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创造数学方程式解释拖延症

 居山看海 2010-12-25
 

这也许会被视为无聊的消遣,然而已有学者提出数学方程式解释人们的拖延症。

加拿大学者皮特斯蒂教授耗费十多年时间研究人们为何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拖延到明天,他认为,拖拉者要么是完美主义者要么仅仅是懒惰的观点是错误的。

斯蒂教授承认他自己因电脑游戏变得心神散乱,他在新书中有理由提出有拖延倾向的人承受着自我冲动的罪恶感。

他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拖延方程式:今日烦来明日忧》中说,习惯性拖延者占人群的20%,他们比其他人更冲动更无稳性,他们少些留心细节的谨慎性及为他人的责任感。

来自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随后提出了解释人们拖延的方程式,并已开始在250名大学生身上进行研究。

该方程式是:U=EV/D。

“U”表示效用,或完成所给任务的愿望。它等于成功期望值E与完成值V的乘积,除以任务的及时性I与个人的拖延敏感性D的乘积。

斯蒂教授说由于更多的工作是“自我组织“,由人们自己设置时间表,所以拖延症这问题变得更严重了。

这意味着人们倾于拖延回报延时的事情,积极做回报及时的事。

他写道,“拖延者喜欢活在今天里来回打转也不要明天,他们倾向的生活是短期受益长期受累。”

心理学家迄今普遍将拖延症与完美主义者联系在一起,这种完美主义者与其说是做出够不上完美的产品不如说是逃避任务。

所以他认为大部分拖延者觉得自己能完成任务也在意它,而不是他们太懒不关心。

相比之下,懒人不烦心他们是否能完成工作--他们只是不想干而已。两者都能想出类似狗吃掉了作业这样的借口。

著名的拖延者有作家马塞尔 普鲁斯特,以及道格拉斯 亚当--他说过有名的话:他喜爱飞过他头顶的错失最后期限的那一声“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