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運動家的風度》,我更喜歡這一篇。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是全書中最有意思的一篇。雖然羅家倫先生寫得如此意氣風發,不過他本人的體態似乎並不是那麼剛強威武。但至少他有剛強的意志啊! 《恢復唐以前形體美的標準》 美學是哲學的一部分,美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審美的標準就是人類生活最高尚最優美的一種理想。美學的重要,不但在它把人生的形態和社會的觀念哲學化、藝術化、文學化,而尤其在確立他一種生活的理想,使人人於不知不覺中提高生活,一齊朝著這個理想走去。 形體美是美學中最普遍的觀念,也是最難表現的觀念。西洋形體美的表現方法,有雕刻、圖畫、文學等等。在希臘時代,雕刻已經發達到登峰造極的地位,不但表現希臘民族美的典型,而且至今還令我們讚歎欣賞。中國的雕刻比較的不很發達,如雲崗龍門的造像,是不可多得的。至於古畫存留的,歷經喪亂,也漸減少,最古的畫恐怕就要算晉朝顧愷之的了,但是也多憑後人的鑒定。因此我們要說明中國歷代形體美的標準,只有注重文學方面,尤其是詩歌方面。況且文學詩歌實最足以代表某一個時代的心理和風尚。 中國民族的體格,本來是雄健優美的,不幸後來漸漸退化,漸漸頹唐。不要說我們的遠祖「穴居野處,茹毛飲血」,戰勝自然的環境,開闢錦繡的河山,都是靠著偉大堅強的體格,就據有史以後的記載而言,湯高九尺,文王十尺,孔子九尺六寸,哪個不是堂堂正正魁梧威嚴的儀表?(就說商周尺比現在的小,無論怎樣折合起來,也一定比今人高多了。)至於說到中國的文學,最早的要算《詩經》。《詩經》裏面,形容男女形體美的地方,非常之多。《詩經》裏面的標準男子,可以公叔段為代表。他是怎樣的美呢?「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襢裼暴虎,獻於公所,將叔無狃,戒其傷女。」這種力大身強、乘馬飛舞的男子,是當時公認為最美的典型男子,所以大家對他的讚揚是:「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我們要注意這最後一句,是明明的標出美字來的。《詩經》裏面的標準女子,可謂莊薑。她的美又是怎樣呢?「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碩人敖敖,說于農郊;」「華彼儂矣,顏如桃李。」可見她不是嬌小玲瓏,也不是瘦弱柔靡,而是健偉豐滿、端莊流麗的。《詩經》裏面的表情詩,描寫男女愛情想像中的人物是「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這種抒情戀愛的詩章所表現的,也莫不是偉大壯嚴的姿態。 這種審美的觀念,直到漢朝,都是維持著的。漢武帝的 唐朝是中國的鼎盛時代。那英明神武手創天下的唐高祖唐太宗,其體格之雄健,不問可知。唐朝的標準美人,是文學上形容最多的楊太真。白居易描寫楊太真的美是「芙蓉如面柳如眉」。「環肥」之美是讚頌她身體豐滿的健美。「虢 中國民族的衰落,可以說是從宋朝,尤其是從南宋起,特別看得出來。這在文學的表現中,最為明顯。宋初的 現在我們一般的體格之壞,真足驚人!舉一個特殊的例罷。東四省為什麼這樣容易失掉?就是因為當時的封疆大員,「不鬥身強鬥歌舞。」高級將領如此,所以聽說下面有一個旅長,每早洗臉,要用八盆臉水,因為不但作種種修飾,還要擦雪花膏。以致師長不敢見旅長,旅長不敢見團長,團長不敢見營長,營長不敢見士兵。「羯豎竟教登玉座,儂家從此闕金甌」的局面是這樣造成的。到「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候,左右不敢通報,……這些事實是歷史家不會忘記,也不該忘記的。清朝人詠吳王台的詩雲:「台畔臥薪臺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是的,大家都是不睡覺的人,但人家不睡覺在生聚教訓,而我們不睡覺卻在跳舞呀!東四省怎得不丟!?國家焉得不受重大的痛苦!? 體格的衰落,自然反映為精神的頹唐。唐朝的文學,氣勢是多麼旺盛!所謂「文起八代之衰」,也是有由來的。宋朝就差得遠了。當時能獨立不拔,不為時代的風氣所轉移的,恐怕只有首推陸放翁的詩和辛稼軒的詞罷。後來中國人體格之所以衰弱,原因自然很多,如幾次異族的壓迫?,和一千多年來八股的戕害,小腳的摧殘,都是其中最重大的。近百年還有鴉片煙呵!體格衰弱了,精神就跟著墮落。我們現在要振作精神,就非恢復我們唐以前的體格不可,非恢復我們唐以前形體美的標準不可! 一個朝代的盛衰,和當局體格的強弱,很有關係。你如不信,就請你看看當年北平古物陳列所影印的一部歷代帝王畫像。凡是開國的帝王,都是身材雄健、氣宇軒昂的;看見一代一代的瘦弱下去,到了小白臉出現,那就是末代子孫了。朝代的滅亡,也就在這個時候。漢高祖是隆准龍顏,體格之好不必說;武帝的身體,當然不差。到了成帝就服慎恤膏了。哀帝、平帝才都是羸弱的病鬼。東漢光武帝和明帝或是百戰出身,或是萬幾不倦。到了沖帝、質帝、桓帝、靈帝、獻帝都和孩提一般,焉得不受宦官的戲弄?焉得不使曹氏父子有取而代之之心?唐高宗和太宗的體魄何等雄健,但到了懿宗、懷宗、昭宗就漸漸退步。南唐二主不必說。宋朝太祖、太宗都是武功過於文事的,到了哲宗、徽宗、欽宗就不對了。至於南宋的理宗、度宗,都真是可憐蟲!元太祖、太宗都是開疆拓土的剛強鐵漢,到了泰定帝、文宗、順帝,也和歷朝的帝王一樣,清秀柔弱起來,所以一舉而被明祖逐諸漠北。明太祖是草莽英雄,成祖是親提大兵北伐的偉大人物。到了神宗、光宗、嘉宗就墮落下去了。福王、唐王值得一說嗎?清本遊牧民族,天命天聰不必說。康熙幾次親率大軍,北征沙漠,如果身體不好,定難做到。但到同治、光緒,以至現在的溥儀,個個都是萎靡瘦弱的白面書生,清廷那得不亡?王荊公曾慨歎地詠道:「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設如他看見這本歷代帝王畫像,就可以在裏面得到最好的解答。一朝君主體格的好壞,可以象徵一個朝代的隆替。難道整個民族身體的強弱,不可以象徵一個民族的盛衰?我們要恢復我們民族過去的光榮,首先要恢復我們民族在唐以前形體美的標準! 人家國力之強,是有來由的。我從前在德國大學的時候,常和德國學生在一道生活。有一次我看見他們在大學的地室裏,把啤酒瓶子在桌上一頓,就擊劍比武起來。其中一人,猝不及防,把鼻尖削了下來,但他一點不慌,立刻把這鼻尖含在口裏,去找醫生縫起來。第二天他的鼻子把白紗布蒙了,仍然照常到校聽課,毫無痛苦的表情。這真是所謂古日爾曼(Ur-Germania)的精神!是尼伯龍根(Nieblungen)古英雄詩中的氣慨!所以我常說我情願看見青年們重披著樹葉子的衣服,明晃晃的刀槍,騎著光馬,仿佛像我們祖宗一樣的在森林原野中馳騁打獵,而不願看見他們頭上滑得倒蒼蠅,腳上穿著黑漆皮鞋,再加上一臉的雪花膏,面容慘白地在五光十色的霓虹光下跳舞鬼混!早送自己進墳墓,連帶的送民族到衰亡! |
|
来自: LM0318 > 《547 社工 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