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风 棠樾】

 七紫 2011-01-05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东侧是连接村口和村落的七座“忠孝节义”牌坊,沿着石板路走向村落,空间的节奏感十分强烈。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两座“慈孝里坊”和“鲍灿孝行坊”矗立在“敦本堂”两侧,愈发显得祠堂规模宏大,堂皇壮丽。今年三月当我伫立在村首广场时,正值“敦本堂”上空的云彩呈现出奇异的形状,仿佛鲍氏家族的祖先在万丈光芒中现身一般,令人称叹!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敦本堂”为三进廊院式建筑,外围高墙封闭,占地750平方米,门楼高10多米,屋檐出挑,宛如凤凰展翅欲飞,俗称“五凤楼”。高墙翘角使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和家族的昌盛繁华。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祠堂的第二进为享堂,是宗祠的主体部分,作为祭祀祖先和处理族间大事的场所。两侧山墙上悬挂着朱熹书“忠孝仁爱”四个大字匾,每个字约有20平方米。愈发显得室内肃穆而压抑,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宗法观念和强盛的宗族势力。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祠堂的第三进为寝殿,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整座宗祠从大门到寝殿,由低到高,步步向上,三座主建筑在整体布局上采取前松后紧,上开下闭的方法,使得祠堂空间重心落在寝殿上,成为祠堂空间序列的高潮,更加显示了祖先的崇高地位。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从“清懿堂”简朴的门洞中可以遥遥望见“敦本堂”五凤楼的层檐叠瓦,这些鲍氏祠堂里已经做古的男女先辈们,是否还在冥冥中继续他们生前的对话呢?
  引子:我先后三次游历过安徽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和祠堂群,每一次都能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建筑组群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布局的独特魅力!棠樾鲍氏支祠(男祠)和清懿堂(女祠)在建筑风格上的强烈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探求徽州祠堂建筑的渊源和文化内涵,我跑图书馆和上网查询,徽州宗族文化的脉络逐渐在我眼前慢慢清晰起来,这篇文章权做一个学习的小结,其中也引用了不少相关书籍的知识,加上我的切身感受,能对大家有点用处,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一.    徽州祠堂出现的文化渊源和棠樾祠堂群的历史背景:

    徽州的宗族祠堂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徽州就已经出现了祭祀祖先的场所。明嘉靖十五年后,普通臣民得以祭祀始祖立家庙,这是中国古代民间祭祖礼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徽州的家庙逐渐演变成宗祠。“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徽州强宗大族,大都聚族而居于一村或相邻数村,宗族制度成为维持村落社会的纽带。这种纽带关系反映在村落布局形式上,常常以宗祠为核心,形成公共活动中心。久而久之,宗祠便成为村民心目中精神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徽州村落精神空间的中心。看似散落布局的村落,实际上是以一种潜在的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有机社会整体。同全国其他地区迥然相异的是,徽州的村落与居住于此的宗族族姓几乎是同意语,比如棠樾的鲍氏家族、呈坎罗氏等; “会祭有常,祠堂林立”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大体上有一般宗族、大贵族和联宗宗族几种结构,体现在宗族祠堂上也有不同的类型,既有统宗祠,也有宗祠和支祠、家祠。

    徽州素有“处之以学,行之以商”的民风,明清以来,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徽商大都集官、贾、儒于一身,为了荣宗耀祖,也基于“追远报本,莫重于祠”的认识,徽商对祠堂的建设更是不遗余力。安徽歙县的棠樾村鲍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徽州聚落众多的祠堂中,棠樾村口的祠堂群无论从其布局,与村落的相互关系以及蕴含的人文理念都非常的经典。祠堂群位于村首,以其雄丽的规模,高耸的形象成为村落的标志、宗族的荣耀。鲍氏支祠“敦本堂”南向,三进。由敦本堂向西隔数米为“世孝祠”。世孝祠西侧为“清懿堂”(女祠),北向,与“敦本堂”相反,取《易经》中“男乾女坤、阴阳相悖”之意。三座祠堂形成的祠堂群与七座牌坊一起成为棠樾村的独特景观。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

     棠樾鲍氏支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1年),清嘉庆年间(1791年),支祠经历250年风雨,已颓败不堪,当时历任两淮盐务总商二十年的鲍志道,将支祠重建一新,这便是“敦本堂”俗名“男祠”。鲍氏族人多行义举,至今敦本堂内仍保存着大学士刘墉手书的《鲍氏义田记》,用以表彰盐商鲍启运购置义田1200亩,用以扶持族人的善举。鲍氏家族亦重孝道,用于祭祀鲍氏历代孝子的“世孝祠”,创徽州村落之先河。

二.棠樾祠堂群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造型艺术的对比与呼应:

    从社会生活角度来看,每个聚落必然有一个“中心”,它是乡民礼仪、祭祀、休闲娱乐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从村落的建设规划角度来看,一个聚落空间序列和建筑群必须有一个“高潮”,起到“起承转合”序列中“合”的统率作用。而棠樾聚落的高潮部分就是村首的中心广场:东侧是连接村口和村落的七座“忠孝节义”牌坊,沿着石板路走向村落,空间的节奏感十分强烈,最后的两座“慈孝里坊”和“鲍灿孝行坊”矗立在“敦本堂”两侧,愈发显得祠堂规模宏大,堂皇壮丽。“世孝祠”、“清懿堂”和“敦本堂”呈围合之势,与牌坊共同组成广场空间,是棠樾聚落空间的中心,也是精神意义上的高潮。

     今年三月当我伫立在村首广场时,正值“敦本堂”上空的云彩呈现出奇异的形状,仿佛鲍氏家族的祖先在万丈光芒中现身一般,令人称叹!

    “敦本堂”为三进廊院式建筑,外围高墙封闭,占地750平方米,门楼高10多米,屋檐出挑,宛如凤凰展翅欲飞,俗称“五凤楼”。高墙翘角使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和家族的昌盛繁华。

    祠堂的第二进为享堂,是宗祠的主体部分,作为祭祀祖先和处理族间大事的场所。两侧山墙上悬挂着朱熹书“忠孝仁爱”四个大字匾,每个字约有20平方米。愈发显得室内肃穆而压抑,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宗法观念和强盛的宗族势力。

    祠堂的第三进为寝殿,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整座宗祠从大门到寝殿,由低到高,步步向上,三座主建筑在整体布局上采取前松后紧,上开下闭的方法,使得祠堂空间重心落在寝殿上,成为祠堂空间序列的高潮,更加显示了祖先的崇高地位。

【皖风 棠樾】清懿堂女祠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大多聚落的中心都临近水源、池塘。在棠樾中心广场南侧的池塘旁,透过隐隐的水杉林,可遥望到“清懿堂”的层层山墙,婉约而清秀。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进入“清懿堂”的门洞,人们不禁就会被正门两侧八字墙上极精致纤丽的砖雕所吸引。砖雕细腻繁复,顶部和边框为深浮雕,雕刻有八宝博古、人物走兽、花草鱼虫等图案。具有立体感花纹的浅浮雕为墙芯,相得相宜。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墙上雕刻的蝴蝶翩翩欲飞,活灵活现,既有女性的柔美之态,又暗示着“多子多福”的寓意。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徽州的石门墩与北方不同,由于正门的门槛很高,所以门墩也清倚秀丽,清懿堂的门墩尤是。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简洁中带着浅浅的花卉雕刻,线条圆润而流畅,就宛如徽州妇女内敛而淑婉的性格一样。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祠堂建筑的木雕一般集中在雀替、梁驮、外檐柱撑等处,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和可能,采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表现手法,典雅细腻,柔中透刚。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从天井落入院内的雨水顺着四周的水渠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在这里不仅仅象征着徽商聚财、敛财的愿望,也象征着人丁兴旺、家族源远,如天水一样长流不息。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清懿堂”也是三进院落,面宽和进深都较“敦本堂”规模略大。双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的作用。幽暗的厅堂与明亮天井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人们的注意力,强调了祠堂的存在。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细细的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女祠的久远和柔美。

【皖风 棠樾】 - 风再起时 - 1210441772 的博客

从“清懿堂”简朴的门洞中可以遥遥望见“敦本堂”五凤楼的层檐叠瓦,威严的慈孝牌坊亦可成为女祠锈蚀门环的模糊背景。这些鲍氏祠堂里已经做古的男女先辈们,是否还在冥冥中继续他们生前的对话呢?

       “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大多聚落的中心都临近水源、池塘。在棠樾中心广场南侧的池塘旁,透过隐隐的水杉林,可遥望到“清懿堂”的层层山墙,婉约而清秀。“清懿堂”的入口也仅仅是在侧墙上开一小小的圆顶门洞,谦逊地隐蔽在广场的一角,与“敦本堂”五凤楼的张扬与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进入“清懿堂”的门洞,人们不禁就会被正门两侧八字墙上极精致纤丽的砖雕所吸引。砖雕细腻繁复,顶部和边框为深浮雕,雕刻有八宝博古、人物走兽、花草鱼虫等图案。具有立体感花纹的浅浮雕为墙芯,相得相宜。尤其是墙上雕刻的蝴蝶翩翩欲飞,活灵活现,既有女性的柔美之态,又暗示着“多子多福”的寓意。

    徽州的石门墩与北方不同,由于正门的门槛很高,所以门墩也清倚秀丽,清懿堂的门墩尤是,简洁中带着浅浅的花卉雕刻,线条圆润而流畅,就宛如徽州妇女内敛而淑婉的性格一样。

    祠堂建筑的木雕一般集中在雀替、梁驮、外檐柱撑等处,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和可能,采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表现手法,典雅细腻,柔中透刚。

    徽州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在“清懿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建筑给人以造型流畅,刚柔相济,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的感觉。

    “清懿堂”也是三进院落,面宽和进深都较“敦本堂”规模略大。双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的作用。幽暗的厅堂与明亮天井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人们的注意力,强调了祠堂的存在。从天井落入院内的雨水顺着四周的水渠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在这里不仅仅象征着徽商聚财、敛财的愿望,也象征着人丁兴旺、家族源远,如天水一样长流不息。

    从“清懿堂”简朴的门洞中可以遥遥望见“敦本堂”五凤楼的层檐叠瓦,威严的慈孝牌坊亦可成为女祠锈蚀门环的模糊背景。这些鲍氏祠堂里已经做古的男女先辈们,是否还在冥冥中继续他们生前的对话呢?时代更迭,斗转星移,现代的祠堂早已失去了作为宗族精神中心的崇高地位,但是几百年留存下来的徽州村落和祠堂建筑艺术却成了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滋养着世代徽州儿女的心田。。。。。。


 

http://my.poco.cn/lastphoto_v2-htx-id-2343786-user_id-38097087-p-0.x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