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丽没能再延续AT-X经典系列镜头的辉煌开始默默无闻,适马执着地坚持着单反机身的研发要圆“双修”之梦,而他看似丰富多彩的“炮群”中亦只有“小黑”算是经典仅存。再看看腾龙的园子里,“花朵”不多暗香尚存,其中,SP AF28-75mm F/2.8 算是较为美艳的一朵了。
图一 “平民小炮”的“标准像”
这支镜头的全称比较“复杂”了点,标识性的小金字足足一大窜子,全文是:“SP AF ASPHERICAL XR Di LD IF 28-75mm F/2.8 MACRO”。既然腾龙把标识做的如此详尽,我们也不妨认真解读一下:SP—高标准、优质成像、出色性能系列镜头的标志;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XR—高折射率镜片;Di—针对数码单反的全新光学系统;LD—低色散玻璃镜片;IF —内对焦拾像系统;MACRO—微距功能。
图二 卡上遮光罩倒有点“炮”的气概
腾龙公司在推介过程中赋予这支镜头的最大亮点是:“全世界最轻最细的F/2.8光圈标准变焦镜头”。的确,92×73毫米的“身材”,67毫米的滤色镜口径,以及510克的体重,这些数据对于一支专业级别的标准焦距变焦镜头而言真的够轻、够细。为使全部焦距段都能保持足够的通光量和影像传载的低折损,该镜头被设计成16片14组的光学结构,这是一组相当复杂的光学传递设计,不仅借助了基础材质的基本性能,更进行了巧妙的原效补偿和线差校正,看来腾龙是下了功夫的。0.33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属一般水平,1:3.9的放大倍率在发挥至极至时,会出现较大光圈情况下景深极易漂移的现象。其实许多起始于广角端的变焦镜头的MACRO(微距)功能都被神奇化了,如果改用“近摄”这个词来描述1:3.9的放大能力才会显得实在点,因为许多影友都认为达不到1:1就不能算是真正的“MACRO(微距)”。
图三 方便的AF/M选择键使用了传统的“开关式”设计
在使用中,有两点令我“耿耿于怀”:一是塑料材质使镜头驱动起来有干涩摩擦带来的音噪,使人担心经过高频率使用后它精度的持久性;再就是对焦环不仅行程短而且阻尼松弛,这对于MF(手动对焦)情况下的精确校正是个问题,另外,与对焦环相比变焦环却显得比较紧涩。SP AF28-75mm F/2.8驱动起来还是满迅速的,我分别选用尼康AF-D卡口和佳能AF卡口的此款镜头,分别与尼康D100和佳能350D配合测试,感觉对焦利索、拾像稳定、启动和刹车都很灵敏。这支镜头显示对焦距离的数值被直接印刷在对焦环前端,而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镜窗”方式,这不仅降低了美观度和读取的方便性,同时也显现了一种为压缩制造成本而追求的“简约化”风格。
图四 变焦环锁扣在使用中有松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