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拯救你的拖延症 你只是拖延,不是懒惰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者与懒惰者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拖延者所携带的负面情绪体验在懒惰者身上不会发生。 同时,心理学家也认为,懒惰、无条理并不是拖延的原因,用勤奋或时间管理来激励拖延者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认为拖延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应对开始或完成一项任务时的焦虑感。 牢记,你不是懒惰。真是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的懒汉,根本没有拖延的机会呢。只是,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不断推迟行动或任务,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拖延。我们每个人都有拖延的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你是放松型,还是紧张型在寻找适合你的处方之前,请先搞明白你属于哪一型。当然,你也可能是混合全能型,那请直接翻到下一页。 放松型 延迟任务对你来说无所谓,甚至享受其中,喜欢先甘后苦,任务在期限将至之时再拼出来即可。你更容易沉溺于享受的活动中,不会试图寻求他人帮助。通常“放松型”拖延者会有宏伟的目标而又不可能实现。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你代表的是拒绝放弃快乐原则,而宁愿牺牲现实原则,你不会表现出对工作和时间期限的担忧,而会以“有压力我才能做好”等借口,来逃避需要完成的工作。 某些时间管理能力强的人,同样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拖延,也喜欢在压力下工作。但是,相对于“放松型”拖延者,他们能够更有目的性地运用时间,并能有效控制时间、自我效能信念高,谋定而后动,工作表现也更好一些。 放松型的你,请参考处方1和3。 紧张型 你做事似乎略为缺乏能力和执行力,期限将至时就会开始产生焦虑,而往往无法如期完成任务。 紧张型的你,认为你的价值是由工作情况决定,因为那反映了你的能力水平。你害怕被评价为缺乏能力,工作中你也会试图劝说自己能放松,但是这样的放松通常过于短暂而没有效果,甚至随着时间的紧迫而带来更多的压力,随即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和焦虑感。 你有时甚至会编织美丽的谎言。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其实这只是你的错觉,而不肯承认自己是在挥霍时间。你通常会从社交生活中退缩,甚至有时无法与自信而明确目标的人相处,那会让你感到沮丧。因此,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甚至是最要好的朋友。 紧张型的你,请参考处方2。 处方一“拖延”这一行为模式常出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表现出过度的准备,永远只是停留在力求“完美”思考的阶段而迟迟无法开始执行。这可能是缺乏责任心,害怕失败,不能挑战自我的一种自败的心态。 我们在社会中认定的自己的形象,带有某种想像的成分。自我理想,其实有一部分是自我妄想的结果。拖延的梦想家们,很怕自己实际工作的结果,不能匹配想象的成功,怕这种虚幻的“理想自我”在现实中走向破灭。于是我们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最终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你需要思考,你面对的困难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我设立的屏障。 你最终需要打破一个完美的自我的形象。暗示自己,不惧怕失败,去实施也未必会失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准备和幻想里。 可能你拖延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差:有时因为拖延,我们阴错阳差做得更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有时甚至因为拖延,本来要完成的工作取消了。 于是这样的循环出现了:对工作完成结果预期低,办事效率低下,造成拖延;到接近交工期限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顺利完成了;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消说,无形中也是我们非常享受的。错误的联结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拖延成为了合理存在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负增强,会促使个体日后更加喜爱拖延。 你的任务成功是工作付出后的必然结果。拖延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信心的体现,也许可以更早完成,也会得到更圆满的结局。 对症:完成任务的动机强度不够。 处方:对自己每天的行事历程做一个记录并持续大约一周。 处方二:对症:“梦想家”式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 处方:多用一些积极的语言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拖延”这一行为模式常出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表现出过度的准备,永远只是停留在力求“完美”思考的阶段而迟迟无法开始执行。这可能是缺乏责任心,害怕失败,不能挑战自我的一种自败的心态。 我们在社会中认定的自己的形象,带有某种想像的成分。自我理想,其实有一部分是自我妄想的结果。拖延的梦想家们,很怕自己实际工作的结果,不能匹配想象的成功,怕这种虚幻的“理想自我”在现实中走向破灭。于是我们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最终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你需要思考,你面对的困难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我设立的屏障。 你最终需要打破一个完美的自我的形象。暗示自己,不惧怕失败,去实施也未必会失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准备和幻想里。 处方三: 对症:不良行为的强化结果。 处方:多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和激励。 可能你拖延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差:有时因为拖延,我们阴错阳差做得更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有时甚至因为拖延,本来要完成的工作取消了。 于是这样的循环出现了:对工作完成结果预期低,办事效率低下,造成拖延;到接近交工期限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顺利完成了;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消说,无形中也是我们非常享受的。错误的联结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拖延成为了合理存在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负增强,会促使个体日后更加喜爱拖延。 你的任务成功是工作付出后的必然结果。拖延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信心的体现,也许可以更早完成,也会得到更圆满的结局。 变身高效能人士拖延导致误解 在凡事讲求效率,分秒必争的商业社会,“今日事、今日毕”的社会环境中,拖延等价于不良的行为模式,拖延症者通常自觉身负令人窒息的压力,时间感丧失,迷失目标,以及其他许多负性体验。甚至觉得自己缺乏能力、没有精力完成任务。 拖延症患者在寻求帮助、获取支持的时候,会遭遇非常尴尬的困境,因为拖延症往往会受到极大的误解;他们对工作任务的厌恶,常被简单地认为是懒惰,自身缺乏毅力和上进心的表现。有拖延者自己也说:“(我们)都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就是畏惧将要付出的努力。我们无聊的时候上网,玩游戏,看片,或者出去逛街等等。” 有时,自己也会混淆,认同外界对自身的误解。 你只是拖延,不是懒惰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者与懒惰者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拖延者所携带的负面情绪体验在懒惰者身上不会发生。 同时,心理学家也认为,懒惰、无条理并不是拖延的原因,用勤奋或时间管理来激励拖延者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认为拖延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应对开始或完成一项任务时的焦虑感。 牢记,你不是懒惰。真是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的懒汉,根本没有拖延的机会呢。只是,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提高自我效能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这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效果所抱有的信念。 自我效能低的人,对成功的期望也会降低,因而对工作任务缺乏动机,从而导致拖延。只有捱到最后期限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增强工作效率。这导致个体因为拖延任务而能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 忘记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快感吧,增强你能完成任务的信念,现在就动手,你能从结果中获得更多正面反馈,增加你的正性力量。 来源:《时尚健康 Men's Health》 懒惰心理 测测你的懒惰心理指数 你怀疑自己有懒惰心理吗?自己在闲暇之时动动笔,就会清楚地掌握懒惰心理指数了。仔细回忆一下,最近3个月以来,你经常出现下列情况吗? 1、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吗?(是)(否) 2、工作被动,只有逼着才往前走,是吗?(是)(否) 3、工作得过且过,是吗?(是)(否) 4、没有事情总是闲聊,是吗?(是)(否) 5、遇到困难打退堂鼓,是吗?(是)(否) 6、有行动计划,没有实际行动,是吗?(是)(否) 7、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想改变,是吗?(是)(否) 8、对事业没有热心了,是吗?(是)(否) 上述8个问题,建议你在自然的状态下,真实地填写出来。根据填写的结果,可以自测懒惰心理指数。 如果是有2个以上回答“是”的话,说明有了懒惰心理,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有了懒惰心理并不可怕,要积极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变的积极、坚韧与主动起来。 阴阳心理 测测你的阴阳心理指数 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有目的的检查一下阴阳心理程度,以便心中有数。仔细回忆一下,最近1个月,你经常有下列情景发生吗? 1、对单位的人热情,对家里人冷淡吗?(是)(否) 2、对邻居面带微笑,回家没有表情吗?(是)(否) 3、在外面是淑女,回家是“公主”吗?(是)(否) 4、在单位工作积极,虚心好学,回家听不进一句家人的唠叨吗?(是)(否) 5、在外能吃苦耐劳,到家就成了“娇小姐”吗?(是)(否) 6、与家人外出,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温柔、大方,有风度,外人走了以后,就没有了风度吗?(是)(否) 家里来了客人后,表现的很好,客人一走,原形毕露了吗?(是)(否) 接听电话时热情,放下电话就发牢骚,痛骂对方吗?(是)(否) 上述8个问题,建议你在自然的状态下,真实地填写出来。根据填写的结果,可以自测你阴阳心理指数。 上述问答,如果出现2个以上“是”的话,说明有了阴阳心理,应该及时调节,逐步走出阴影。 真心想击败拖延症么
等死 : 29 完美主义 : 27 受害者 : 24 受害者 : 24 无趣之人 : 22 泛成功学 : 22 泛成功学 : 22 独脚架 : 10 您的心智之墙: 您 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 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 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 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 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 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 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 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http://www.douban.com/note/164733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