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缠论的三大分析技术

 我是张一兵 2010-12-25

缠论的三大分析技术走势类型,级别,背驰以及均线,资金量进出为辅的几个指标,从而确认第一二三买卖点是本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走势类型是关键所在,是赖以分析的基础,级别由资金量,性格,系统风险决定,背驰是改变走势判断的惟一依据。三者的综合运用才是炒股的患而不患。三者是互为关联的,不是分割的。某一级别走势类型的结束必然由背驰导致,走势类型有级别区分,小级别背驰可能导致大级别的转折,不同的级别形成的第一二三买卖点有着不同的操作意义。

走势类型

走势,在缠师的分笔分段规范下有了不同级别的分类,即趋势与盘整,(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盘整,不同于传统上的泛指而是有着严格定义的。至少二个中枢以上的走势才可能形成趋势;只有一个中枢则定义为盘整,只要每次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回到中枢,不管幅度多大均视为盘整走势,所以,盘整的涨跌幅不见的就比趋势小。这必须明白。

走势类型有级别,一般地,把软件中模本设定的1F 5F 30F 日周季月年周期拟定为对应的上下级别关系,但实际未必如此。严格意义的对应级别关系是从分笔成交递归上来的,但这样很累也没有必要,还是用最简便地运用软件设定的周期。依照本级别走势类型至少由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这个先决条件,我们可以把分笔分段公式给定的笔,段进行人工纠正,有时,5F30F不一定上下对应,反而5F15F对应,那么就用后一个。关键是15F  30F那个更早更直观地结束前一走势类型,更有利于对当下走势的判断。

缠论的第一大原理是走势终完美有二方面的含义,1无论是上涨下跌或盘整走势终究要走完2上涨的结束必然是下跌的开始。这就有了很大的启发:当下跌的走势类型结束点也就是最佳的买入点,缠称之为第一买点!关键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前一下跌走势的结束?

缠师用标准化的公式引导我们分析:趋势a+A+b+B+c,盘整a+A+b.同向bc段的背驰力度与同向ab段的背驰力度是判断走势类型结束的惟一依据。因为有了AB中枢,才有了判断走势的方向。而走势中枢的定义为:由至少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有重叠的部分构成。

一般地,一笔日线总能在30F上走出三笔,若不能则可依黄白线是否穿O轴重新划出三笔。

级别

缠师认为级别如几何的公理,是无须定义的。事实上,级别无处不在,级别的本质是规模大小,质量差异,100万与1万除了规模区分外,还在于介入的周期不同。1万可能在1F级别上自由出入,而100万肯定要考虑至少日线底分型成立,趋势明朗才可以介入。

走势类型有级别,背驰有级别,资金量有级别,操作有级别,买入与卖出也有级别区别。

通俗地理解,级别应当是分类后的再分类,分类的思想贯穿缠论的整个过程,是缠论的灵魂所在。缠师曾说过,许多人迷恋于那种上帝式臆想的理论,却不知最简单的分类才是最大的真理。能够科学地完全地分类的理论肯定是完备的理论。

可以粗略在把1F 5F 30F 月年周期当成级别的升级,但前面说过,也应刻板的对应,其实有时15F 60F是很好的辅助判断。缠师一再告诫炒股在杜绝一根筋思维。

背驰:

缠师没有对背驰定义,多是经验之谈,但说MACD对背驰的辅助判断有很高的准确率,足以应对一般的情况。自已也常发现MACD有时确实不能完全地反映出背驰。这也难怪,缠师说过,走势是诸多分力的合力,其中政策的分力有某一期间具有强有力的,这种分力的突发性造成的V型反转如印花税的调节,就不能仅仅凭一个指标所能涵盖的。但这种情况极少。

简单地把股价新低而绿柱收宿或股价新高红柱收宿就认为背驰出现了,由此许多人发出背了又背,驰照样驰的感叹。事实上,背驰有诸多前提的。

1首先必须确认走势是趋势还是盘整。对于盘整取ab对进行力度对比;对于趋势就复杂一些,bc段对比出现背驰并不意味着走势完美,因为还可能中枢下移而形成第三四个中枢。

2仅仅看MACD有红绿柱状况远远不够,还得看黄白线[特别是黄线]情况,一般地,段内相邻同向二笔出现黄白线背离才说明真正的背驰出现。

3缠师最初用均线相交构成的面积作为直观的背驰判断,现在看来依然有价值所在。

4一般地背驰出现有这些特征:在某一次级别上出现背驰段;背驰力度对比值较大;背驰段内红绿柱递减;黄白线向O轴靠拢可能穿破;各指标提示买卖点;

5最后由1F的笔分型确认

 

 

按照以上对缠论的理解可以设定出这样的操作程序:

级别:买入30F,卖出5F

日线走势向下笔结束点介入,即判断5F走势类型向下的背驰段后,在其1F走势类型再判断背驰段,找出第一买点。若错过第一买点则在第二买点再介入。在现在这样弱市中,1F的第三买点有巨大的系统风险,不宜操作,而5F的第三买点几乎看不到。若出现往往都是出现第二卖点从而形成中枢的级别扩展。

几个边界条件的设定:

130F是介于日线与5F之间,要特别关注其红绿柱及黄白线变化,做为5F1F走势类型的框架。

230F至少要出现三笔,若出现第一个中枢则必然有五笔。第二笔可减仓,第二买点补回。

330F笔力度可以在5F15F上读出。

4,如果1F5F走势类型看不懂,则直接由30F红绿柱与黄白线决定。

5,各指标在同一价位发出买卖信号称为共震点,非常有效,也意味着有较大的涨跌幅。

6,弱市里,涨幅达30%主力都有可能随时出货,别信机构投机们的价值投资鬼话。

7,关注均衡线AB的色彩变化以及与均线的相交相离。30F均线与均衡线粘合后形成金叉为最佳最安全介入点;而5F均线下穿均衡线要卖出。均衡线有支撑与压力作用。当然这些判断是建立在走势类型的判之上。

 

对缠论分型操作的总结

相邻三根K线组成,中间一根K线在顶分型时高点与低点都最高、低分型时其高点与底点都最低
   2
、条件:
      
1)旁边两根K线需要与除中间那K线外的周围K线进行包含关系处理,直到满足标准形状
      
2)相邻两个分型,底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不能高于顶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同样顶分型中间K线低点不能低于底分型中间K线低点
  3
、分型的关键点位(自己的定义)
   
1)支撑位置:分型两边K线中,底分型为最高点,顶分型为最低点
   
2)分型位置:分型中间K线,底分型为最低点,顶分型为最高点
  4
、适用的级别
   
1)有日分型则以日分型为主,日分型没有形成则以60分钟分型为主,如此类推
   
2)推广用法:用5F分型来辅助判断1F线段的结束,用30F60F分型辅助操作5F线段的结束
二、分型分类
  1
、一个分型产生后,无论是否形成新笔,都紧接产生另一个相反分型,即底分型后必有顶分型,顶分型后必有底分型
  2
、一个分型产生后,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是否产生新笔?
   
1)产生新笔:该分型与下一分型之间有无共用的K线
   
2)不产生新笔:该分型与下一分型之间共用K线
  3
、分型分类
   
1)中继型分型:不产生新笔
   
2)标准型分型:产生新笔
三、分型实质
  1
、分型的产生都是由某小级别走势的第一、二类买卖点形成的
  2
、分型调整的力度区别:小级别走势第二类买卖点后是否出现盘整背驰
   
1)若有,调整力度不大,往往生成中继型分型
   
2)若无,调整力度大、时间长,基本延伸出新笔
  3
、与5日线的关联
   
1)条件:教材以5日、5周线举例;应可推广到6030分钟级别。暂以该级别5日均线
   
2)判断关键:小级别走势在第二类买卖点后是否出现盘整背驰
          A
、若有,一般不会有效跌破5日线
         B
、若无,基本上会有效跌破5日线,即或不跌破5日线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长期折腾
四、操作判断
  1
、中短线行情
   
1)是否形成新笔?
         A
、对底分型而言,确认有效站住支撑位置之上(即向上突破支撑位置之后,出现回抽后结束点位低于支撑位置的K线,紧接着的K线必须收于该位置之上)
        B
、对顶分型而言,确认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之下(即向下跌破支撑位置之后,出现回抽后结束点位高于支撑位置的K线,紧接着的K线必须收于该位置之下)
   
2)是否不形成新笔,延续原来笔的方向?
        A
、对底分型而言,不能有效站住支撑位置,产生一个顶分型,并最终突破分型的最低点
        B
、对顶分型而言,不能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产生一个底分型,并最终突破分型的最高点
  2
、分型辅助判断方法
   
1)小级别走势
        A
、第二类买卖点后有背驰一般为中继型分型
        B
、第二类买卖点后无背驰一般为标准型分型
   
2)同级别5日线
        A
、有效跌破则往往是标准型分型
        B
、不有效跌破则一般是中继型分型
   
3)说明:上述这两种方法必须结合使用
   
4)第三类买卖点:分型(日线)包含的小级别走势:1F5F走势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则基本肯定形成标准型分型,将生成新笔
  3
、不同级别分型的结合判断法
    1
、生成一个日线底分型后,以该分型支撑位置为关键点位
   
1)突破支撑点位后,看次级别分型,当生成60分钟相反分型即顶分型后,
   
2)当突破该60分钟分型支撑位置后,不能回抽站回日线分型支撑位置,则日线分型将成为中枢型分型
   
3)而60分钟顶分型将生成新笔
   
4)而那回抽不能站回日线分型支撑位置的60分钟K线冲高时就是卖出时机
五、操作应用
  1
、日、周线的分型操作
   
1)买卖在分型成立的当天,而不是完全形成后
      A
、针对前一天高点(一般为第一类买卖点),当天冲高不成时卖出(一般为第二类买卖点)
      B
、等待分型完全成立,观察小级别走势是否出现盘整背驰,是否跌破5日线
      C
、若有盘整背驰,且没有有效跌破5日线,坚决回补
      D
、若没有盘整背驰,则待跌落5日线后出现盘整背驰,再回补
      E
、如果顶分型包含小级别走势产生第三类卖点,则一定生成新笔,则等待底分型出现时再回补
      
说明:底分型操作反之
  2
、分型形成后的操作应用
   
1)做多的关键问题
        A
、有顶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够转化为中继型分型?
        B
、底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够确认为标准型分型
   
2)底分型操作
        A
、底分型出现后,寻找该底分型的支撑位置
        B
、确认分型延伸出笔成立:分型后的K线突破支撑位置后收于该支撑位置之上,后面的K线跌破该位置后紧接着的K线又收于该支撑位之上(即无有效跌破)
        C
、有效跌破该支撑位置,就要退出,因为分型基本上是中继型分型,走势将继续寻底。
        D
、辅助判断法
         ·
与小级别走势相结合来判断有效站住的问题,如果发生顶背驰,此时所在高级别K线又不能回到支撑位置,则择高出局
        ·5
日线:看该级别5日线,不能有效站住,也应择高出局
   
3)顶分型操作
      A
、顶分型出现后,寻找该顶分型的支撑位置
      B
、确认分型不能生出新笔:分型后的K线不能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之下
      C
、如果有效跌破该支撑位置就要退出,因为这样顶分型基本上会延伸出新的向下笔
      D
、辅助判断法
        ·
小级别走势的第二类卖后出现盘整底背驰,则该顶分型为中继型分型的可能较大
        ·5
日线:不能有效跌破该级别5日线,不能生出新向下笔的可能较大
   
4)高低级别分型结合操作
      A
、一个日线级底分型成立后,以该分型的支撑位置为准
      B
、观察是否出现60分钟顶分型,若无,坚持持有
      C
、若出现,看走势是否有效跌破该60分钟顶分型支撑位置时,且回抽站住日线支撑位置之上无望时,坚决出局,因为该日线底分型基本上是中继型分型
  
六、走势多重结构的表里关系与应用
    1
、状态定义
      ·
底分型:[-10]
      ·
顶分型:[10]
      ·
向上笔:[11]
      ·
向下笔:[-11]
    2
、状态间的关系
      ·[-1
0]之后:只能连[11][-10],不能连[10]
      ·[1
0]之后:只能连[-10][10],不能连[-10]
      ·[1
1]之后,只能连[10],不能连[-10][-11]
      ·[-1
1]之后,只能连[-10],不能连[10][11]
    3
、级别应用:可以采取多重级别,如三重:周线、日线、30分钟
      
1)描述走势的普通状态可以两重结构:周线、日线
      
2)普通短线操作可采用三重结构:如5分钟、30分钟、日线
    4
、一个下跌走势的操作风险评级(日线与周线的二重结构)
      ----  
:日线[-11]、周线[-11]
      ---   
:日线[-11]、周线[-10]
      --   
:日线[-10]、周线[-11]
      -     
:日线[-10]、周线[-10]
      -
号越多操作风险越大,最恶劣的技术高手不操作也罢
    5
、一个上升走势的操作风险评级(日线与周线的二重结构)
      ++++
:日线[11]、周线[11]
      +++   
:日线[11]、周线[10]
      ++     
:日线[10]、周线[11]
      +      
:日线[10]、周线[10]
      +
号越多操作风险越小,最恶劣的退出观望也罢
    6
、操作中的应用:
      
观察日线和周线处于哪种状态, 如果日线是
        
1[-11],不参与,等待出现[-10]
        
2[10],观察直到出现[11][-10]
        
3[-10],可参与
        
4[11],可参与
      
参与风险与价值见前面所述,这里还有很多可细化的地方未一一述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