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郫县经验” 看政府职能转变

 十年磨一剑88 2010-12-18

本报记者 李影

10月29日,郫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大幕在郫县开启。

转变政府职能,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使政府在履职中更加注重公共服务。

其实在郫县,有关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早在2006年就开始试点。

从2006年起,我市将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郫县进行了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以公共服务均等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通过服务外包,将公共服务管理环节和生产环节分离,从而简化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管产分离”和“政事分离”;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事业单位人员有序分流。

四年来,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改革的成效广受好评。多方乐见的改革试点,也为郫县下一步深入改革传递了勇气和动力。

已经进行四年的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使郫县在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上领先了关键一步,此次改革更是一脉相承。围绕我市对区(市)县机构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郫县提出“三个转变”的目标,力图通过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在全市率先开展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

【改革试点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结合。】

政府规模的大小,关键在于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以郫县为例,在2006年以前,从动物防疫到街道清扫,从公厕管理到绿化养护……向社会提供的每一项公共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由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亲力亲为、全面负责。

这样一来,一方面,政府从事公共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越来越多,截至2006年,全县共有包括蜜蜂管理站、良种示范农场在内的473个事业单位,其中财政供养在编人员8000多人,长期聘用人员3000多人,财政开支逐年增加。

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事业单位人员缺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的内在动力,并没有提供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群众心中颇有怨言。

2006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郫县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

改革,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结合。

针对以往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大包大揽、越位、错位、不到位的现象,郫县大胆实践,打破无限政府的传统观念,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将公共服务分为公益性、经营性、福利性三种类型,按照政府主导、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多元化的理念,大胆地将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环节从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中剥离出来,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让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市场竞争参与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实现公共服务管理与产品生产主体分离。

新的职能定位,促使政府从注重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公共服务为主,从服务产品生产为主转向服务监督管理为主,从政府单一服务主体转向多元服务主体参与。例如,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等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在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前提下,由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对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其他类型的公共服务,则由政府外包给社会专业组织,通过市场购买实现公共服务管理与产品生产主体分离。

现在,在郫县,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直接承担的农村公共卫生保健、群众文化活动、动物防疫、城乡环卫、殡葬服务等20多个领域的服务项目,先后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将其外包给全县多个社会组织。

B郫县改革试点

为全国提供了很多的经验

【郫县进行的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政府转变职能是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大齿轮,部门机构整合是小齿轮。

试点改革中,郫县按照一事一机构、城乡统筹、服务下沉的原则,对服务体系的机构和人员、职能职责、信息资源等进行了整合。

改革,最先从农业部门开始,将农工办、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合并而成立农村发展局。涉农专业服务站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按产业布局和工作量设置,直接延伸到基层一线和重大产业化基地。

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基础上,郫县又出台相关政策,为谋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核心,对职能萎缩的事业单位全部撤销,从事公共服务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向市场,负责监管的事业单位予以强化。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后推向市场,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服务工作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服务人员由服务对象定期进行社会评价。

过去,全县1000万头畜禽疫苗注射工作全部由畜牧片站承担,由于人少工作量大,服务质量根本无法保证,镇、村和工作人员都有意见,群众更不满意。现在,此项工作由社会化服务组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后,县财政只花了过去一半的钱,不但每次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用经济杠杆的市场手段引导事业单位人员有序分流,通过‘养事’来‘养人’,不仅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人员的分流,而且还激发了他们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的动力,也为财政节约了一大笔钱。”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4年时间的改革,郫县共裁减事业单位184家,分流人员4000余名,平均每年为财政节约人头费高达1.2亿余元。

郫县进行的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认为,郫县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其在实践中创造了非常新鲜的经验,对全国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值得推广。国家行政学院纪委书记杨文明说,郫县改革试点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用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来带动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各方面的改革,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C把涉及便民惠民的

改革进行到底

【通过“全额保障+严格管理”的办法,切断了个人收入与单位经济收入的直接联系,使医疗机构乱收费、医务人员开“大处方”、滥用药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郫县的改革,远不止于此。

从2007年开始,郫县将基本医疗服务纳入“福利性服务”范畴,对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镇公立医院,由差额补贴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拨款方式实行“以事定编,以编核费”的办法。

编制部门根据镇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服务人口的数量,核定所需人员编制,实行“以事定编”。财政部门按人员编制保证了人员工资、政策性补贴、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单位缴费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社保补差部分,纳入了预算管理,实现 “以编核费”。

与此同时,卫生局设立医管中心,对下属医疗机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与卫生局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从体制上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完善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支付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强了财务监管;建立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加强了医疗服务价格的监控;建立绩效考核、以绩定酬激励机制,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郫县的改革,通过“全额保障+严格管理”的办法,切断了个人收入与单位经济收入的直接联系,使医疗机构乱收费、医务人员开“大处方”、滥用药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也从根本上纠正了一些医疗机构“赚钱养人”的作法,使屡禁不止的乱收费现象变成了“零投诉”、“零查处”。

而对老百姓来说,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看病费用明显降低了,过去在镇卫生院看个普通“感冒”至少要花上三四十元,现在只花十多元钱就能治好。

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郫县将把这项便民惠民的改革进行到底。

根据郫县的改革思路,作为政府机构改革配套举措之一,接下来,郫县全县的公共卫生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将与镇公立卫生院整合,在镇公立卫生院挂镇公共卫生所、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牌子,设置计划生育专科门诊和医疗保险办理窗口,配备公共服务专职人员,同时不再保留镇计划生育技术服站和镇公共卫生所。对此,郫县编办有关负责人为我们描述了今后的便民生活:“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也可以享受‘一站式’报销,看门诊的话,直接刷卡就可以;住院的病人,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就可以报账”。

D新一轮改革

力图实现“三个转变”目标

【改革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享受到距离最短、效率最快的服务。】

自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以来,成都市始终强调,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和人员精简,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亦是郫县此次改革的核心。

有关负责人将郫县的改革目标概括为“三个转变”,即政府职能转变,组织机构转变,服务方式转变。

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在乡镇。“过去,乡镇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上;以后,要更加重视民生,逐渐把经济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改革要求,将逐步降低对乡镇经济指标的考核权重,取消对财政税收、招商引资的考核,采取委托执法或延伸县级有关部门行政执法权到乡镇等办法,来解决乡镇的行政执法问题,使乡镇政府履职中心真正转移到强化公共服务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职能的转变,必然对承担相关职能的组织机构提出新的要求。

在部门调整上,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推进“大部门”改革。例如,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人畜共患疫病防治方面共同管理的事项,由县卫生局牵头负责;整合农机、农技、畜牧、林业、水务片站,实现办公场所统一、管理办法统一、运行机制优化;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将各主管部门的投资管理职责和机构并入发改局,成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将各部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代理业主职责和机构并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公共服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全面清理政府部门职责,将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事项转移出去,将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等具体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承担。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各镇只设一个事业单位,承担本辖区的公共服务管理工作,除特殊公共服务产品外,各镇其他公共服务组织按照服务监管与产品生产分离、养事不养人的管理机制运作,不再建立新的事业单位。

转变服务方式,让该下去的人都要下去,使为民服务的渠道更畅通。在职能向下延伸的基础上,镇村两级建立统一规范的便民服务中心,民政、残联、计生、户籍、教育、卫生、文化、城乡建设、城乡管理、交通服务、农村产权交易等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事项,全部入驻便民服务中心。

改革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享受到距离最短、效率最快的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