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现在的善恶与人的本性无关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24

5、现在的善恶与人的本性无关

【原文】“涂1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2;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将使涂之人固无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而固无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邪?然则,涂之人也,且内不可以知父子之义,外不可以知君臣之正。不然,涂之人者,皆内可以知父子之义,外可以知君臣之正,然则其可以知之质,可以能之具,其在之人明矣。今使涂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质,可以能之具,本夫仁义之可知之理、可能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曰:“圣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何也?”曰:可以而不可使也。故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故,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能遍行天下者也。夫工匠农贾,未尝不可以相为事也,然而未尝能相为事也。用此观之,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其不可以相为明矣。

尧问于舜曰:“人情何如?”舜对曰:“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

唯贤者为不然。有圣人之知者,有士君子之知者,有小人之知者,有役夫之知者。多言则文而类,终日议其所以。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论而法,若佚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谄,其行也悖,其举事多悔,是小人之知也。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析速粹孰而不急,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译文】“走在路上的人都可以成为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回答说:禹之所以成为禹,是因为他行为于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就有可以知道也可以做到的道理。然而,走在路上的人,都有可以懂得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道理的素质,都有可以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才能,那么他们成为禹也就是很明确的了。如今把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道理当成不可知不可能的道理吗?那么即使是禹也不知道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道理了,也不能行为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道理了。这就将使得走在路上的人,更不可能知道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道理的素质,更不可能都有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方法是正确的才能了?那么,走在路上的人,在家就不可以知道父子之间的最佳行为方式,在外就不可以知道君臣的准则。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走在路上的人,在家都知道父子之间的最佳行为方式,在外都知道君臣间的准则,那么他们都可以知道的素质,可以行为的才能,都存在于他们的身上是很明显的了。如今让走在路上的人,凭着他们可以知道的素质,可以行为的才能,本着与人相互亲爱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可以知道的道理,可以行为的才能,那么他们可以成为禹一样的人就是很明显的了。如今让走在路上的人埋头于这种方法上来学,专心致志,仔细思考并明察,加上许多时间而长久,积累善行而不休止,就可以达到神奇明朗,就可以与天地配合了。所以所谓的圣人,就是由人们积累仁义而成就的。

有人说:“圣人可以积累仁义而成就,然而人们都不这样积累,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可以积累但不能驱使人们去积累。所以,小人们可以成为君子而不肯成为君子,君子可以成为小人而不肯成为小人。所谓的小人与君子,未尝不可以互相转为,然而不互相转为者,是可以互相转为而不可以驱使转为的。所以,走在路上的人都可以成为禹,那是一定的,走在路上的人都能成为禹,那就不一定了。虽然不能成为禹,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禹。人的脚可以走遍天下,然而从来没有走遍天下的人。那些工匠农夫与商人,未尝不可以互相转换做事,然而,却并不一定能互相转换做事。用这种方式来观察,那么可以作为的,未必能做,虽然不能做,但并不妨碍可以作为。那么,能与不能和可不可以,它们之间的不同就很远了。其不可以互相转换作为也就明显了。

尧向舜问话:“人们之间的情感怎么样?”舜回答说:“人们之间的情感很不美好,又何必问呢?人们有了妻子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就减弱了,嗜好欲望得到了对朋友的诚信就减弱了,爵位利禄满盈了对君主的忠诚就减弱了。人情啊!人情啊!很不美好,又何必问呢?”

但贤明的人不是这样。有圣人的所谓智慧,有读书人君子的所谓智慧,有小人的所谓智慧,有卑贱人的所谓智慧。多言谈就会文明而成一类,整天都在谦让他所知道的,说的虽然千变万化,但还是文明的一类,这就是圣人的智慧。很少言谈但直截了当而能自省,论述而有法度,就象用墨线校正过一样,这是读书人君子的智慧。其言谈也谄媚,其行为也违背,其做事多后悔,这就是小人的智慧。要求平等地给予方便敏捷而不分类,技能旁杂却不实用,分析问题急速干脆但不合急需,不顾是是非非,不论曲直,总以胜过别人为快意,这就是卑贱人的智慧。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荀子在本节总算是说到了问题的根本,人有智愚之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智慧,有智慧的人懂得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所以他依本性而行为后,他的行为就是善行;而没有智慧的人虽然也懂得与人相互亲爱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但他不懂得选择行为方式,所以他行为后,他的行为就是恶行。这与人的本性无关!由此观之,荀子的论点是上下矛盾的。

——————————————————

【注释】1.涂:《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周礼·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途。”郑玄注:“涂,道路……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荀子·不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韩非子·显学》:“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释名·释道》:“涂,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徐锴《说文系传》卷二十一:“涂,《周礼》书涂路字如此,古无涂字,途,称俗也。”这里用为道路之意。

2.具:《管子·参患》:“故一器盛,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刘基《卖柑者言》:“干诚之具。”这里用为才能、才干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