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应该怎样言行身教

 昵称5178350 2010-12-19
培养孩子是件不轻松的事。但是当孩子成功时,家长会发现自己在工作、生活和社交诸方面也同样获得了成功。 AA中华女子学院学报键。认为合格的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养方式、丰富的教育知识、教育孩子的基本能力、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家庭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区域;家庭生活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生活方式);家长素质等。经过大量的研究,人们逐渐趋向于一种共识:家长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说,在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家庭因素中,家长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为什么说家长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实施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长期全方位的教师。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自然而然、不可选择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出生之前就开始了,父母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终生教师。家长不象学校教师那样随孩子年龄的增长、班级的变换而变换,家长作为孩子的教师是不可替换的。即使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也不可因离异而放弃对孩子教育、抚养的义务,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教育不仅是最早的也是终生的。家长作为教师,他们的职能是多元化和全面性的,他们不仅要照顾儿童的生活,而且要承担起对子女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任,这是区别于其它教师的特点。

其次,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者、执行者,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与教育机构的教育相比,有较大的独立性和随意性,受家长影响较多,受社会监督较少。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再次,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与专门教育机构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是非正规的教育,生活中的教育,具有随机性和渗透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家长作为孩子经常、直接的模仿对象,他们和孩子的每一次交往都是在教育孩子,其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可以说,家长素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败。

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那么,合格的家长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家长素质,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家长本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文化水平、品德修养、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些可称为家长的一般素质。家长的一般素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又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的基础。家长的特殊素质指作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家长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一定的教育能力等,它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和质量。在此主要谈谈家长的特殊素质。

一、家长应有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

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即使在离异后,父母双方仍应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因此,抚养教育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抚养教育子女不仅是法律行为,更是一种道德行为,家长应认识到,抚养教育子女不仅是家长对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家长应明确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应以各种理由如工作忙、孩子发展不理想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子女教育的义务。特别是教育子女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钱财、克服种种困难等,家长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操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是社会赋予每个做父母的神圣职责,每个父母都必须尽力承担起来,这是合格家长的首要条件。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多种研究表明,家长的教育观念,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关键。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与教育观。家长要认识到:

(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人才观包括家长对什么是人才和怎样成才的认识和看法,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重点。目前,许多家长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理想的目标,对孩子期望过高,在教育上出现了重智轻德的倾向,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作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分工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成才的途径是多样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成就大业以一颗平常心教育孩子、看待孩子,在鼓励孩子胸怀大志、奋发向上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成才。

(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家长的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孩子和自己的关系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动机和教养方式。家长应认识到孩子虽经你而来,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家长和孩子之间不仅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长应把孩子看作是国家的公民,民族的未来,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理智地因材施教。而把子女看成是附属品、私有财产的家长,在教育中往往忽视孩子的独立性,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感情用事,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采取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

(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长的儿童观指家长对儿童的权利、地位和儿童发展规律的看法,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方式。家长也许并不很明了自己的儿童观,但每个家长对儿童及其发展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而这看法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作为家长不仅要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成人的发展规律,更要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区别于其它儿童的特点,即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要允许孩子以其自己的速度成长,不要盲目攀比,对孩子有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过高的要求只会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失败感和挫折感,与家长的愿望会大相径庭。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水平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健康发展。

(四)教育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

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职能的看法,它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克服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认识和对子女放任不教的错误做法。但是家长也不要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万能的,而忽视儿童发展的规律、水平,盲目的超前教育、拔苗助长,这同样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只有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育要求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总之,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家长往往普遍重视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忽视端正自身的教育观念,这种治标不治本、简单照搬他人做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家长来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科学、灵活地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

三、应有科学的教养方式和丰富的教育知识

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

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概念、自尊、品德、成就动机、亲社会性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均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影响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父母自身的特点,如父母对待生育的态度、做父母的期望和准备婚姻和谐程度、父母的受教育背景;二是子女的特点,如子女的性别、气质和性格特点等;三是父母所处的社会环境,如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自然与物理环境等。正是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即在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和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千差万别的。但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存在着某些共同特点,研究者运用直接的观察、调查和访问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感情:接受——拒绝;控制:限制——允许这两个维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结合表现为不同的教养方式。高情感和低控制构成我们常说的溺爱,而低情感和高控制构成我们常说的专制等。在揭示出不同的、区别明显的教养方式的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了各种教养方式和儿童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父母过于专制(低感情、高控制),孩子易形成怯懦、盲从、消极、不诚实,缺乏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征,或走向另一极端:顽固、冷酷等。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无所要求)的家长易使孩子形成任性、利己、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不合群等特点。过分保护(高情感,高控制)的家长易使孩子形成依赖、被动、胆怯、不善与人交往等特点。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易使孩子养成两面性,好说谎等特点。只有民主(适度的控制,适度的爱)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独立、快乐、大胆、善于社交、能与人协作、有安全感、有毅力的孩子。虽然对教养方式的众多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众多的教养方式中,适度的控制和适度的爱是最理想的。因此,我们提倡家长经常反思、检查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并从影响教养方式的诸多因素入手,分析造成不良方式的原因,改进不足,努力完善自我,让孩子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家长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一方面,可满足子女的求知欲望,树立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威信,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为子女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榜样。另一方面,家长的文化水平又影响着他对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但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等于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文化素养。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父母“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没有能力和办法去应付、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家长除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外,还必须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有选择地掌握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各种知识,如儿童心理学、生理学和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

当然,各种知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地从书本、从生活、从教育实践中学习、积累,以胜任家庭教育的任务。

四、要有教育子女的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运用教育知识解决、处理家庭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解决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有一些基本能力应是家长必备的。

首先,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只有对子女有全面、客观、清楚的了解,才能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才恰当,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子女,家长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恰当途径和方式去了解孩子。首先,家长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尊重关心孩子,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这样孩子在家庭中可以真实地表现自己,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条件。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洞察孩子的情绪,经常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谈话,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谈话时要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启发孩子谈话的积极性,谈话时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少讲多听,重视孩子的见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家长要心平气和,避免盘问、指责、训斥性的谈话。总之,与孩子谈话也是一门艺术,充满爱意地关心孩子,倾听并尊重他们的见解、想法,是进行有效谈话的条件。

其次,家长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子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正确地分析、判断,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也体现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首先要掌握全面的情况,并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不要急于解决。由于发生的问题各不相同,在问题的解决中关键在于根据孩子、家长的特点,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冷静、慎重、客观、全面,切忌急躁、片面,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

五、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教师和孩子直接、经常的模仿对象,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原则。因此,家长具有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它不仅为孩子良好品德、性格的培养提供了榜样,也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孩子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的家长,从原则上讲应具备人类的一切美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勤奋、好学、诚实、正直、勇敢、乐于助人、待人有礼貌,并有开朗、热情、自信、乐观、自制等性格特征。特别是家长面对的是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少年,他们的模仿性强,自制力较差,就更需要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行,具有教育理智。缺乏教育理智不仅与家长的性格特点有关,也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因此,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时刻想到自己肩负的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和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也是克服家长教育中溺爱、专制、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等不理智行为的重要条件。

总之,家长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家长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努力。如果说教育知识的获得、教育义务感的培养可以在做了父母之后才去努力,那么,良好的性格、品德等直接、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则不是成为父母之后才形成的,由此可以说,合格的父母应从小培养。所有的家长应明确,孩子的发展是不可等待的,也是不可重复的,因此,为了孩子,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努力完善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