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镰(原创) - 栗水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昵称1501563 2010-12-17

火镰(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6-03 17:26:18 阅读222 评论38   字号: 订阅

顾名思义,火镰,肯定与火有关。火镰,肯定与镰相似。

 火镰 - 栗水居士 - 白河蜗居博客

火镰,是1950年以前普遍使用的一种取火工具。在教科书中,只有讲钻木取火的故事,没有用火镰取火的记载。但在民间用火镰取火却相当普遍。我小的时候还曾经偶尔用过,到了文化革命开始,工厂里停产都去搞“文攻武卫”闹革命,市场上连二分钱一盒的火柴也买不到,人们才又从角落里、废品堆里找到已经丢弃的火镰,应付着日常的用火,渡过了那个没火的时代,而我也学会了使用火镰。后来,装汽油的打火机开始普及,人们才把火镰又重新丢进了废品堆里。到目前,这种东西恐怕已成极难找到的稀世珍宝,年轻人更是听也没听说过、见更难见到的奇缺之物。

火镰打火,由四件物品构成。

一是火镰。它有一个像镰刀背部那样弯曲的凸面,后部用皮革镶嵌,钉有金黄色的大铜钉,这是我见过的装饰最豪华的火镰。这种火镰还可挂在长长的烟袋杆上,成了除烟包以外的又一个重要饰物。我见得最多的火镰,可没有这样豪华,只是一个扁扁的、平平的、两面都凸出的一个用铁打制成的器物。它大约有10厘米长、3厘米宽、不到1厘米厚,两边窄、中间宽、弧形凸起的铁片。就这么简单的铁器,成了取火的主要工具,也成了厨房的必备之物。

二是火石。那时市场上有专门出售的火石,比大枣稍大,颜色微黄褐色,还有些半透明,很坚硬、很细腻,带有较锐的棱角。如果没有专用火石,随便找一块白色的、较硬较细的石头,把它砸出棱角来也可使用。打的时间长了棱角磨下去了,就不容易打出火来,用锤子把石头敲下一块露出棱角还可继续使用。

三是火纸。看资料别的地方有用艾叶、蒲绒等做火绒的,而我们这里是用火纸做火绒,即平常清明节上坟时烧的那种草纸。把草纸反复折叠,弄成约有指头那么粗的扁平长条就行。这东西叫“纸媒儿”。先把纸媒儿用火烧一下,再把燃烧的纸媒儿小心插入稍粗一些的竹筒内使它熄灭,使纸头碳化变黑一截备用。

四是竹筒。竹筒是用内径比纸媒儿稍粗一些的竹子做成,长10厘米多一些,一头有节,一头是空的。把燃烧的纸媒儿小心插入竹筒使它熄灭,使纸头碳化变黑备用。竹筒的作用一是使纸媒儿缺氧熄灭,二是保护碳化易破碎的纸媒儿头免被碰坏。只有经过碳化的纸媒儿才能接受火镰敲出的火星取出火种。碳化过的纸媒儿很脆易碎,经不起碰撞,所以每家都做有多个竹筒和纸媒儿以防不测。

打火时,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火石,找一个有棱角的地方,用拇指把经过碳化的纸媒儿压在火石上,纸媒儿离火石棱角只有1毫米,只要在火镰敲击火石时不碰着纸媒儿就行。右手拿起火镰,几乎平行地用火镰凸起的那面快速向火石擦去。只听“锵”的一声,火星就顺着火镰挥动的方向喷涌而出,就像现在看到切割机切割金属时火星喷出的样子,只是比较短暂量少而已。这时,有个别火星会逆势而上,溅落到经过碳化的纸媒儿上,立刻就会形成火点儿燃烧。如一次没有燃着纸媒儿,就连续敲打多次,直到纸媒儿点着为止。有时因为火石棱角使用太久磨秃了敲不出火星,就要换一块新的火石来继续打火。

纸媒儿只要一燃着,就得赶忙拿起,用嘴把它吹旺吹大。但这还不是明火,不能用来抽烟、点灶火。把火吹旺后,吸一口气继续吹,等到把火吹得明亮亮的程度时,突然把舌头向前一伸堵住口风,纸媒儿就会立刻变成明火燃烧起来。等点着烟袋、灶火后,把纸媒儿装入竹筒,取火过程才算结束。

在没火柴的那段时间里,只要听见哪家传出“锵锵”的打火声,就知道这家饭菜已准备停当,准备生火做饭了。不一会儿,烟囱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再过一会儿,饭菜的香味就飘了出来。等到熟练了,就是半夜里需要点灯,摸黑拿出这四样家具,照样能取出火来。当干活休息时,有一个人取出火镰打火把烟袋点上,运足气力深吸一口。别人也会立即掏出烟袋,把烟锅挖满一锅子烟叶,用大拇指摁实,两人把烟锅对在一起猛吸一阵,就又点着了一袋烟。不一会儿,抽烟的人就都抽上了清香的烟叶,开始边抽烟,边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唠嗑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