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人际称呼

 维以不永殇 2010-12-25
 中国古代的人际称呼
 
每一次看到古代电视剧或者小说,我就在想啊,这么多人都是深仇大恨啊,都直呼名字来着 
呵呵,也可以说我吹毛求疵吧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礼仪之邦,由于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礼节和礼貌,所以就衍生出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人际称呼。他们不但各司其职,还具体入微地表明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细致差别,人际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表示人际的文化,他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渊源的事迹符号,我们姑且叫他称谓文化。
 
    称谓中敬称词用得最多的,最普遍的,就是“您”字了。不过这个敬称词,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很晚。大约是,从元明戏曲小说开始才逐步使用而来的。
    在元明以前的古汉语里,使用比较多的敬词是“子”。除了直接称“子”外,古人用敬称词还有“夫子”像孔子就有时被直接称为“夫子”。古人常常在人的姓氏后面直接加上“子”字,作为敬称和美称。像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等。为什么古人的敬称和美称都爱用“子”字呢?可能是因为“子”字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位。十二地支之首,自然有始尊之意。当然这是一家之言。
    古时的敬称还有“夫君”、和“夫公”,“夫”字是由“大”和“一”两个字合并而成,“大”有“尊义”,“尊大”之意。“一”有“元尊之意”二者合并为“夫”字。其境意可见一斑。
    我国古代有一敬称词,至今还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使用着。那就是“先生”。“先生”这个词顾名思意,就是指先出生在世的人,也就是年长者。同时,“先生”一词,也用来指教师。后来“先生”一词又被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这种用法,多少有点客气的味道。另外“先生”一词,被人们称呼丈夫。 “先生”指老师首先出现在《礼记》

    古人刚生下来时,名字是有父亲,或者上辈人所起的。待男到十岁,女子到十五岁后,有**的资格后,举行冠礼和芊礼时,有来宾给他们起第二个名,那就是“字”。
 
   “字”是对外人用的,所以又称为“表字”。朋友之间,同辈之间,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呼“字”,否则便是对人不尊敬。在家中长辈往往直呼其名。
   “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字”不是随便起得,所谓“字意表徳”就是说“字”是对名的阐意,是对“名”的说明与补充。因此,有人称之为“名”“字”相应。
    有些古人有“别号”,或叫“别字”。这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这是不让别人直呼其名和称其“字”而取得美称。“别号”有两三个字的。如李白别号称为“青莲居士”。杜甫别号叫做“杜陵布衣”。
    关于学名(又叫官名),这是古人在儿童时代入学时老师给起得名字。俗称“书名”。在以后的应考,做官。就都用这个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