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运用

 ljfwj600 2010-12-26
我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运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11-22 09:16:00 ]    作者:李焰    编辑:studa20
     
-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情(包括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课前学习和教师的有效引导。
  关键词:教学设计;先学后导;数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体会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教师以学情(包括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课前学习和教师的有效引导。
  先学后导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学过的内容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新课,教师对应所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不要太难,要照顾学困生,问题难度过高,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影响新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进程。通过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出示学习任务与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揭示学习任务(可口述或用小黑板),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和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时候,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不仅不知道预习的方法,更没有主动预习的兴趣,也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浏览一下,简单地看看课本,预习时走马观花,预习的效果不是很好。预习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阅读教材。课前预习,仔细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看重点,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来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
  2.勾画重点。我们在预习新课时,要教会学生动动笔,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懂的地方,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
  3.动手操作。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4.尝试练习。在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上的例题,并通过课后的习题来巩固。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写收获和问题。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会有学习收获和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写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和小组同学交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小组交流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效果肯定会好。
  教师走近学生、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学生归纳自己的收获和问题,准备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时,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四、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同伴合作,每人将收获说给同伴听一听,将各自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提炼后生成小组问题;教师深入小组中,倾听小组内的交流,及时指导小组的学习情况。环节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师生合作
  教师精讲、答疑,归纳知识点;学生认真听教师的点拨、归纳。
  六、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认真解答。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互换作业,教师说答案、也可以找一名学生说答案,学生互批。发现问题及时点拨矫正。
  七、成果分享
  可用多种方法归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中要做到黑板是学生的,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而我们的课堂是大多是教师表演的课堂,虽然讲得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但怎么讲?尤其是讲多少?是需要永恒研究的问题。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
  教师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
  新的课堂思路,经过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还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如;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的表达不够流畅,有时不能脱稿;有的同学对问题的分析解读不够全面客观;更有我们的农村的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想办法去改进,去克服,只要我们努力,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教学课堂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