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菇栽培技术问答

 老刻刀 2014-12-03

平菇栽培技术问答

 

1、初学种菇首选平菇

为了满足广大初学者提出的“初学种菇,究竟种什么菇好?哪种菇易种?”等问题,现谈点个人浅见。
   我国已可进行人工商业化规模栽培的菌类品种已达30多种,并且每一品种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发展食用菌生产和品种选择上,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销售市场,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好适宜的平种发展生产,确保有利可图,如果在生产中不从实际出发,盲目生产,势必导致生产失败或者因产品无市场而造成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对消费群体的分析认为,“初学种菇”还是平菇好。
   一是平菇适温性广,我国各地均可栽培。平菇品种中有低、中、高和广温四种温型的菌株,分别在238℃温度范围内均可出菇。栽培者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温度选择不同温型的品种发展生产,只要品种选正确了,便可四季栽培,月月出菇,天天有收入。二是原料资源丰富。可用来栽培平菇的原料到处可见,随手可得,如稻草、麦秸、棉籽壳、玉米芯、各类豆秸、树木树叶、锯木屑、甘蔗渣、米糠、麸皮、豆腐渣等都是栽培平菇的优质原料,只要平时注意收藏保管,便可用来发展生产,转化增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平菇易种,技术易学。平菇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操作管理粗放等特点,室内室外均可栽培,生料、熟料、发酵料、床栽、袋栽均可。四是平菇销售市场广阔。一般每公斤46元不等,许多人对平菇有了较深的认识和食用习惯,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经常可见,因此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五是经济效益可观。平菇从投料播种到出菇上市只需求2530天左右,一个生产周期34个月。每百公斤原料只要技术管理跟上去,一般生产150200公斤鲜平菇。一个家庭一年中分期投料5000公斤,效益可观。

 

2平菇从小到大有哪几种形态?

平菇子实体从小到大依次有瘤状突起、桑椹状原基、珊瑚状菇蕾、扇贝状平菇、成熟平菇等4~5种形态。条件适宜时,从瘤状突起长成可以采食的成熟平菇需10天左右。

 

3平菇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熟料栽培各有什么特点?

生料栽培工艺简易,投资少,便于推广。孰料栽培安全可靠,适合于工厂化生产,但费工、费时、消耗能源。发酵料栽培兼有生料栽培工艺简易、投资少、便于推广和利用和熟料栽培安全可靠的优点。所以,利用发酵料种菇将是平菇生产的方向

 

4为什么不能把不同的平菇菌种混播在同一栽培容器中?

1)不同菌种播种在同一容器中,会产生“拮抗现象”,导致出菇推迟,少出菇甚至不出菇。

2)平菇品种极多,出菇条件不同。同一容器中栽培两种以上菌种,管理上必然顾此失彼、影响出菇。

 

5怎样利用长稻草栽培平菇?

1)原料:新鲜、未霉变稻草、农用塑料薄膜、石灰等。

2)场地:室内外均可。

3)方法:1)将稻草沉入2%石灰水池内浸泡1~3天,捞出,沥干,洗净,再沥干。2)铺草播种:采用层播法。3)播种后经20天左右调温(23℃)保湿发菌管理,即可转入催蕾、出菇管理。4)出菇管理主要是揭膜通气,控温保湿,以利于出菇和子实体发育。

 

6怎样进行平菇室内床式栽培?

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菇房及床架建设、配制培养料、铺料播种、发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项内容。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播种期与品种的选择。一般春播宜用中高温型菌种,秋播宜用中低温型菌种。

 

7用塑料袋栽培平菇有什么优点?怎样进行平菇袋栽?

优点如下:

1)袋栽可以成功地防止杂菌蔓延为害;

2)不需购置栽培床架,直接在地面堆码菌袋即可;

3)袋栽平菇对菇房保温、保湿要求不严;较易获得高产创造好效益。

塑料袋栽培平菇方法简介:

准备塑料袋——堆料发酵——装料播种——堆码发菌——开口增氧——出菇管理。

 

8如何配制平菇培养料?

木屑、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秆粉等原料,还可适量添加麸皮、米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
   
1)棉籽壳99%、石灰1%

2)稻草99%、石灰1%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

4)玉米芯粉90%、米糠9%、石灰1%

5)玉米芯或玉米秆;

6)花生壳、花生秆78%、麸皮20%、石膏1%、糖1%

7)甘蔗渣50~69%、木屑30~49%、石灰1%

8)豆秆粉33%、棉籽壳33%、木屑32%、碳酸钙1%、糖1%

 

9哪些原料可以栽培平菇?

凡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农副产品,如木屑、棉籽壳、废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秆、花生壳、豆秆粉等都可以栽培平菇。

 

10怎样堆制平菇的发酵料?

1)拌料建堆:棉籽壳加2%的石灰,加水拌料堆制。料堆宽1.0~1.3米,高1.0~1.5米。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稻草覆盖。

2)适时翻堆:48~72小时第一次,共翻3~4次。

3)发酵质量检查。

 

11什么叫平菇?

平菇是侧耳属许多种类共用的商品名称。目前国内栽培的种类主要有:糙皮侧耳;佛罗里达平菇;凤尾菇;金顶侧耳;鲍鱼菇。

 

12怎样选购平菇菌种?

首先应考虑下列问题:

1)平菇的温性:应考虑其温性与当地气候条件是否相符。

2)抗逆性:抗逆性强、生长快的菌种,是早熟高产的前提。

3)平菇色泽:应根据市场动向,栽培适销品种。

 

13平菇出菇期间怎样进行水分管理?

可按下述原则进行:

1)蕾期不喷,覆盖保湿;

2)见柄酌喷,保持湿润;

3)现盖少盆,轻喷细喷;

4)盖大多喷,勤喷轻喷;

5)采前少喷,利于贮运;

6)自始至终,地面时润;

7)晴天多喷,阴雨少喷;

8)采后停喷,偏干养菌。

 

14怎样使平菇培养料安全度夏?

可采用室外挖坑掩埋法或采取室内晾干堆码法,无论哪种方法,平菇培养料(菌袋、菌砖)安全度夏的前提都是偏干管理,即所谓偏干越夏,浸水出菇。

 

15人防工事栽培平菇通气不良怎么办?

人防工事居于地层之中,通风换气条件差,而平菇需氧量大,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在选择人防工事栽菇时,应注意三点:1、选择面积大、洞口多、自然通风条件好、结构牢固、没有放过有害物品的地道。栽培室尽量利用靠近洞口的地方,便于通风。2、自然通风的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即冬季气流由低口流向高口,而夏季由高口流向低口。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通风较好的地点,作为栽培场所。3、有条件的可设置通风装置,在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通风换气2次,送风量达到栽培室空间容积的二倍即可。

 

16怎样使平菇延缓孢子释放时间?

菌盖在23厘米时,喷洒谷氨酸钠营养液。配方:水50公斤,蔗糖0.5公斤,谷氨酸钠(或味精)50克,维生素B1100片,每天喷雾一次,可以提高产量,延缓孢子释放时间。

 

17菌蝇(包括菌蛆)怎样防治?

菌蝇在平菇、蘑菇栽培中最为常见。成虫是很小的蝇子,幼虫是蛆,白色或黄色,以幼虫危害菌丝和子实体。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菇房门、窗装纱窗,尽可能防止成虫飞进菇房。

2)菇收完后,用敌敌畏喷洒杀虫。

3)每平方米用除虫菊1克,加草木灰撒在料面上,连撒2~3天,效果良好。

4)种菇前,菇房用磷化铝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磷化铝片6~15克,熏蒸48小时,能杀死菇房中的螨类、菌蝇、菌蚊、跳虫等害虫。磷化铝有毒,施药人员应戴防毒口罩和乳胶手套。

 

18畸形菇有哪些症状?如何消除?

畸形菇主要症状:

1)菜花球状。子实体原基不断分化丛生,不形成菌盖,形似菜花球。

2)珊瑚状。菌柄长、分叉、结构较松散、部分柄端分化成小菌盖,但不形成正常菌盖,子实体成珊瑚状。

3)柄长盖小的高脚菇。菌盖较小或成喇叭状,菌柄长、且粗。上述畸形菇是栽培场地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照不足所造成。针对以上原因,及时改善栽培条件,是可以消除的。

 

19平菇接种改进技巧

平菇熟料栽培接种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菌种上半部易老化,下半部菌种活力强,这样发菌时,有的萌发正常,有点萌发差,甚至不萌发,针对这一情况,将接种方法稍加改进,就可以使成活率提高到底90%以上,具体做法是:扒菌种时,从菌种瓶或菌种袋一侧扒开一个缺口,这样底部菌种与上部菌种可充分混合,常规的是先扒上层再扒下层,是横向接种,现在的是接种钩从下到上,纵向接种,这样菌种混合均匀,可大大提高接种成活率

 

20平菇培养料加盐可增产

平菇栽培中,用多菌灵防治杂菌污染效果虽好,但菇体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有害,且成本较高。据试验:平菇生料栽培时,每100千克干培养料加1.5千克食盐(事先用定量水溶解)拌匀,能防止杂菌感染,还可提前57天出菇。同时,因食盐中含有丰富的钠、钙、镁等平菇生长所需的金属离子,若在子实体分化初期和每潮菇采后,喷洒10%的食盐水,可使菇体无农药残留,品质也有所提高。

 

21栽培袋中间出菇怎么办

产生平菇菌袋中间出菇的原因主要是:装料不紧密、料与袋之间有空隙;工作中刺破菌袋;培养环境不适,如温差过大,空气相对湿度高等,均会促使菌袋中间产生子实体原基。如果出现小菇蕾,应用手在小菇蕾上用力的按几下,使菇蕾畏缩,促使从两端出菇,便于管理。据试验,脱袋出菇与两端出菇,产量基本相同,但两端出菇品质好。

 

22养菇咋喷水

冬春季节是平菇生产的旺季。许多农民在平菇栽培中存在着“养菇就喷水,喷水才养菇”的认识。有的农民从上料开始就隔三差五地喷水,结果造成场地湿度过高,致使杂菌滋生,影响发菌。即便到了出菇期,用水也要根据情况而定。由于冬季雨水偏少,场所内较干燥,地面用水要用足用好,以保证出菇需要。

冬季温度偏低,菇房内水分蒸发量相对较低,菇体所需的水分一般由培养基供给,在水分的输送过程中养分也随之传递,菇盖也随之而增大。因为幼菇菌盖小,蒸腾作用小,应该严禁喷水。随着菇体的增大,可在通风处和菌墙顶层靠棚膜处适量喷水,因为这些地方较干燥。菌墙的下半部分比较潮湿,可不喷水。如果管理得法,甚至在出菇期一次水不喷也能顺利采收。进入春季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可按常规方法每天向菇体喷水24次。

 

23旧菇棚栽平菇五注意

第一,要确保菌种质量不退化、不携带杂苗,选择抗杂菌强,适合不良环境能力强的菌种。 

第二,正确配比处理好培养成料,创造一个发菌良好的内部因素,强化发菌速度,确保发菌质量。 

第三,采用立体覆土出菇法,应严防烧菌,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袋,应隔离开,防止杂菌侵染土壤。 

第四,平菇出菇期结束,应彻底清理菌糠,有条件的还应将上垛用土捡出,更换新土。 

第五,在使用菇棚的前10天,应重新覆膜,将土地平整好,密闭菇房,先用15%的漂白粉水喷洒墙壁和地面,每100平方米对水35公斤左右,漂白粉有腐蚀性,注意不要蚀坏衣服和皮肤。密闭2天后,用克菌净烟雾剂进行烟雾消毒,按每平方米4——6克的用量即可。同样要求密闭严实。2天后打开通风孔进行通风。取新鲜石灰粉,根据菇房内陆面的干湿程度,均匀撒一层,防止地面潮湿,抑制杂菌和线虫繁殖。这样就可以进行下一轮的平菇生产了。

 

24、栽培平菇七忌事项

1)忌空气湿度过大

空气相对湿度发菌阶段应保持在70%左右,出菇期间应保持在90%左右,如超过95%以上,通风不良,易发生杂菌虫害,菌盖也易变色腐烂。 

2)忌水用不当

出菇后如果喷水太多或大水浇泼,会使菇体上形成水渍状,易引起溃烂变黑。如果基料湿度太小,则会造成菇盖皱缩,干裂甚至幼菇枯死。采取适量小水轻喷的方法,可以满足基料中水分的不足。 

3)忌阳光直射

菌丝生长不需要阳光,而子实体阶段仅需光大约为正常看书时的照度即可。如有阳光直射能使菇体表面干燥变黄,过弱则形成细柄、缺盖菇。 

4)忌通气不良

出菇阶段长期不换气,一旦缺氧,则不能形成子实体或形成畸形菇。如通风不合适遭受干冷风、干热风直吹菇体,又会出现大量死菇,因此通风要轻要稳。 

5)忌采收不及时

采收过早菇体发育不良影响产量;过迟不但品质下降,重量减轻,而且弹射出的孢子又会影响下茬菇的生长,一般于菌盖充分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较适宜。

6)忌栽培环境不洁

菇房、菇场堆放杂物,消毒处理不彻底,随便乱扔污染料,导致种菇失败。 

7)忌后期温度过高

平菇属于变温结实菇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5—20℃,菌丝成熟后如采取大温差培养(昼夜温差10℃左右),可以加快子实体的形成。如后期温度过高,则难形成菇蕾或形成的菇蕾大批死亡。

 

25菌盖向上翻卷时怎么办

平菇菌盖生长发育时,幼菇菌盖边缘向下微卷,成熟时菌盖平展或向上微卷,过分成熟时则向上翻卷。有的幼菇也出现向上翻卷,严重时整丛平菇菌盖向上翻卷,只能看到菌褶。

形成的原因: 

(1)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太低。

(2)大床栽培时,在气温低的情况下,用冷水大水浇灌。

(3)受高温袭击,菌盖边缘细胞受损伤,造成菌柄、菌盖细胞伸长失调。 

(4)培养料内含有影响平菇生长的有害物质或使用生长激素浓度太大,造成生理病。 

防治方法:

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若在80%以下,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同时拌有子实体发育缓慢,干缩等现象。要勤喷水增加相对湿度,气温低时不可用大水浇灌。春天气温增高时,上午要用草帘遮阳,避免高温袭击。配料时,严格按平菇生长所需的碳、氮比例,正确使用生长激素类药物及其他微量元素。

 

26污染料可再种平菇

平菇栽培中,常因环境污染严重、菇房消毒不严、操作过程马虎、菌种老化等原因,造成接种后培养料受到杂菌感染,严重者全部报废。对这种情况,为了不浪费原料,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巴氏灭菌法

每100公斤污染料用6000~7000克石灰,400~500克的25%多菌灵,将污染料调至含水量达65%。拌匀后,尽可能地把料堆高,用4厘米粗的木棒在堆上垂直打孔至底部,每隔30~40厘米打一孔洞,旋转拔出。打完后,覆膜发酵,待料温升至60℃~70℃时翻堆。复堆后,按前法再翻堆两次,然后散堆降温,接入生活力强的菌种,用种量为15%左右。

2)常压灭菌法

先将污染料晒干,晒时用耙子耙动,共晒2~3天。按污染料100公斤、石灰3000克、多菌灵300克来配料,将含水量调至60%左右,装袋后在常压下灭菌10~12小时,再闷12小时,待冷至常温后,接入适龄菌种。

接种后,培养室温度保持在15℃~20℃,菌丝能正常发育,35天左右即可满袋,40天出现菇蕾,再过4~5天就能收菇。发育时间比正常料晚5~7天,可收2~3潮菇,生物效率达70%~80%。

3)新方法

栽培平菇污染的废料,有的运到远离培养室的地方经雨淋、再晒干后又重新灭菌栽培。根据实践,此法不妥。因为污染料被雨淋日晒后虽然杀死一部分杂菌,但培养料的营养物质却损失严重,往往产量不高。我们的方法是把被污染的培养料,添加10%的麦麸或米糠、1%的过磷酸钙、1%的石膏、01%的尿素、2%的石灰、5-8%的草木灰,拌料后含水量65%左右,用宽22厘米、长40厘米、厚002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按常压灭菌后进行接种栽培。或者用堆积发酵的方法灭菌、发酵后,用喷雾器喷多菌灵水溶液,充分搅拌后,装袋接种、培养。产量不亚于未污染的培养料,这些方法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7连作菇床防杂技术

平菇连作菇床巧用石灰水和草木灰,防杂增产效果好:石灰水浸报纸连作菇床杂菌多,所以播种前应先把菇床旧培养料清理干净,曝晒、消毒,用干净、干燥、无霉变的报纸(或其他纸)在5%的有浓石灰水中浸一下,轻轻提起,垫满整个菇床。然后将培养料均匀倒入菇床,按常规播种。播后同样用报纸将整个培养料覆盖,最后覆膜盖草帘,保温保湿发菌,待菌丝发好,报纸上也是一片雪白的菌丝,当料面吐黄水珠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轻扫几下,轻喷水一次,几天后,原基形成,头茬菇转化率在80%以上。巧用草木灰以棉籽壳为培养料,在料中拌入5%的草木灰,可提高产量20%。因为草木灰可使pH值提高到7.58,又增加了钾肥,给菌丝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草木灰要求干燥、无杂质、未遭雨淋的优质灰。如果料面出现杂菌污染,污染处可用2厘米厚的草木灰覆盖,覆盖面要大一些,料面仍可出菇。平菇采收二茬后,可用6%的草木灰浸出液加0.5%尿素液喷洒床面,可提高后期产量。草木灰对防止跳虫、菇蚊等害虫也有奇效,方法是收完菇后,清理料面,停水通风三天,然后用大水冲洗料面,待水下浸流走后,在料面撒一层草木灰,害虫就无法生存。

 

28室内栽平菇控湿妙法

室内栽培平菇,控制湿度是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出菇以后,如果湿度太小,会使菇体干缩不长,甚至死亡;湿度太大,易烂菇。用喷水法控制菇床湿度,不易掌握,有时因料面喷水过重而影响菇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现象。现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控湿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且产量和质量均有提高。

具体做法是:准备好一些棉毛巾(棉布)和空罐头瓶,将毛巾剪成宽810厘米×40厘米的巾条,罐头瓶装满水,把毛巾条浸入水中15厘米,其余的摊开挂在瓶边沿。把瓶子置于菇床上,瓶下放一个接布条滴水的容器。毛巾条能使瓶中的水吸出来,而在布条上的水分又可在空中蒸发,从而使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将室内的湿度控在80%左右,控制方法由增减瓶水的多少来掌握。这样不仅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平菇的产量和质量也有所提高。

 

29平菇菇脚的再生栽培法

在平菇采收后,菇脚都作垃圾处理,实在可惜。实践证明,菇脚为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可重新萌发菌丝,开始新一潮菇的生长发育,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进入晚秋后,正是平菇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也是采菇旺季。此时采菇,应将菇脚收集起来,去掉腐烂的,留下健壮、无杂质、无病虫的菇脚,将其装入塑料袋中,也可撕成小块(蚕豆粒大小)与部分发酵料混合,再装人塑料袋中,压实,放在阴凉通风处8~15天。当菇脚上长出的菌丝联成一体时,剪开塑料袋,揭膜、翻卷袋口,提高菇场内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达85%,这样培养5~8天即可出菇。

此法在低温季节采用较为稳妥可靠。管理上以提高空气湿度为主,不能向菌块上喷水,以免发生腐烂。

 

30如何给平菇加营养液

在秋季平菇出菇后期,为了增强出菇后劲,应该添加营养液进行追肥。营养液配方:尿素150克、糖500克、食盐100克混合后,加清水50千克,选用高压雾化喷雾器进行喷施。

  喷施营养液的时间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喷施时应注意喷头不要正对着子实体,同时还要注意“四不喷”:①幼小菇蕾不喷,以免其“肿死”。②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以免引起细菌性病害。③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喷。④菇棚内病虫害严重时不喷。

只有采用正确的喷施方法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反之会给菇农带来经济损失。

 

31平菇料面刮菌可增产

平菇采收两茬以后,料面往往会出现严重干燥板结,透气透水性差,菌丝衰老无力等不良现象,从而延迟出菇时间,降低菇体产量,甚至不出菇。料面刮菌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料面刮菌的方法是。对板结严重,菌皮过厚的料面,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的菌皮。对轻微板结,菌皮较厚的料面,可用铁丝纵横划出许多小沟,至露出菌丝。畦床栽培的,可用竹扫帚在床面上来回扫动,直到刮破老菌皮而露出里面的菌丝。袋栽的,可将两端的老菌丝刮去。通过刮菌,对原基分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一般7~10天后即有新菇蕾出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料面刮菌后要将刮下的老菌皮清除干净,以免产生杂菌。同时要将暴露的新料面按平,以利出菇整齐,此外,应等到菌丝恢复生长后才能喷水。

 

32平菇喷洒凉开水增产显著

用凉开水在平菇出菇的不同时期喷洒,生物转化率可提高33%,而且喷洒凉开水的平菇转潮快、出菇整齐、菇肉肥厚。
   
待平菇菌丝发透后,揭去薄膜,向菇床及周围墙壁喷一次凉开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85%;当珊瑚状原基大量发生时,随着子实体的逐渐长大,每天喷凉开水35次,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5%。喷洒时宜喷细雾,不能大水浇灌,以免积水造成死菇。同时还应加强光照,改善通气条件。在菌盖周边变薄、完全展开时便可采收。

 

33平菇喷水要六看

一看气候  气候干燥要多喷水,提高湿度,气候湿润要少喷水。

  二看水温  菇房温度在25℃以上时,应在夜间或早、晚待气温下降后再喷水。

  三看菇房保湿性能  保湿性能差的菇房喷水要多,否则要少。

  四看菌袋两头料干湿  料干,喷水量要足,次数相应减少。

  五看菌丝强弱  菌料中的菌丝强壮,用水量要多,喷出菇和转潮水要重,反之则轻。

六看菇的多少  料面菇多、菇大,需水量多,水分消耗快,每次出菇水、转潮水,维持水等要相应增加,反之则轻。

 

34、平菇培养基保湿

1)菌棒墙式覆土保湿

在棚内按菌袋的长度铺设一条厚1520cm的土埂,将发好菌即将出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袋整齐排放在土埂上。每排1层覆厚 34cm的土,土两侧喷水并用泥抹平。再排放第2层菌棒并覆土,可排放69层,最上一层仍要覆土并抹平。做好墙后喷1次大水,使覆土吸足水。以后每天喷水保持覆土湿润,按常规管理出菇。此法可使平菇产量提高50%90%

2)袋口覆营养土保湿

营养土配方:肥沃土45kg、草木灰5kg,加适量水拌匀,加水量以抓一把土在1m高处松手,土能落地散开为宜。装袋时在袋两头各装入23cm厚的营养土。出菇期每天给营养土喷水12次,其它管理按常规。此法可提高产量50%左右。

 

35菌膜——平菇高产的大敌

覆土栽培是平菇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出菇前或头茬菇采收后,覆土表面常常会由旺 长的气生菌丝形成一导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膜,影响出菇。这种菌膜会消耗大量养分,造成 平菇减产,生产上必须加以预防。  

菌膜发生的原因:

1袋栽平菇袋料发菌不充分时便进行覆土,导致菌丝在地表进行第二次 营养生长而形成菌膜;

2栽培料配方不合理,含氮量堵塞多,碳氮比失调;

3盖土中氮 素含量过高,或另外又添加了尿素;

4覆土土质黏重、板结;

5出菇期温度过高,温差小,或菇棚()通风不良,光线过暗,浇水过,湿度过大等。  

预防菌膜产生的对策:

1栽培袋菌丝要充分发透,当开始转入生殖生长时再进行覆土、出 菇。发菌标准是:手感菌袋轻、飘,外观菌袋褶皱袋中有黄褐色积水,或看到有小菇蕾发生 

2选用合理栽培料配方,并严格按照标准控制基质的碳氮比例。栽培料配方可根据栽培 的品种灵活掌握。

3选用老熟菜园土覆盖,以轻壤土为宜。可向土中加一些草木灰和复合 微肥,一般不宜加入尿素。

4覆土后喷水要少、匀,以底部土壤湿润为度。加强菇棚() 的管理,高温季节,晚间宜扩大通风,以拉大昼夜温差,及早形成菇蕾。

5一旦发生菌膜 ,可用铁丝钩连续多次划破菌膜,直到表面菌丝停止生长为止。同时加大温差刺激和通风,控制喷水,适当增强光线照射。这样一般10天—15天后即可转入正常出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