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国考面试风格“取胜”之道

 蓬莱客人 2010-12-21
2010年12月5日,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招录公务员笔试拉开大幕,近70万考生走上考场,角逐1.6万个职位,竞争十分激烈。

  伴随笔试结束,面试自然很快展开。据最新消息,此次国考的笔试判卷、阅卷工作进展较快,成绩初评基本结束,即将进入复核阶段,最终成绩将于明年一月上中旬公布。

  对此,许多刚刚参加完笔试的考生都感到很难适应,因为经过激烈的“战斗”,考生难免感到筋疲力尽,想休息调整一下,等笔试结果出来后再准备面试。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是走向成功的好习惯。要知道,面试是综合性考察,通过举、止、言、谈的过程,参照有关标准打分。华图教育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许多同学平日言谈和行为举止既不规范,还缺乏自信。紧张时,或多或少有抓头发、挖鼻孔、摸鼻子、缩脖子、抠指甲、盯脚尖等小动作或表现随意,不拘小节,摇头晃脑,身子来回晃,用脚打拍子等不良习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训练,才能纠正过来。那接下来该如何准备呢?我建议从“着眼未来,立足全面,打好基础”等三个方面入手,围绕“得体表现和有效表达”两个重点,设计出适合自己的面试风格。

第一,着眼未来,就是要从根本提高认识。

  许多考生觉得自己考试时的状态很差,基本没希望,因此准备面试可能是白白耽误时间。其实,这是没有从根本上考虑问题。还有的考生认为笔试才刚结束,成绩不会很快发布,过段时间再开始面试准备也来得及。其实,现在的公考已经进入到科学、公正和高效的新时代,所有考生必须做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思想准备,提前进入备考状态,这样才能做到无论何种发生情况都能冷静面对,快速反应,取得成功。

  首先,公考的特点决定了考试成绩是我们考生无法准确估算的,因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分值会随着不同的题型有所变化,而《申论》是主观试题,估分的差异较大。因此,无论感觉好坏,都应该向最好的方面设想;其次,目前的笔试、面试时间衔接得越来越紧密,往往是笔试成绩公布,面试随即展开。如果不提前准备,到时各种事情一起来,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复习了。第三,我在这里所谈的面试复习准备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只是单方面对公务员面试知识或技巧的学习,而是基于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的基本素质来构造面试的复习准备。可能部分考生一时还不太明白,其实就是假设你笔试没有过关,但你总是要找其它工作,而找任何工作都需要面试。因此,必须提前进行面试准备。

第二,立足全面,就是从各个方面开始准备。

  有一些考生曾想过面试备考,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准备?因为笔试与面试的复习准备是不同。对笔试而言,所有考生的起点是一致的,即必须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因此,只要努力复习相关知识就可以了。但是,对面试而言,考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每个职位最终进入面试预选的名额要么是三选一,要么是四选一或者五选一,试想笔试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五的考生怎么会采取一样的复习备考策略呢?对此,必须要立足全面,从各个方面开始复习准备。首先,是了解外部情况。要明白自己报考的单位、部门、职位以及职责等情况,还包括近期工作动态、工作热点、发展历史、领导讲话等重要内容。要多学习日常工作的内容、性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与方法; 其次,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复习要点。比如,可以通过分析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面试的策略,综合管理岗位注意综合分析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以及加强对界定问题的训练;行政执法类岗位注意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把握原则性。同时,也可以从中提炼相关事例作论据使用。第三,总结整理自己的学习经历,专业特点,学习态度和取得成绩,从中提炼出自身亮点、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再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面试风格。第四,针对面试的程序、过程和标准提前进行了解和熟悉。

第三,打好基础,就是针对面试的环节进行基本功训练。

  面试是对特定的被试对象,在经过精心设计的特定场景下,以测试者和被测试者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评价被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根据录用公务员面试考察的要求,考生不仅要练习言语表达能力,更要练习非语言行为,尤其是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从上面表述中,不难看出面试与日常的谈话有本质的差别。谈话,我们大学毕业生好像人人都会,但这只是面试的基础,而面试则是在特定的场景,有限的时间里,针对提问者的要求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来完成上级考察的任务。公考面试是目前最科学、最完善的人才测评手段之一,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文件筐测试等,对考生的计划组织、综合分析、人际沟通、心理素质、言语表达等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