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富》杂志的选股逻辑

 糖是甜 2010-12-24

清议:《财富》杂志的选股逻辑

 

最新一期《财富》杂志推荐了美国2011年最具投资价值的10只股票。对于一家长期专注于资本市场的财经杂志来说,这算不上是新鲜事,但其中的选股逻辑还是很值得国内投资者品味一番。

 

总体看来,10只“金股”的遴选盖不出高成长、低估值的逻辑。其中,两家化肥类公司--美盛公司和加阳公司,2011年利润增幅预期值分别为48%和44%,而相应的动态估值水平分别仅为15.4倍和11.8倍。陶氏化学的毛利率在过去两年由13%升至19%,分析师预计其明年的利润可增长32%,所对应的市盈率可达到12.8倍。

 

值得一提的是,被《财富》杂志选中的股票不完全是来自业绩平稳增长的公司。离岸钻井平台制造商Transocean的股价曾因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而跌入深谷,但油价上涨预期以及离岸钻井平台生产不及需求增长的格局将有助于公司业绩出现恢复性增长,如能恢复到2007年时的每股盈利16.57美元,以当前9.2倍市盈率乘以每股盈利,未来每股150美元股价可期。

 

此外,两家电子消费品类公司--Entropic和苹果公司的入选理由同样是高成长与低估值。分析师们预计,Entropic未来三年MoCa芯片集的总体市场需求的年均增速可达35%-40%,由于动态市盈率仅为11.7倍,所以今年以来2倍以上的股价涨幅并不值得投资者忧虑。

 

换一个角度看,高成长、低估值的选股逻辑并非专属于中小市值股票,10只“金股”中既有像Entropic这样的总市值只有7.5亿美元的小型股,也有像苹果公司和皇家荷兰壳牌那样的总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大型股。这凸显了这一选股逻辑的普遍适用性。

 

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全球化才使得选股逻辑变得如此通俗,以至于换了任何一个独立运作的股市都可以被公众充分理解,最重要的还是成长性与估值的对称性是股市不变的本质,投资者只有买到了以市盈率衡量的足够便宜的股票,才能分享由业绩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

 

相比之下,估值是果,成长性是因。比如说,按2010年每股收益1元计算的20倍市盈率,如果2011年每股收益是上年的2倍或增长率100%,当前的动态市盈率便会降至10倍。这意味着继续保持20倍市盈率的估值,投资者可获得100%的投资回报。这使得选股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以上年业绩为基础的市盈率为分母、以下一年度业绩成长性为分母的成长性估值模型,即PE/EPSI。其中,EPSI是指以今年的EPS=100计算的来年EPS预期增长指数。

 

按照这一逻辑,即使当前市盈率较高的股票,如果来年的EPSI值足够高,依然是低估值的品种。夸张地讲,2010年EPS在0.5元而市盈率高达80倍的股票,如果2011年的EPSI有望达到4或增长3倍,其估值水平不过是20倍。

 

遗憾的是,在国内,高成长、低估值的选股逻辑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