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惠”,就是实惠。
人与人之间,不能只讲爱、礼貌和宽容这些精神的东西,君王对臣子的鼓励和表扬,也不能只停留在几句好话和一张纸上,物质奖励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孔子那里,“爱人”还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实惠。 在封建社会,歉收年份,君王要减免赋税,遇到灾荒,必须赈济灾民,臣下有功,必须给予赏赐,这些都是“惠”的表现,孔子认为:做君王的最忌讳的是小气,他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美德,如果小气吝啬,那其他方面也不可取了。”(“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因此,当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为仁乎?”—— 假如一个人能给百姓很多恩惠并能帮助大众,可以算是仁人吗?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雍也》)——这样的人,何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都不一定能做到。 “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只有对人恩惠、实惠,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好使唤人。 仁是“正直” 孔子认为仁不仅意味着就是爱,还意味着敢爱,这就是所谓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人才敢于喜欢人,敢于厌恶人。 子贡问孔子:“君子亦有恶乎?”——君子也会厌恶人吗?孔子回答说:“会啊,我厌恶说人坏话的人;厌恶下级诽谤上级;厌恶凶狠无礼的人;厌恶固执己见的人,子贡你厌恶什么呢?”[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赐也亦有恶乎?]子贡说:“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我厌恶剽窃他人文章的人;厌恶把不逊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把揭人短处当作直率的人。(《论语–阳货》) 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实际上,是一种正直的表现,而孔子正是一个正直,因此他崇尚正直的品格,从而使正直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