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老建筑的新形象

 jxfshch 2010-12-19
工业老建筑的新形象
——设计宝钢大舞台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宝钢大舞台工程运用了多种适宜技术对原有工业厂房进行更新改造,以敞开景观式观演场所为各国家馆、各省市馆等的开馆日庆典及表演提供场所。设计遵循绿色建筑标准,采用多项适宜技术,突出架空与敞开处理,尽可能地保留旧厂房的结构体系,并根据新的功能需求作出适应性改造;设计强调新旧对比,将结构表现与建筑造型相结合,塑造出工业历史建筑的新形象。
  原上钢三厂的特钢车间位于世博滨江公园绿地之中,沿黄浦江横向展开,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钢铁厂房,具有近60年的历史,有很强的工业建筑特色,记载着上海城市发展和演变的印迹。世博宝钢大舞台就是以原特钢车间为基础改建而成的,属临时性建筑,是一处具备3500座规模的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大舞台可以承担各类主题演出以及一些非主流的综艺表演,包括各国家馆、各省市馆等开馆日的庆典及表演,以及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天天演”活动等,同时为世博公园提供了一处可供观赏、休憩、娱乐的场所,从而完善了世博公园的功能。
  基于主体建筑的旧建筑改造意旨,基地内环境的营造更侧重于对工业遗址进行重新设计、挖掘,重塑场地活力,为工业遗址添加了新秩序、新要素和新符号。这里不存在传统园林中让我们习以为常的“完整、完全与完美”,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变化与自由”。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保留原厂房建筑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作适用性改造,将结构表现与建筑造型完美结合,塑造工业历史建筑新形象。在满足改建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充分结合与利用原厂房结构,形成新的改建结构,在降低施工难度,节约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也方便了世博会后的拆除。例如,为了符合观演空间视线的要求,去除了原主厂房的4根钢结构柱;利用原有钢平台,搭建二层平台容纳主要功能空间等。改建中充分尊重工业建筑的历史原貌,对原有钢柱、混凝土柱、屋架、钢平台表面的处理仅以除锈、清洗为主,而不改变其原有材质与色彩。对新增构件以轻质、可重复利用为原则,并通过色彩、构造等手段与保留结构明显区分开来,体现可识别性原则,以反映历史的更新过程。所有必须拆除构件均力争能在改造过程中予以使用,体现可持续原则,并充分表达工业文化的传承性。
  设计将观演、展示、休闲等主要功能空间设置在二层平台,划分为大、小两个观演空间。舞台采用半岛式,后部设置电动门可打开,演出时可将黄浦江作为舞台背景,使观演空间能适应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底层采用架空形式,设置演出准备区、设备区等辅助用房。将室外绿化、水系延伸至底层空间,使景观充分渗透至建筑内部。除舞台、道具间及辅助配套用房封闭以外,观演空间全部敞开,使建筑空间获得充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与环境融为一体。
  宝钢大舞台是一个以开敞空间为主的公共建筑,兼之其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设计充分运用生态设计技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来体现改造建筑的绿色主题。例如,在建筑的屋顶和西、南立面设置了种植绿化以隔绝夏季的太阳辐射热,从而降低表面温度;在入口空间和南侧种植,墙面局部采用水喷雾系统,缓解局部环境温度;在主观众区上部设置直吹座席的风管送风系统,将取风口设在比较阴凉的架空层下部等。适宜有效的技术手段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可持续理念,展现了“生态世博,绿色世博”的主题,而且也造就了一处舒适、实用、开放的公众聚集空间,与新建的世博演艺中心形成错位互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