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州书院

 关爱未来 2010-12-26
浏览次数:158  发布时间:2010-5-24   

道祖老子十分重视养生、贵生。他一方面是“修道而养寿”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如果能恰当地加以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现代人也不无裨益。


  “味无味”的营养观
  营养是健康的基石,道教养生保健非常重视营养问题。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句话的意思是
说,要在“无为”(即不妄为)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在“无事”(即不轻率从事)的前提下有所从事。所谓“味无味”,就是吃任何东西都不要去知其味。如果我们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去品尝滋味,好吃的就多吃,不好吃的就不吃。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偏食的习惯。现代医学证明,偏食容易破坏膳食平衡,导致人体营养素缺乏,对健康非常不利。


  如何防止偏食的发生?老子告诉我们要“味无味”。要知道人类进食的生物意义就是为身体提供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而不是去满足“口
舌之欲”。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进食的时候就应该提醒自己:我们是吃“营养”,而不是吃“滋味”。


  “动而愈出”的运动观
  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就是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阴阳物质结合而成的,要达到健康状
态,必须阴阳调和。要达到阴阳调和,必须要有气的冲动。人体要健康,必须要精气的冲动,气冲阴阳可调和。


  那么如何让精气冲动起来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就是说天地之间的人,就
像一个大风箱。精气在人体这个大风箱中的运行是虚静而不屈服的,多数时候是感觉不到的。“动而愈出”就是说人身这个风箱运动越快,精气出动就越多。这同现代医学以及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相符的。


  老子提倡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九章中说:“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天下的圣人,用呼吸之气来为
天下人振作精神。可见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方式很多,比如跑步、散步、打太极拳,等等。


  “专气致柔”的放松观
  有营养,有运动,还不能完全达到健康状态。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乎?”就是说在专门调动精气的过程中
,身体要柔弱,要像婴儿一样放松。老子认为要健康,必须经常放松身体,劳逸结合。当人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中,静脉就不容易被肌肉所压迫,精气运行阻力就小。当然,这种放松不光是形体的放松,还应有心理的放松。心理过度紧张,也会引起肌肉僵硬,阻碍气血循环。身体和心理都彻底松弛,才是老子放松观的核心。对于心理放松的办法,老子提出了“涤除玄览”的观点,指出关键就是要消除一些空想,消除那些达不到的欲望。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为无为,事无事”的办法,凡事顺其自然。否则达不到的欲望多了,就会“能无疵乎?”


  “知不知”的疾病观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吃五谷杂粮,即使身体保养得再好,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伤病的威胁。如果感染了疾病,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说:“知不知,上。”知道自己患了病,只当自己没有病,这是最好的。这句话其实是说,得了病不要背思
想包袱,不要过分紧张和悲观,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情,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相反,“不知知,病。”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病,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患了绝症,过分紧张,这是影响健康最坏的毛病。


  所以《道德经》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所以很少生病,就是因为他们不想疾病,不想它好,也不想它不好,根本
就不紧张它。所以圣人很少生病,有病也好得快。


  综上所述,老子的养生保健观是同现代医学、中医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一种科学的养生
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