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晖 吃苦是一种折磨,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思想境界,而能吃苦更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忘我奉献、不懈追求的坚强毅力;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操。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应该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吃苦的精神。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能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凡成功者,无不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痴心不改,任劳任怨。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古今中外凡成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首诗中写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邓亚萍被誉为“乒坛魔女,矮个巨人,”但是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邓亚萍的眼泪。当我们走进航天英雄杨利伟时,似乎他与生俱来就具备“当第一”的超常素质,但这不是天生的。艰苦奋斗是磨炼意志的主要途径,许多名人成功之后被世人誉为天才,岂不知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生活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了吃苦精神,就能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深刻道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得益于清贫和痛苦的磨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