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梅川沈氏宗谱》

 yfo123 2011-01-02
(2010-10-16 11:40:28)
 

《梅川沈氏宗谱》

                                  [转载]28、《梅川沈氏宗谱》

   梅川沈氏宗谱,我见过两部,是通过岳母大人向她的邻居借阅的。书保存得不够好,据说是随便放在一个角落里,幸亏外面包了一层旧报纸,否则积尘如涂,霉味刺鼻,令人生厌。其中有几册线已断,页面也卷了起来,我化了点功夫,将书页拉直理平,补了线,还给它做了夹板,整整齐齐,煞是舒心。在农村许多藏谱者中,由于不懂收藏之法,家谱被糟蹋毁损、甚至被遗弃,原是司空见惯的。但近年随着收藏热的蔓延,村中也有些人对此类祖传的典籍格外留意起来。有的千方打听,百般寻觅,费尽手段终于弄到一二册,于是秘不示人,占有欲得到强烈满足;也有的手中有谱,以为奇货可居,口出天价,叫人哭笑不得。当然也有大度大方大气之人,以家谱为学术公器,既可研究本家族的繁衍脉络,也可探究本地的历史文化,并且得到大家的尊重,可谓双赢。

   此两谱未见励双杰《慈溪余姚家谱提要》著录。

   一部为《姚江梅川沈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清光绪癸巳(1893)仲夏刊,敦本堂木活字本,十二册。沈崶续修,沈烈光、沈逢辰、沈康民同辑。卷首为序、目录、凡例。卷一诰敕、像赞(无像)、世纪前编等,卷二祖传、家传,卷三艺文上(序、祭文、碑表、行述、传、记、跋、书、启),卷四艺文下(寿诗、哀挽、饯别、题咏、赠答、词),卷五摭余,卷六宗规、祠图、祭仪等,卷七至十三世系表(分文房、行房、忠房、军户房、担山房),卷十四附谱小序、旧谱附存、世系表(东杜房),卷末螟谱、续修题名、宗祠创建始末考、跋。是谱印二十部,编号为“志、士、成、仁、修,传、家、惟、忠、孝,积、善、则、必、昌,永、世、在、有、道”。

   另一部为《余姚梅川沈氏宗谱》,卷数相同,民国十四年(1925)乙丑岁仲冬刊,敦本堂木活字本,现存十册(缺卷八、卷九、卷末)。沈祖源、沈昌言续修,沈昂正、沈德民同辑。此续修本次未作大的调整,将光绪本的卷六移至卷一,而此本卷六则保留祭仪、祭文、道五公后渊源总图。其余则世系表作了延续。

   梅川沈氏宗谱最早版本为咸丰十一年(1861),也是十四卷首末各一卷,沈崶、沈文荧等纂修,上海图书馆藏。

   据是谱载,宋代沈洪任余姚州判,遂居余姚。其后沈道五复迁浒山。沈文荧序云:“宋时,宣教郎道五公始迁余姚之浒山,环浒而居者数十家。明初避建城,徙居城南。嘉靖间经倭乱,族人荒窜各处。”梅川沈氏,今居浒山南门沈府巷、北门外西界牌及坎墩等处。

   沈煜在嘉庆八年(1803)所作序文颇有史料价值,谨录如下:“余家世居浒山之南,绕虎山而宅,祖墓亦在于是。明洪武间,奏设沿海卫所城以备倭,而浒山南为三山所,于是驱居民,迁坟墓,仓卒不能自择,因即居于城南门外,墓亦即迁于虞家笆后。家世农业,远祖讳,世寂无传闻。有外房曾官侍御者,家存谱乘,后亦为其后裔携馆海盐,失焉。嘉庆壬戌冬,敦本堂宗祠落成,族叔祖行廷侃出其家所藏祭薄,载始祖宣教道五公,其中亦无世次可稽。又止载其本支一派,余未之有。及我父志切追远,深痛先世沦没无稽,因即幼所闻于族曾祖行云从者,得自连城公以下尚有可详笔而记之,即命辑成一帙,俾仅有知者庶不至亦同于无传也夫。”

   梅川沈氏收录于道光《浒山志》列传者有四人,明沈宏宇,清沈克让、沈邦良、沈煜;收录于《余姚六仓志》列传者十人:沈克让、沈邦良、沈煜、沈志陞、沈贞、沈景川(附子烈光)、沈文荧、沈灴、沈炘。

   谱是对研究道光《浒山志》编者沈煜(1768—1824)、领导胜山抗英者沈贞(1814—1856)及沈贞长子、光绪三年出使日本的沈文荧(1832—1886)诸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