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适宜技术应用集萃——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昵称1988981 2010-12-23
临床适宜技术应用集萃——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1前言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他的学术成就是举世瞩目的。100多年来,国内外对王清任学说的研究方兴未艾,硕果累累。他的唯一著作《医林改错》,确为后世集活血化瘀之大成者。该书制方三十三首,除去可保立苏汤、黄芪防风汤及单方等11首外,余22首皆以活血化瘀为主,用以治疗50种血瘀症,兼治20种气虚症,应用范围甚广。现就王氏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试探讨如下:
2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芪四两(生)(30-60)▲[1]  归尾二钱(10)   赤芍一钱半(10)  地龙一钱(去土)(10)   川芎一钱(10)  桃仁一钱(10)   红花一钱(10)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俱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四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该方特点为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周流全身;川芎、赤芍、归尾为臣,养血行血;桃仁、红花为佐,破结散瘀;地龙为使,通利经络。黄芪量四两,而其它活血祛瘀药物大都为一钱,仅归尾、赤芍稍多,亦不过二钱,合计为八钱,其黄芪用量是其它活血药总和的五倍。本方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用于中风半身不遂等症,治验频多。
3补阳还五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补阳还五汤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3.1扩张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
3.2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氧的能力。
3.3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性质,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
3.4调节血流分布,改善心脏功能。
3.5抑制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再发。
3.6促进出血和渗出物的吸收。
3.7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8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抗组织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
3.9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3.10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
3.11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
3.12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
4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4项
4.1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4.2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4.3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4.4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蝎。
4.5兼有偏头痛者加茺蔚子、钩藤。
4.6兼有眩晕者加菊花、蔓荆子、白芷、元胡。
4.7兼口禁或唇缓涎出者加钩藤、僵蚕。
4.8兼失眠者加知母、茯神、酸枣仁。
4.9兼血压高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牛膝,黄芪用量宜少;若血脂高者加山楂、大黄。
4.10兼血压偏低者黄芪宜加量,若其体温升高,可加知母、花粉凉润之品以制之。
4.11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
4.12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
4.13弱智体萎软较重者加虎骨、熟地、石决明、龙骨、牡蛎。
4.14若肢体寒冷者加肉桂、附子。
4.15若肌肉痿缩者加鹿角胶、阿胶、鱼鳔。
4.16若痰盛者加天竺黄、南星、桔红。
4.17若大便秘结者加麻仁、杏仁、枳实、菜菔子、酒大黄或蕃泻叶冲茶。
4.18兼大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萸肉、肉桂、五味子;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旱莲草。
4.19兼有自汗而气短、脉虚弱缓或先天不足者加倍黄芪或人参、鹿茸、熟地。
4.20兼关节痛而脉促者加乳香、没药。
4.21若肝火盛而脉弦数口苦者加龙胆草、山栀、黄芩。
4.22若伤阴者(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加白薇、麦冬、玉竹。
4.23若痰湿重者(苔腻、脉滑)加菖蒲、天竺黄、霍香、青皮。
4.24若心下痞(自觉胃脘部痞闷不适)而气不利者加台乌、青皮。
4.25若纳少胸闷者枳壳、陈皮、白术。
4.26若心下痞而善太息者加人参。
4.27若脉浮弦数而心烦失眠者加山栀、炒枣仁。
4.28若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加党参、白术、云苓、半夏、陈皮、甘草。
4.29口干,口内常有甜味,饮白水也甜系脾蕴湿热,加霍香、山栀、石膏、防风、甘草。
4.30如果原方剂中加上蜈蚣、全蝎、白附子则疗效更佳。
4.31呃逆,用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
4.32深静脉血栓症,加乳香、没药、蒲公英、连翘、党参、牛膝等。
4.33血管性痴呆加远志、菖蒲、郁金、龟板。
4.34“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平衡气血,科学地调节被破坏了的身体阴阳平衡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补阳还五汤,来重建人体的内环境,年过半百之人,在秋、春季服该方药10-15剂,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腰腿关节病。
5补阳还五汤古方新用
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可佳的疗效,现概述如下:
5.1血管性痴呆:加远志、菖蒲、龟板或石菖蒲、郁金、天竺黄、胆南星等。
5.2脑动脑炎:加胆南星、天竺黄、菖蒲、全蝎、麦冬、陈皮等。
5.3脑萎缩:加首乌、云苓、白术、半夏、莪术、杞子、生龙骨、生牡蛎。
5.4小儿病毒性脑炎致偏瘫。
5.5帕金森病:加僵蚕、牛膝、勾藤、菊花、陈皮、生石决明。
5.6多发性硬化、急性脊髓炎。
5.7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加天麻、刺蒺藜、丹参、葛根素注射液。
5.9深静脉血栓形成:加牛膝、鸡血藤、忍冬藤、水蛭。
5.10血栓性深静脉炎(脉痹):加苍术、茯苓、牛膝、鸡血藤、土鳌虫、甘草。
5.11输液性静脉炎:加桑枝、桂枝、羌活、威灵仙、蒲公英。
5.12雷诺氏病:加桂枝。
5.13面神经炎:加僵蚕、全蝎、附子或勾藤、陈皮。
5.14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有机磷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加鸡血藤、茯苓、桂枝、蜈蚣。
5.15糖尿病致周围神经病:加牛膝、穿山甲、丹参。
5.16糖尿病肢端坏死:加路路通、益母草、玄胡、牛膝。
5.17坐骨神经痛:加党参、全蝎、蜈蚣、丹参、羌活、乳香、没药。
5.18颈椎病:加葛根、菟丝子,如风寒痛加桂枝、附子、细辛。
5.19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加鸡血藤、威灵仙、羌活、独活、牛膝。
5.20类风湿性关节炎:加丹参、乌梢蛇、全蝎、蜈蚣、穿山甲、威灵仙、羌活、独活。
5.21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去赤芍,加天麻、勾藤、乳香、没药、党参、茯苓、白花蛇、甘草。
5.22肩关节周围炎:加青风藤、威灵仙。
5.23冠心病(胸痹):加丹参、党参、半夏、薤白、山楂。
5.2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加瓜蒌、薤白、枳实、半夏。
5.25慢性肺心病:加瓜蒌、黄芩、川贝、桑白皮。
5.26低血压症:加丹参、桂枝。
5.27高脂血症:加泽泻、虎杖、首乌、决明子、山楂。
5.28肾病综合症(水肿型):加丹参、水蛭、益母草、半枝莲。
5.29慢性肾炎:加蝉蜕、益母草、杞子、甘草。
5.30前列腺肥大(癃闭):加王不留行、泽兰、牛膝、鱼腥草、三七。
5.31遗尿症:加太子参、桑螵蛸、制香附、牛膝、杜仲、复盆子、陈皮。
5.32阳萎:加十二至丸、炮穿山甲或枣皮、泽泻、女贞子、淫羊藿、首乌。
5.33糖尿病:加山药、知母、黄精;合伴周围神经病加蜈蚣、桂枝、鸡血藤。
5.34消化性溃疡:临症加味。
5.35汗出:加煅龙骨、牡蛎、制附片、鹿角霜、莪术。
5.36慢性荨麻疹:加荆芥、全蝎、防风或疾藜、防风。
5.37结节性红斑:加牛膝、苍术、板兰根、黄柏。
5.38带状疱疹:加车前子、龙胆草、甘草。
5.39黄褐斑:加远志、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甘草。
5.40慢性阑尾炎脓肿:腹痛加玄明索、白芍、败酱草;包块大;穿山甲、莪术;身热大便干燥加大黄、山栀、蒲公英;脾虚畏寒、食欲不振加党参、附片、白术、焦山楂。
5.41腹部外伤:加蛰虫、甘草。
5.42胸部外伤:加蛰虫、枳壳、陈皮。
5.43脑部外伤:泽泻、茯苓、木通、葶苈、牛膝。
5.44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加 虫、甘草。
5.45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后。
5.46脑外伤后综合征。
5.47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生蒲英。
5.48视网膜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临症加味。
5.49美尼尔氏病:加菊花、益母草、勾藤、竹茹、代赫石。
5.50慢性肥大性鼻炎:加辛夷、贝母、白芷。
5.51慢性扁桃体炎:加桔梗、牛蒡子。
5.52慢性盆腔炎:加丹皮、三棱、鱼腥草、甘草。
5.53子宫内膜异位症。
5.54不孕症:加巴戟肉、鹿角霜、制香附、紫石英、蛇床子。
5.55肿瘤:乳腺瘤术后上肢肿胀加路路通、炮山甲、肿瘤化疗或放疗后加蜈蚣、威灵仙、鸡血藤、丹参。

笔者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包括TIA)及出血性中风恢复期、脑外伤、脑炎、植物状态、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脊髓炎、脊髓血管疾病、间歇跛行、雷诺氏病、深静脉血栓症、脉管炎、多发性神经病、肿瘤术后或化疗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等,亦取得满意之疗效。
南方医科大学  田时雨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宣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