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对父母那些温暖的称呼

 弘朔居 2016-11-25

  中国人以“孝道”著称,孝乃德之本也。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如华夏子女这般重视孝道,所以子女对父母的尊重跟情怀也是无可比拟的,在古代子女对父母不能直呼其名,否则视为大不敬。子女为表示对父母的敬重,称呼也有很多的讲究。

  
  

 对母亲的敬称:其中一种文雅的称呼为“萱堂”,也是对母亲的敬称。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这个词出自《诗经·卫风》中的一句诗,大意是说,要在北堂种上萱草。后因以萱、北堂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萱本义: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所以也叫忘忧草。 又如: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母亲的别称);萱草(借指母亲)。再后来为一切女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萱寿”。

  唐朝诗人聂夷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游子出门远行的时候,常常要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的台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游子,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在外漂泊的儿女,回到家,什么事儿都放下了——母亲也是儿女的忘忧草。

《红楼梦》也有“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之句。

对父母的敬称:

 高堂:

   古代新人结婚,拜堂的时候,主持的人都会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么为什么要用到“高堂”这个词呢?

   “堂”,《说文解字》解释说:“堂,殿也。”也就是说,在最初,堂和殿是一码事儿。但从唐代之后,殿专门指帝王的居所,和堂就区别开了。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就是正房。

“高堂”这个词里的“堂”,指的是内堂。内堂指父母的居所。过去的习惯,是要到父母的居处去问安,问候尊长的起居。至于这个“高”字,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要在高大的厅堂里拜见父母;而另一种说法认为,“高”字表示一种尊敬之意。不管怎么解释,“高堂”本来是指一种处所,是显示父母之尊的地方,所以久而久之,就引申为父母的代称了。“堂”这个字,经常被引申为母亲的代称。比如刚才说到的内堂,有时就专门指代母亲。

 椿萱:

   椿,原本是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古代传说大椿长寿,庄子曾经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它有多么长寿。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又因为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怕打扰父亲思考问题,“趋庭而过”,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来称“椿庭”,称父亲为“椿庭”。古人不单独把父亲称为“椿”,那毕竟是一棵树,而是称为“椿庭”。

   “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前引“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头发都白了。出自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明代汤式《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楼受人曲》:“椿萱衰迈,松菊萧条。”也是形容自己的双亲。来源: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