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球将远离我们而去

 shaosheng1hao 2010-12-22

月色如水,月光如梦!千百年来,我们仰望夜空,对于亘古不变的月亮,曾寄予多少的痴心和梦想,曾倾注过无数的真情与热忱,也有过多少的寄托和诉说,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醉倒了无数的少男少女!一首“床前明月光”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月亮,因我国古代嫦娥的动人故事而月球将远离我们而去美丽,因“吴刚折桂”的神话传说而更显神秘……

月亮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迷人的景色!在寂寞的夜晚,在流水潺潺的小河边,可以对月诉说、对月歌唱;在花前月下,相思的恋人则和月色一起,组成了一幅“明月有光人有情”的画卷;思念之时,心中的人儿清纯若月!遥望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让你从心底里感觉到一丝静谧与些许温柔。

中秋之月更为我们所赞美,那一轮满月使人感到万般的皎洁和圆满,因为她象征着团聚、意味着团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文人墨客会借月开怀,“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

许多时候虽然“月有阴晴圆缺”,但我们对月亮的那一份钟情与向往却始终未曾改变!

然而,若干年后,也许我们将无法对月抒情,再也无法感受她的千般温柔和万般风情,再也不会有“月光如水水如天”、“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意境和情怀了,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带着神弓正迈着清盈的舞步飞向苍穹、渐飞渐远……,因为月亮,即月球正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这面纯洁和明亮的“玉盘”将从地球的视线中消失!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其后阿波罗12号至17号飞船又实现了多次成功登月,人类的足迹踏上了月球。据说当年美国人登陆月球时,曾在月球表面放置了一面镜片,科学家通过从地球向月球上的镜片发射激光光束,然后纪录光束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便能准确计算出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经多次测量和研究,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正以每年1.6英寸(约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逐渐拉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在慢慢变长。

 

自古以来,月球总是以正面对着地球,使我们总是看到“月宫”里的“玉兔”,这是因为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所引起的月球表面潮汐摩擦作用,造成了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的完全相同所致,月球公转一圈的同时也只自转了一圈,即都是27日7时43分11秒(恒星月),天文学家认为,这种“同步自转”的现象,早在几十亿年前当月球还处在熔融状态时就已经发生了,这种现象也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

地球的质量相当于月球质量的81.3倍,当其强大的吸引力作用于熔融状态的月球时,在距离地球最近处和最远处的月球表面上,会产生两个隆起部分。由于熔融物质具有粘滞性,因此隆起部分并没有立刻出现,而是在月球转过了一定角度以后才会产生,但是,地球对这隆起部分的吸引力,又将其往回拉,这种转动方向与月球自转方向正好相反,这样就使得隆起部分对月球表面产生潮汐摩擦作用,就好像给月球自转进行“刹车”一样,结果使月球的自转速度变慢,自转周期逐渐加长,直到其中一个隆起部分永远对准地球为止,这时候月球的自转周期就正好等于公转周期了。

同样的道理,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所产生的地球表面潮汐摩擦作用也会对地球自转起到“刹车”作用,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周期逐渐加长,当然,加长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很难被人们所觉察。据研究,由于潮汐摩擦,地球上一天的长度每百年才加长0.0016秒,但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在地质历史上却起着意想不到的累计效应。据推算,45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天只有4小时,30亿年前已延长至18小时,一年日数减少到507天;5.7亿年前,一天约为21小时,一年约421天。按这样的速度变化下去,2亿年后,地球上的一天将延长为30小时,一年日数将减少为300天;50亿年后,地球上的一天将相当于现在的43天,而一年当中的日数将减少为8.5日。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数亿年后,地球同样会演化到同月球一样,其自转周期将会等同于其公转周期,届时若月球还能见,地球上也只有一面能看到月球,到那时,月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地月绕其公共质量中心的公转周期都会相等。现在冥王星与其卫星查龙就是这种情况。

 

潮汐力使得地球的自转角动量逐渐损失,转化为地月公转的角动量,所以月球的公转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其结果使得月球将逐渐远离地球而去。

月球远离地球的平均速度约为每年5.8厘米。每一年,月球都从地球吸取一点自转能量,并利用这能量不断使自己在轨道上向外偏离。当45亿年前月球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千米,而现在的距离已经拉大到450000千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月球不停地从地球的自转能量中“偷”走一点点,日积月累,在地球自转周期慢慢减缓的同时,月球也将越走越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