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人和小孩(上)

 名子? 2010-12-20

大人和小孩(上)

(2009-06-03 10:10:45)

 

有大人和小孩的分别吗

 

天下有大人和小孩的分别吗?如何判断你是大人他是小孩?判断一个人是大人或小孩并不是从体型和年龄上,圣人判断大人和小孩的标准和你不同。在圣人的眼里,在人类没有觉悟之前都是小孩,不存在大人。你观察一下社会群体中的所谓的大人和小孩有什么不同?在本质上他们完全一样。有情众生的“觉”都一样,而所谓的大人和小孩的念头有什么不同?他们相信着同样的信念——小孩的信念是我们所谓的大人所给的,而通常一个小孩又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他完全接受,因而在实际上,你教给他什么他就相信什么——小孩的信念就是大人的信念——因而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人本质上讲,一般所谓意义上的大人和小孩完全一样。

 

我们都是小孩

 

我们都是小孩,因为不管看起来你八十岁和她五岁,你们头脑里装的基本信念相同。比如,一个小孩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喜欢我”,长大后你说“我的同事们应该对我好”;一个小孩说“幼儿园的阿姨应该爱我”,长大后说“我妈应该爱我”;“某某小朋友是个坏蛋”,长大后你说“谁谁不是个好人”……,成人的信念和小孩的信念有什么不同?只是那信念附着的事情稍有不同而已。有相同信念的人都是同龄人。瞧瞧我们分别开来的大人和小孩在本质上有什么不一样?他们都在为获取爱、认同和赞赏而努力呢。我们都是信念的奴隶,我们都在无明中被念头所掌控;因为从没有考察过念头,相同的信念与念头遮住了我们相同的觉。我们一样无明,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小孩就是身体矮小的大人,大人只是身体变大的小孩。从小孩到大人,我们变化的仅仅是“外在”——身体,而我们的里面——那心及其信念完全一样。所以不存在大人和小孩的分别,我们都是小孩,都还在心灵的幼儿园中没毕业呢。

 

你比小孩多了些什么?

 

假如大人和小孩是不同的,那看起来的大人比小孩多了些什么?在我看来,只是大人比小孩拥有更多的信念、教条或概念。大人比小孩多了些什么?概念。概念把心变成了头脑,概念使心从它本来的样子中分离开来。一个人拥有更多的概念是件好事吗?嗯,以我来看,谁拥有并相信的概念越多,你的心就离他本来的样子更远。

我们常常说小孩的心灵是纯净的,小孩非常单纯,为什么?因为他们心灵中的概念较少。一旦等他拥有了和你相同的概念并相信了它们时,他就变成了你;小孩就不再是小孩,即使他身材仍然矮小,年龄只有十几岁,但在本质上,他已是所谓的“大人”了。

 

早熟的小孩

 

这个社会盛产“早熟”的小孩。所谓早熟,在真正意义上并不是指现代的孩子们从饮食中摄取了更多的激素,而使他们月经或遗精现象提前发生就叫早熟,而是他们的思想上。因为教育的激进模式,像给孩子增加身体的营养一样,家长们疯狂地在往孩子们的头脑中装载他们认为的知识和概念,这使现代的孩子不仅身体早熟了,那心念更早的早熟了。早熟是一件好事吗?你熟的早你衰老的早。心灵的早熟事实上是一种心灵的老化,当柔软洁净的心被过早的装入更多的概念时,它已经提前开始变得僵化和失去其本性了。

让小孩迅速的变得像“大人”,是一件好事吗?看看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吧,我们比孩子有更多的苦和恼,让孩子们尽早的变得像我们一样,那意味着在让他们尽早的品尝和我们一样的生命苦恼。家长们怕自己的孩子如果头脑里不装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概念和技能,将来会被社会所淘汰或不能适应,你确定真会那样吗?你能够预见很多年以后你孩子以及社会的状况?……那分别是你自己当前恐惧心的反应,你只不过是在利用孩子使你自己变得有“安全感”一点罢了。在无知之中,你把孩子变成了你为获取自己安全的工具。当你是一个无知的父母时,你的小孩在你的内心深处已经不是小孩了,他只是你内在的一个可被你、正被使用的一个符号而已。无明使人类对动物们更蠢和做着更多伤害别人的事。

 

谁跟谁学习?

 

我们常常教导一个小孩说要好好的跟大人们学习,到底是谁应该跟谁学习?如果要让他们跟你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你的恐惧?挣扎?或像因恐惧而逃避似的努力工作?为获取爱的辛苦?为求得他人认同时的努力?为得到别人的赞赏所做的多余的事?你让孩子学习,到底叫让他学习你什么?你身上哪些是他可以学习的?你是否曾经盘点过这些呢?

在对付人类的困难、新情况、新问题,相反,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应该向小孩学习。在一个小孩还完全未被信念、成人的恐惧、教条污染之前,他们生存的智慧和能力就是我们学习的呢。在概念示占据我们的心之前的样子,才是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呢,如此一说,我们的老师实应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我们自己。教育人者恰应向被教育者学习。我们强调说,学生们老师学习,老师向谁学习?在我看来,老师不是向老师的老师学习,而应向他的学生学习。只有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我们身上有着很多的“有”,孩子们身上有着很多的“空”。我们在给予他们我们自己的“有”时,来把孩子身上“空”的部分拿回来放在自己的心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教学相长,空有互为的端尾循环。如此你的心智才具有生命力,否则,你必枯竭。一个人生命的活力不取决于他生命中“有”的部分,而取决于他生命中“无”的部分。“有”是死的,“无”才是活的,你身上的“有”越多你越没生命力,而你存在中的“无(空)”越多你越有生命力。注意向孩子学习,孩子向我们的“有”要知识,我们向他们的“空”学习智慧。

 

傲慢出于无知

 

所有的傲慢都出于无知,那不知道的人把一点“知”当成全知,所以他升起了巨大的傲慢。似乎是他的无知越多,他的傲慢和自我感就越大。无知是狂傲的土壤,看看人类的蠢事不都是那些傲慢加无知的人干出来的吗?在战争、政治和国家政权、宗教等领域都是那样,来看看你的家庭中你是如何对待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的吧,你的傲慢和无知也侵占了那块地方。

 

你的小孩比你知道的少?

 

人确定你的小孩比你知道的少吗?在真相上,就在当下,人人都拥有相同的存在。在真相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拥有一觉一念;在幻象场面,我们都拥有相同单位的时间、空间。你比你的小孩拥有的多,真是那样吗?这显然是谎言,如果你觉得你比你的小孩拥有或知道的多,显然你的错觉或幻觉比他厉害。人人都拥有相等的智慧,所拥有不相等的是你对智慧的窥见——那遮住智慧心的幻象多少不同。

 

成人的傲慢和无知

 

成人的傲慢和无知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表现之处,就是他们在对待小孩的时刻和态度上。他们把自己当成知,当小孩当成无知,瞧瞧,这傲慢与偏见有多大?这种傲慢与偏见正显示他们才是真正的无知呢。回顾一下你是如何对你的小孩说话的?当你教育他时你是什么态度?你是不是一副我知道、我懂、我是老师的心态?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给别人说话,恰是那个人最不是老师的时候。真正的老师没有“老师”的概念,他绝对平等的与天地万物交流,当然,他的眼里不会有学生。一个眼中没学生的老师,他成为了真正的老师。身份是老师的人,注意不要让“老师”这个词汇变成傲慢与无知的代名词,来保持一个真正老师的品质。

 

童话和神话

 

因为人们的无知,人类总是不是活在童话里就是活在神话里。在没有觉悟之前,谁曾活在如实的现实存在中?没有觉悟的心总是在梦里从这极跑到那极,又从那极跑到这里。犹如在梦中虚幻的荡秋千一样,他们总是从二元世界里的这边荡到那边:从此岸到彼岸——从好到坏、从坏到好,从对到错、从错到对;从善到恶、从恶到善;从痛苦到欢乐、从欢乐到痛苦……。

童话和神话都是梦,当你在这边时,你在童话的世界里;当你在那边时,你在神话的世界里。童话是孩子的神话,神话是成人的童话,在没有醒来之前,他们是一样的。有多少人正活在如来的世界?人们都在梦中教导觉醒,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真正醒来的人,你如何真正的教导别人觉醒呢?在梦中教导觉醒那不能导致真正的觉醒。

觉悟者所教导的觉醒才是真正的觉醒,那觉者的教诲就是走出童话和神话——你知道,当你走出童话和神话时,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了一个笑话。你发现了自己在童话中的幼稚和在神话中的狂妄自大,你发现你在那梦中为自己无端制造的痛苦……你会笑话自己,你会笑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觉悟就是从童话和神话的世界中走出来。走出童话和神话,将导致一个笑话的出现。因此,童话、神话和笑话,是一个觉悟在觉悟前后的发现。这使他开心得不得了。

没有觉悟的成年人教育小孩是,他们在把他们信以为真的神话加进那孩子的童话里,而告诉他,那是真理。而实质,童话、神话和笑话——都是你一个故事而已。我能够勇气地告诉你的小孩生命这一切都是个故事,并带着他活出你们的故事吗?

 

觉悟和平等

 

一旦觉悟势必导致平等。不平等只发生在未觉悟者的梦中。那平等是众生是“一”。在教育中,弥消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差别就是觉悟。一个看见家长和孩子是一体的家长是个觉悟的家长,一个看见老师和学生是一体的老师是个觉悟的老师。一个真觉悟者的眼光落在处处,而在处处他都看见平等。例如,他如果在医疗行业,他会看到病人和医生平等、疾病和健康平等、感冒和癌症平等、生和死平等等。觉者超越了“二”,因此他能看到每一种存在的“二”。了解存在的各个面向,使一个觉者无论如何走路都不会失衡。

无论着眼于何处,倘若你不能真实的看见处处平等,那么你没有觉悟。见证众生一体的心不可能还在某一处发现差别、不同,更不可能因此苦恼、愤怒或不平。在你教育你小孩的过程中,倘若你对他非常生气或愤怒,那么你没有一颗平和的心;如果你的心不平和,你就教导不出平和的孩子。如果你恐惧你就在教导孩子恐惧,如果你愤怒你就在教导孩子愤怒,你发现了吗?你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无语的教育。

家长们必须修自己的心,你必须去令自己觉悟和见证平等,否则,你就在把孩子带进二元对立矛盾痛苦的世界。如果你教导不出快乐的小孩,纵使你教导一个博士生,也是失败。家长们要注意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