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是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由国务院决定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并于2006年1月在深交所正式挂牌启动。
截至2009年5月31日,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55家,涵盖了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而在此之前的三板市场被称为老三板,包括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退市公司。
新三板市场的优缺点
新三板市场的优势明显,就是对挂牌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这对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就新三板的融资能力而言,截至2008年底,有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或启动了定向增发股份,合计融资4.3亿元,平均市盈率16.38倍。
新三板市场的不足之处首先在于其融资额相对偏低。平均来看,一般一个新三板企业一轮仅可融资2000万至5000万。而市场分析人士估计创业板的融资规模每家一轮在1.5亿元左右。其次,新三板公司的上市股票在三板市场上,流动性不高,后续融资比较困难。
新三板市场发展的问题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按照代办系统试点办法,只有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新三板交易,且最低交易单位为3万股,使新三板交投十分清淡;二是流动性不足。按照证券法规定,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就算公众公司,这客观上限制了新三板企业投资者人数,部分企业面临必须有人卖出,才能有人买进的局面;三是转板机制尚未建立,新三板市场还无法与主板、创业板市场实现有效对接。
新三板市场发展路径
要解决新三板的问题,需要在政策上有所调整并进行创新,譬如:
实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组做市商为一个上市公司服务。具体而言,在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能够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实现创新企业的估值;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增强市场对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吸引力;有效稳定市场,促进市场平衡运行。
建立绿色转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