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农村工作的改革新风中,尤为明显的是网络。网络办公、网络问政、网络社区这些新的媒介方式已融入到南海相对传统的乡村之中,成为青年开展农村工作的得力助手。 在南海农村工作的改革新风中,尤为明显的是网络。网络办公、网络问政、网络社区这些新的媒介方式已融入到南海相对传统的乡村之中,成为青年开展农村工作的得力助手。 网络传递“织女情” “这几天要把这些自制的爱心感谢信邮寄到‘织女们’手中,再把这次活动所有内容放在‘Young·地带’上分享。”桂城大圩社区团支部书记唐文杰拿出一叠粉色的“爱心感谢信”,小心地分类。 这些精致特别的感谢信形态各异,有直立相架、墙挂相框及贴纸相框,都由粉色的卡纸制成,正面贴着受助者与围巾的亲密合影及装饰,反面是几行娟秀的感谢文字。 “Young·地带”(www.y-zone.org)是去年底南海建立的青年网络社区团建平台,与大家熟知的“豆瓣网”、“人人网”类似,实名注册后则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大家以不同的兴趣爱好组成圈子,在这个平台上“灌水、拍砖”,发布、报名、统计、分享信息。圈子的活动信息也公布在这个平台上,简单快捷地传递出去。唐文杰说,这次“自织围巾送温暖”的爱心活动一共买了70团毛线,11月14日,活动公告在大圩社区团支部圈子中一贴出,70团毛线不到几天全部被认领。 认领毛线的大部分是南海在校女生,还有少数外省的。距离近的由大圩社区三名团员充当爱心邮递员派送,其余的则邮寄过去。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一条条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手织彩色围巾全部抵达大圩受助人手中,受助者有独居老人、贫困家庭的孩子、残疾人、困难老党员等。 唐文杰说,“Young·地带”的基础来自于团区委自2008年推行的“团籍双管理”制度,南海青年除所在单位团组织注册外,还可在居住地团组织登记,团关系隶属单位为注册团支部,团员居住地团组织为活动团支部,因此数据库里有数万名团员青年的资料。 个性化服务青少年 “在线上,成员之间互相关注交流,线下则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发动身边的人加入。”唐文杰说,社区团组织成员大多为“90后”,一些敏感话题他们不想与父母沟通,就常常发布在这个平台上,唐文杰则在这个平台上给予正确引导与支持。 “Young·地带”给这个年轻的社区团支书广阔的施展空间及便捷的交流方式。唐文杰说,之前举办活动需要反复开会商讨,活动信息通过张贴广告甚至通过居委会“计生短信平台”发布到家长手中,再由家长转达给孩子。参加活动者则要到支部填表,费时费力,响应的人也少。如今,这一切只需在网上发帖或借助飞信发送,成员间任何点子和想法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组织活动也能得到迅速的反馈,“互动多了,也活跃多了”。 今年暑假,大圩团支部把不同年龄段的团员组织在一起,通过室内外拓展的活动形式,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青年领袖训练营,而活动珍贵的影像及照片,则被制作成了视频发布在了“我乐网”及“Young·地带”上,供成员收藏及不同社区间借鉴。 “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南海不同镇街团支部的活动都可以发布在网上,供兄弟社区借鉴学习。”唐文杰说,他的不少活动点子都是通过学习他人再创新得来。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要求每人刻一张碟做留念,由于经费所限,他想到了自己剪辑视频的想法,简单省钱又可永久性保存,还不用担心遗失。 全面铺开信息化建设之路 2009年6月,团南海区委成为团中央互联网试点工作单位之一,以“一主轴四扇面”的思路全面铺开信息化建设之路。“一主轴”为“Young·地带”,“四扇面”包括南海团委主页、义工联主页、共青团管理信息系统和区青联大学生成长促进会博客。 目前,“Young·地带”已初具规模,设立了网络团校、团籍管理、活动发布分享、活动关注参与、投票评比、英才招聘、日志发表、视频图片分享等功能板块,以及用户飞信通信系统、青年文明号网上申报复核系统和电子义工证;还在探索开发WAP手机版等,功能不断升级完善。 此外,利用
“Young·地带”与团省委的“活力在基层”团日竞赛活动、团市委“创业培训班”、“职前学堂”,南海青联大学生成长促进会的“会徽征集”、“青商伴你行”等活动对接,实现了“Young·地带”与团工作、团活动的无缝连接。截至今年11月底,“Young·地带”共有注册用户44110人,通过实名验证近70%,发起话题1827个,发起活动925场次,累计参与的团员青年人数超过3万人次。 “四扇面”门户网站也聚集了一批固定的网友,市民发布的询问帖均能得到及时反馈及解决,团工作人员也越来越感受到了网络带给他们的便捷。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义工、青年团员、大学生协会3个QQ群,年轻人更喜欢用网络传递信息,网络为我们开展团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西樵大同村村委委员程惠馨说,今年暑假,两个“大学生成长促进会”的学生来村里实习,收集起本村所有大学生资料并建立了人才库,“大学生协会群就是他们建立的,招募暑期义务教师等活动信息都可以发布在群里”。 策划:胡智勇张素圈 撰文 :张素圈 高瑞灵 关惠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