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河口到沙巴

 秋与冬 2010-12-25
                                                                                                                 从河口到沙巴
 
         一样的冬季,一样温暖的阳光,怎么能够忘得了那一段美妙的旅程呢?
         07年的那个 春节,天气好得让人在家呆不住,怎能辜负这大好的春光呢?老公说,走吧,到更温暖的地方去!
  大年初三的早晨,在早春清朗的空气中我们出发了。放了大假的道路顺畅了许多上午10:30分,就到达了弥勒。空气里飘着丝丝的甜味,气温也越来越高,这里是一个富饶之地,著名的红河卷烟厂和云南红企业就生长在这片沃土上。滇南的春意更浓一些,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竞相怒放,黄灿灿的油菜花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甘蔗田一望无际。把早春的大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过了蒙自,山路开始崎岖。一路上,不时遇见一群群身着白色民族盛装的小姑娘,身上的银色饰品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原来,这里是白苗族聚集的村寨,正逢赶集天。金黄的枇杷闪着诱人的光泽沿路排开,还得赶路,我只有狠狠地咽下口水。进入大围山后,山势更加陡起来,一个弯接一个弯,把我的瞌睡都给绕出来了。
  我醒得恰到好处,当我睁开眼时,车子已翻过巨大陡峭的大围山进入河口境内。南溪河清澈明净,在夕阳里温柔地泛着碧玉般的光,它绕着山脚依着公路恬静地向南流,如一位温婉清丽的女子,偶尔的湍急溅起雪白的浪花,像它开心的笑,灿烂而又清纯。河岸边的树木品种繁多,长得姿态各异,深深浅浅的绿,密密匝匝的。木棉树则很清高,把红艳艳的花恣意地炫在枝头。我有些恍惚了,仿佛短短几个时辰,时光便从初春流逝到了仲夏,若不是河岸背后灰褐色山峦上、灰褐色的光秃秃如马鬃一般齐整的橡胶林传递着残冬的气息,我以为我进入了时光隧道。
  黄昏时分,顺着河水的指引,我们顺利地到达了河口县城的河滨大道。400多公里的翻山越岭,累得我们手脚都快瘫了。下得车来,热浪不顾我们的疲倦,毫不客气一阵紧似一阵地袭来。也难怪,河口是云贵川海拔最低处,只有400多米,又四面环山。
  河滨大道宽敞洁净,绿树婆娑,充满亚热带风情,与越南老街隔河相望。大道林立的广告牌上,全是越南的风景名胜。对岸,一幢幢法式建筑与绿树相映成趣,在黄昏的氤氲里显得影影绰绰。沿着河滨大道一直朝前走,是河口海关。中国的国门别致又不失威严,三个巨大的弧交汇成一个宝塔状,直指蓝天,和越南海关中规中距的国门遥遥相对。旧中国海关的原址离河口海关不到200米,现已开辟为河口起义纪念馆。
  友谊桥下,粗犷的红河携着娟秀的南溪河一红一绿亲密地向南流去;友谊桥上,越南边民手提大包小包的货物、挑着卖完菜的空担子踏着夕阳回家了。他们回家就好像到亲戚家串门一样方便,过关时,只须把边民证给武警过一下目。和平真好。
  到河口是不能不吃越南小卷粉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匆匆赶到街中心的那家小吃店,等待的人群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做小卷粉的越南小伙早已大汗淋漓,只见他手脚麻利、有条不紊地忙活着。越南小卷粉的外形像春卷,一卷一卷的,现做现吃,制做过程繁琐,一张卷粉里面裹上肉末或香菇末,一定得配上柠檬和小米辣制成的蘸水,才算完美。
  为了饱口福,我们错过了越南两日游出境的时间,通过不懈的寻找,终于有一家旅行社答应在当天把我们送出去,条件是在每人360元的基础上再加40元。
  下午1:00,办妥护照等手续,把车寄存在河口,我们终于出国了。越南导游带着愉快的微笑早已等候在越南海关,他用地道的中国话自我介绍说他叫阿维。我们跟随阿维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越南之旅。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越南的沙巴,离老街大概37、8公里,是越南海拔最高的地方,有1800多米,气候宜人,早在法国人统治时期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老街到沙巴的公路并不宽敞,路况还不错。呼啸的摩托一辆接一辆,车辆倒不多,但是都是一些还不错的进口车。出了老街城不一会,车就开始一直爬山。气温也逐渐凉爽,桃花开得如粉色的云霞,漫山遍野,充满盎然的春意。桃花是沙巴人的最爱,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插一大枝盛开的桃花。我想,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湿热的国度里,不是处处都有春天的缘故吧。
  爬上这座高高的大山,沙巴就到了。它突兀地出现在山坳中,像一个片断或者一个梦境。仿佛欧洲的某一个小镇,红顶黄墙的法式建筑顺着山势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金发碧眼的老外,自如得像是在自家门前散步。在这样的景致里又穿插着许多身穿黑色民族服装的东方面孔。
  沙巴大教堂算是沙巴最经典的建筑了,从正面看去,像一把利剑高高耸立在沙巴景区的入口处,青灰色的墙体诉说着它一百多年的历史。教堂里面有些破败了,却一尘不染,每到礼拜,教民们便来做礼拜。大教堂前,青石铺就的不大的广场上,黑蒙族、红头瑶女子用英语向游人兜售手工艺品,她们只是轻轻地询问,并不纠缠,眼里却充满渴望。大教堂背后的龙嘴山上苍峦叠翠,站在山上向下鸟瞰,沙巴美景尽收眼底。
  沙巴小市场紧靠大教堂,窄而幽长,商品琳琅满目,越南的咖啡、绣着五角星的太阳帽、手工雕刻的黑木工艺品,也有不少是“中国制造”。商贩们只懂英文,不会中文,但是,只要说“中国”两个字,他们便会用计算器按出商品人民币的价格。
  沙巴的街道纤巧而秀气,咖啡馆、精巧的小店遍布在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里,清幽静谧。尤其是沙巴的黄昏,仿佛被注入了仙气,空灵而飘逸。咖啡馆的露台上,游客悠然地品着香浓的越南咖啡,街边,年老的黑蒙族女子依墙而坐,手上不停地绣着,面前和背后的石壁上,大块地展示着色彩斑斓的成品。这时候有吉他声隐隐地飘来,此刻,时光似乎凝固了,甚至使人忘了自己是谁。忽然,一个穿着黑色黑蒙族服饰的老外神色匆匆地走来,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加上一身不伦不类的装束,让人不禁莞尔。街的转角处,三四个黑蒙族少女与一个老外交谈甚欢,他们谈什么呢,阿维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他侧着耳凝神听了一会,俏皮地说,他们在谈恋爱,那些小姑娘英语比我还好呢。 
   夜幕下的沙巴,神秘而诱人,星星如水洗过一般清亮亮地挂在幽蓝的天际,黄茸茸的街灯闪闪烁烁。咖啡馆里沸腾的气氛,不时弥漫在深邃的夜色里。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俨然一个小小地球村。街头有一间精巧雅致的小店,店主是一个细高的年轻男子,气质清雅,阿维悄悄告诉我说他是日本人,店内的饰品精美别致,价格却不便宜。
     清晨的沙巴总是笼罩在浓浓的雾霭里,红色的屋顶、翠绿的树木、黛色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仙境,美轮美奂。空气里湿湿的,又好像整个沙巴在进行着蒸气浴,雾气腾腾的,天空都给蒸得如蓝水晶一般晶莹剔透,这时候,连初升的太阳也似乎被罩上了一层湿气——光也是湿湿的了。白色的雾霭在慢慢地淡开、淡开,淡成薄薄的、透明的,最后消失了,于是,沙巴就浑身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站在阳光里。
    该返程了,我坐在大教堂高高的石坎上,望啊望,我看到前方的山腰上还有一团白雾久久地、久久地不肯散去,和我四目相望。是啊,美丽的沙巴,有谁愿意离它而去呢?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