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担负着为科学发展提供党员、干部和人才保障的重要职能,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组工干部在党性觉悟、品行修养、能力素质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起到表率作用。对照这些要求,偶认为新形势下的组工干部应在提升“五种境界”上下功夫。
一曰“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戒子篇》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学有所成,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组织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这些目标任务,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要学习就必须静下心来、深入进去。如果整天疲于事务性工作、疲于迎来送往,不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去研究、去思考工作,很难开创工作新局面,“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发挥保障作用”也就丧失了源泉和根基。新的形势迫切要求组工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不必要的应酬中、形形色色的干扰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抓好学习,在学习中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大舞台上展现作为,实现自身价值。 二曰“兢”。“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兢”字的意思是做人做事要小心谨慎、勤勤恳恳。从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能和特点来看,组工干部尤其需要在“兢”字上下功夫。其一是职能所需。组织部门担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选好人用好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加快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选人用人不当,就会贻误一方发展,损害一方百姓,影响党的形象。因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位置重要,责任重大,不可一事不谨慎,不可一日忘勤恳。其二是岗位所需。“打铁先得自身硬”,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应当是党性最强、作风最优、品行最正的干部,务必始终保持勤奋兢业的工作状态,唯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无愧于“组工干部”这个称号。其三是工作所需。“组织工作无小事”。工作忙、任务重、要求高是组织工作的显著特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用心用脑、认真谨慎、脚踏实地,像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尹中强那样,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组织工作,做一名党员干部群众忘不了、离不开的组工干部。 三曰“竞”。“竞”,即“竞争”。新形势下,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抓创新、抓亮点、抓落实的工作热情普遍高涨,各地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作为新形势下的组工干部,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步伐,克服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求稳怕乱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竞争、竞赛”的压力感,“争先恐后、落后淘汰”的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以昂扬向上、永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要高点定位,立足本系统,敢于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找标杆、选榜样。要大胆创新,努力从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走出来,立足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的新特点,探索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激发活力的新办法、新途径,真正创出特色、创出亮点、创出经验,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狠抓落实,坚定“难点突破就是亮点”的信念和信心,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品格在竞相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四曰“净”。“公则生明,廉则生威。”领导干部公正才能让人信服、廉洁才有权威。由于组织部门的职能和性质的特殊性,人们在“高看一眼”的同时,往往也会“多看一眼”。因此,做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净”字当头。要牢记神圣职责,充分认识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极端重要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观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党内法规条例,恪守职业道德,谨言慎行、防微杜渐,清清白白做人,规规矩矩办事,始终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要严于律己,以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筑“防火墙”,设置“高压线”,不能拿的坚决不拿,不能要的坚决不要,不能接触的坚决保持距离,努力保持组工干部的清廉形象。 五曰“敬”。古语云:“德高望重,量宽心正。”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受人尊敬,器量宽大的人行事才能公正。组织部门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部门,这种尊敬来自于组织部门特殊的工作职能,来自于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来自于一代一代组工人共同塑造的良好形象。但是,作为组工干部,绝不能满足于外界的尊重和尊敬,越是受人尊敬越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搞好服务。要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待人处事坚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牢固树立坚持原则的形象,特别是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坚持标准,坚守原则,敢讲真话,敢于同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作斗争;牢固树立亲民为民的形象,坚持开展下基层活动,在下基层中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倾听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心里话,增进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让基层干部把自己真正当作“娘家人”,真正体会到组织部门“家”的温暖,从而真正赢得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尊敬和拥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