虽然没有亏损,但为了以防万一,洪小姐经过考虑后将其转成了货币型基金。但没过两个月,洪小姐又将这两只基金转成了股票型基金。结果,这一番折腾下来,不仅没有达到赚钱的目的,算上手续费,洪小姐还亏损了一些。

  但洪小姐的同事刚好与她相反。她的同事有几只基金有一阵子也跌得很厉害,最惨的一只跌幅超过了45%,可是在这两年内她一直放在那里,从来不操作,现在不止是翻本,而且还获利20%以上了。

  某媒体的财经记者小张也遭遇了这种情况。几年前,正在读书的小张和同学们开玩笑说,将来一定要寻找增长十倍的投资产品。可从毕业到现在已经五年了,还是没找到。小张心想,或许这种投资产品根本就不存在吧!可这种情况却被小张同桌的母亲碰上了。小张同桌的母亲七年前买了泰康人寿的一个投连险,一直保留了七年,现在账户单位净值已经从1元上涨到了10.777元,真的是十倍!

  和洪小姐一样的投资者相信不在少数。这些投资者都喜欢短线交易,进进出出热闹异常,结果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白白交了多笔申购赎回费,收益却并不理想。

  以基金为例,在2003年的基金赎回浪潮中,一部分基金持有人出现了恐慌心理要求赎回,另外一些投资者则担心大额的赎回会令基金收益下降,所以也步入赎回者的队伍中。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自己重新申购的那些基金比自己当初赎回的时候,价格高了很多。这样一来一去的申购或赎回费,再算上价格差,至少1.5%收益率打了水漂。

  再比如说,在股票投资市场中,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是常见的事,不少人也曾经买到过涨幅非常大的股票,但却很少有人最终取得的收益率能超过这些股票的收益率,就更别说像前述的那位阿姨一样,能获得10倍的增长率。事实上,纵观股市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战线被拉长六七年的话,有些股票的涨幅是惊人的,比如说,贵州茅台(600519)从2003年到2010年短短7年间,其股价上涨了30倍,苏宁电器(002024)自2004年上市到2010年,股价上涨近60倍。换而言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只要你一直持有这些股票,或许十年过后你就会有2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

  反观投资市场上的大部分投资者,虽然大家总是念叨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但人性的弱点导致很少有人能在实践中履行这样的理念。不管是哪种投资产品,都习惯于频繁交易,在一次次交易中抬高了自己的交易成本,也在一次次的交易中丧失了大幅增长的机会。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有多余的闲散资金,也没有特别刚性用途的,那么,就选择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投资产品,熬上十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坚持长期持有。十年后,你会发现,你所持有的产品也有可能达到10倍以上的涨幅。

  投资箴言:

  交易越频繁,获利的机会就越小,能够长期持有的人,才能在投资市场上获得真正的大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