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菌

 一粒光 2011-01-03
 一、淘米水。米水比为1:2-3的淘米水拌培养料,可减少米糠、麦麸和蔗糖的用量;1:1浓度的淘米水拌料,可完全取代米糠、麦麸和蔗糖,降低成本,并能降低污染率;1:3浓度的淘米水拌料,可用生料栽培,能加快菌丝生长。如早期使用,经常在菌床喷施,可使菌丝生长健壮;中期使用,有利于促进原基分化,提高产量;在菇蕾出现后使用(加入0.5-1%的食盐),可使菇蕾加快发育,提早成熟;在越冬期使用,可提高菌丝的抗寒能力。

  二、草木灰。因为草木灰含有钙、钾、磷、镁、铜、锌等多种矿物质,这些元素又是平菇生长中所需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平菇的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草木灰,有利于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将草木灰浸水、过滤、浓缩后,再加适量的过磷酸钙,可配成磷酸二氢钾喷菇床,对促进菌丝生长,发育效果更明显。草木灰是仅次于石灰的弱碱,一般酸度在8-9.5之间,如在平菇培养料中适量加入草木灰,可以缓冲平菇菌丝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有机酸,还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如平菇培养料中发生霉菌污染,深挖污染处,多撒一层草木灰,造成碱性环境,可避免杂菌的重复发生;此外,草木灰还可杀灭菇床里面的线虫、菌蛆、菇螨等软体虫害,有利于平菇高产。
一、添加营养液方法要科学

  给食用菌补充营养的方法有喷施、浸泡和灌穴。喷施用于子实体大量出现时期。常用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结合补水,在菌床、菌块上喷洒。喷洒营养液最好在落潮时进行。喷时注意喷头向上,不对着子实体。同时注意四不喷:①幼小菇蕾不喷:以免“肿死”。②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以免引起细菌性病害。③空气湿度过大不喷。④菇棚内病虫害严重时不喷。浸泡主要适用于袋栽或块栽的方法。在收完1-2茬菇后,若菌袋(块)严重缺水,把袋或块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若失水过多,可以分几次浸泡。灌穴主要用于菌床上,当菌床出菇较多,养分消耗过大时采用。方法是将菌床上的土扒开,把一漏斗插入料面内灌液4-7毫升,穴距10厘米,加液后覆土。

  二、添加营养液浓度要适宜

  营养液浓度过高,不但菌丝吸收困难,还会妨碍菌丝生长;浓度过低,增产效果不明显。在适宜浓度下,添加时也要根据料内湿度而定。若培养料湿度过高,可适当加大营养液浓度,减少用水量,补充营养液后加强通风,反之,减少浓度,增加用水量。常用浓度有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

  三、添加营养液要注意环境变化

  一般在气温高于20℃时,菇类菌丝难以形成子实体,应停止补液,葡萄糖液、豆浆汁、人粪尿液均不宜在气温高于18℃以上时补液,否则会加重感染。为了防止杂菌感染,也可在营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抑菌剂,以防止杂菌滋生蔓延。

  四、交替补充不同的营养液

  营养液的添加不能只使用一种,可几种交替使用或混用,以满足食用菌对不同养分的要求。在菌床上,一般先施用增添养分的营养液,然后再施用高效营养液,这样才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如果采用激素法刺激食用菌生长,则应在补充营养剂后再用激素。例如金针菇用化学物质抑蕾出菇,应在补充0.2%磷酸二氢钾之后。

  五、正确施用有机肥

  所用的堆肥和粪尿要经过充分发酵腐熟或高温消毒,施用豆汁、马铃薯汁等植物浸出液要现配现用,不宜久置,防酸败变质
 
平菇采收两茬以后,料面往往会出现严重干燥板结,透气透水性差,菌丝衰老无力等不良现象,从而延迟出菇时间,降低菇体产量,甚至不出菇。若将料面刮去一层,可以较好地解决板结问题,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料面去皮的方法  对板结严重、菌皮过厚的料面,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的菌皮。对轻微板结、菌皮较厚的料面,可用铁丝纵横划出许多小沟,至露出菌丝。畦床栽培的,可用竹扫帚在床面上来回扫动,直到刮破老菌皮而露出里面的菌丝。袋栽的,可将两端的老菌丝刮去。

  去皮对原基分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一般7~10天后即有新菇蕾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料面刮菌后要将刮下的老菌皮清除干净,以免产生杂菌。同时要将暴露的新料面按平,以利出菇整齐。此外,应等到菌丝恢复生长后才能喷水。
 
                                    玉米秸生料发酵栽培平菇技术
 
】一,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栽培平菇所用的玉米秸秆要求于燥,无霉变,无严重虫害,未经常期雨淋。所用秸秆提前用专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成屑状备用。

 二、栽培期,用玉米秸生料发酵栽培平菇可选早春、晚秋、冬季栽培。夏季气温高栽培可通过加大接种量确保成功。


三、培养料的配制与发酵

玉米秸100公斤,麦麸10公斤,玉米面10公斤,三元复合肥1公斤,石灰4公斤,食盐1.5公斤。

按照配方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好。拌匀,然后加入石灰水,一般每100公斤原料加水120-130公斤左右。加水后料水搅拌均匀后,将料堆成宽1-1.5米,高1-1.3米,长不限的发酵堆。然后自上而下每隔0.5米扎一通气孔,以利增氧发酵。当料堆25公分深度温度达到60度后,维持12小时后翻堆。翻堆时要上下,里外互换,以利发酵彻底。翻堆后当料温再次达到60度后,再次翻堆,程序如上。一般翻堆3次即可结束发酵。当玉米秸软化呈淡褐色,上面布满白色放线菌时,闻之有淡淡的菌香味,料堆体积显著缩小,即为发酵成功。发酵结束散堆降温,并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和PH值。当料温降之30度以下即可装袋接种。若冬季栽培,外界气温低,发酵要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气温稍高季节可在室外发酵,但白天盖草帘等遮阳物,晚上必须全部掀开,以利通气。


   四、装袋。栽培袋一般采用宽23-25cm,   长50cm左右的聚乙烯塑料专用袋。装料接种一般采用两层料三层种,或三层料四层种。方法就是先在袋口撒一层菌种,然后装一层培养料,再在袋壁四周撒几块菌种,再装一层料,再撒菌种。菌袋两端要多接一些菌种,装完袋后在菌种处扎小眼透气。以利平菇菌丝尽快生长,消除杂菌生长机会。菌袋装料要松紧适度,标准为手托袋中间,菌袋不变形为宜。


   五、发菌管理。将装好的菌袋及时移入培养室或大棚。井字型排放。培养温度控制在15度以上,25度以下为宜。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避光黑暗。一般适宜温度条件下,20-3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继续培养7-10天,进入出菇管理。


   六、出菇管理. 当菌丝满袋并分泌出黄水时,将转入出菇管理的菌袋单行堆放,适当松口,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左右,适当增加散射光照,并给予一定的温差刺激..一般5-7天即可出现原基,待原基形成后,将袋口剪掉或翻卷露出原基,,将温度控制在所栽培品种地适宜出菇温度范围内,这期间主要就是协调处理好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光照这四个气象因子.可采用地面灌水结合空中喷雾的方式保持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使子实体尽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培养料内的水分消耗.并在喷水的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不喷关门水.以免因湿度过大造成病害发生.反之如果空气湿度长期低于85%,则会造成减产..


当子实体长至七八成熟时,要适时采收.采收时将整丛菇体切下,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死菇和菇根,停水3-4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转入下潮出菇管理.一般可采收2-3潮菇.生物转化率在80-100%.


用玉米秸栽培平菇发酵上热要快于玉米芯,菌丝生长速度快于玉米芯,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装袋要紧实。出菇快,但没后劲是其弊端,一般三潮菇产量大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