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应该预防的三种劫弑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30

2、应该预防的三种劫弑

【原文】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群臣,使外内之事非己不得行。虽有贤良,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然则群臣莫敢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1不敢忠主,则国为亡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中,此谓明劫。鬻2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壹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此谓事劫。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三守不完,则三劫起;三守完,则三劫者止。三劫止塞,则王矣。

【译文】凡是劫弑有三种:有明目张胆地劫弑,有通过政事来劫弑,有通过刑罚来劫弑。臣子有大臣的尊贵地位,在宫廷之外操纵国家机要来网罗控制群臣,使朝廷内外之事离开自己就不能办。虽然有贤能优良的人,反对的必然有祸患,而顺从的必然就有福禄。这样群臣就不敢忠诚于君主忧虑国事以国家的利害关系来抗争了。君主虽然贤能,也不能独自一人计谋,而臣子又不敢忠于君主,那么国家就将亡国了。这就称之为国家没有臣子。国家没有臣子,难道是郎中缺乏而大臣稀少吗?群臣拿着俸禄去搞私交,行为于私道而不效劳于公家,这就称之为明目张胆地劫弑。卖弄君主对自己的宠爱而擅自专权,假托外国诸侯的势力来威胁国内,危言耸听渲染祸福得失的情形,来迎合君主的爱憎。君主听之任之,降低身份轻视国家利益来帮助他,事情失败了他就与君主一起承担灾祸,而大功告成那么他就独自霸占成果。和他一起办理政事的人,与其一心异口同声都说他好,那么君主说不好也必然没有人相信了。这就称之为通过政事来劫弑。至于掌管监狱、拘留所、刑罚,臣子独揽了这些权力,这就称之为利用刑罚来劫弑。三条守则不完备,那么三种劫弑就会生起;三条守则完备,那么三种劫弑就会停止。三种劫弑停止或杜绝,那么就可以称王了。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是韩非对三种劫弑的详细说明。“三守”是君主之道,“三劫”是奸臣之术,最后几句是结论,三条守则不完备,那么三种劫弑就会生起;三条守则完备,那么三种劫弑就会停止。所以,按韩非的观点,能不能当好一个领导人,就是遵不遵守这三条守则。严格说起来,仅仅遵守这三条守则,是很不够的,韩非的结论有些偏颇,因为这只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要想真正当好一个领导人,还要学习很多东西,而且首先要学《荀子》。荀子在这方面比韩非要强多了。

——————————————————

【注释】1.有:通“又”。在古文中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使用,“十有五”即十五。《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韩非子·五蠹》:“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汉贾谊《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鬻:(yu育)《管子·八观》:“非有余食也,则民有鬻子矣。”《左传·昭公十四年》:“鲋也鬻狱。”《国语·齐语》:“市贱鬻贵。”《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自鬻于秦牧养牲者五羊之皮。”《韩非子·难言》:“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本意为卖,出售之意。这里引申为卖弄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