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德炉鉴赏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17

宣德炉鉴赏

来源: 博宝网  时间:2009-02-18

  宣德炉铸于明代宣德年间,它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的奇葩。

  明代宣德年间,暹罗国(现在的泰国)国王剌迦满蔼进呈一批优质的风磨铜給宣德皇帝,宣德便决定用来铸制香炉,派工部官员监造。并参照历代铜器、瓷器中的精品样式,铸制出鼎炉.鬲炉.敦炉与钵炉等百多种款式,可谓洋洋大观。

  宣德炉以风磨铜为主要原料,配以金.银.锡.铅等多种材料精工炼制而成。普通的铜器经过四次提炼已属优质,而宣德炉至少经过六次提炼,最精者反复提炼达十二次,实属空前。

  在宣德炉的表面装饰工艺中有鎏金、渗金.与嵌金等多种。鎏金也就是镀金,它不仅可以装饰器表,而且由于黄金具有化学性能良好,不易氧化的特点,所以对铜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鎏金首先是将黄金的碎片溶解于汞中(汞即水银),制作成泥膏状的金汞合剂,俗称金泥。然后将金泥均匀地涂抹在铜器的表面,在火上烘烤,使汞蒸发而黄金则粘附于器表,形成保护与装饰层。渗金系用黄金碎片置在器表上,以火烘烤,再涂水银熏擦,使金片附于器表,形成金片或金点装饰。嵌金俗称错金,嵌金系先用刀具在器表上刻出纹饰的凹槽,然后镶入金片或金丝,再用错石打磨、抛光,使金片或金丝与器物表面浑然一体。

  宣德炉的颜色繁多,其中较多的是褐色、栗色和棠梨色。由于它既有绚丽多彩的色泽美,又富于古朴典雅的形式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宣德炉原是为郊坛.太庙所铸之供炉,用来祭祀神祗、祖先,亦有颁赐寺观使用。崇祯年间因社会动荡,内库空虚,崇祯下令将库藏历代铜器发交宝源局熔毁改铸钱币,宣德炉亦在劫难逃。所以,传世的宣德炉极为稀少。

  宣德炉的仿品和赝品都很多。所谓仿品是只仿其器形而不仿其器款,赝品则不但仿器形,而且还仿器款。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是吴邦佐,他是负责监督铸制宣德炉的官员,宣德炉停铸后,吴邦佐即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铸造。他所铸之炉精巧典雅,可与宣德炉媲美,其器款为篆书“琴书侣”。

  由于宣德炉驰名中外,欣赏铜炉者都喜爱宣德炉,作伪牟利者亦专注于宣德炉的伪造。现在传世的所谓宣德炉,绝大多数是赝品,其铜质不精,制作粗糙,造型拙劣。

  宣德炉的特征是铜质优良,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纹饰精致,工艺精湛。器款在外底正中,为刀刻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器款的“德”字心上缺少一横。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透雕云龙纹宣德炉与鎏金象足宣德炉。

  

 

  

 

  透雕云龙纹宣德炉(图一)通高30厘米,宽31厘米。横截面为圆角方形,子母口,折沿,束颈。鼓腹,口沿与腹部之间附对称的变体螭形耳。下有四只弯曲的竹节形足。高挺的圆角方盖,有方形菌状钮。盖与钮部饰透雕云龙纹,盖接近钮处饰一周莲瓣纹,腹部饰二龙争寿纹,盖边.钮边.口沿及底边沿饰竹节纹。外底正中刻阳文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图二)透雕云龙纹宣德炉制作精细,纹饰精致,造型古朴典雅。

  鎏金象足宣德炉(图三)通高33厘米,口径20厘米。直口,平沿向内延伸,口沿上有两只立耳。颈部向下收缩,敛腹,下有三只象足。器体表面鎏金,足为象头形,以象鼻支撑着地,象头上饰涡纹带。外底正中刻阳文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图四)鎏金象足宣德炉制作精巧,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宣德炉是明代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杰出的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